运用地域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培养研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国家意识体现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意识主要基于大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知和认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后备力量,其思想状态和价值趋向直接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当前,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之下,大学生对于国家的归属和文化认同感有一定弱化趋势,进一步凸显提升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的教育培养志在必行。地方红色资源作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建设国家伟大实践的物质和精神载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长发展历程,运用地域红色资源培养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有着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灌注功能,载入红色基因强化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充分整合和利用高校文化教育资源,将国家发展兴衰史、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史、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史及地域特有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及各个学科专业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增进对以党史、军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课堂是加强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培养的重要渠道。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了解国家发展历史、优秀民族文化,明确国家现行体制、世界发展形势等。思政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的主要路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国家意识教育内容所占比重不高、针对性不强、教授方法单一枯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大力植入红色基因、引入绝色血脉,充实党史军史、英雄人物、特色精神以及地域独具的红色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运用现代科技,融入时代元素,提升课堂教学特别是“两课”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民族和祖国的认同感。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王杰精神,在徐州地区家喻户晓、广为传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共产党人高尚人格和革命军人战斗精神的高度凝练,对于强化当地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军队以及共产党的认同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高校思政课应当用好这一优势,对王杰精神的由来、内涵大讲特讲、讲深讲透;1938年,在苏北鲁南台儿庄地区,中国军民对日寇展开了一场悲壮惨烈的抗战,这场战役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和必胜信心,彻底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军民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前赴后继,悲壮惨烈,气吞山河,”“台独庄区区之地,经此一役之后,几成民族复兴之象征”,带领大学生重温这一重要战役,感悟蕴含其中的伟大精神,对于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培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任务,专业课程教学也应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政治课教学,针对专业特点,运用红色案例,给大学生灌输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理念。
  二、发挥实践教学的渗透功能,走近红色场馆激发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形式。在课堂教学基础上,通过到红色基地的现地教学,以各种形式的纪念、祭扫、缅怀活动,营造特定的教育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可触的物件、生动的故事、详实的数据,讲叙革命历史,传递爱国精神,进行心灵洗礼和精神的激励,培养大学生坚定的历史认同和国家认同。
  高校应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营造庄重有序的参观和实践氛围,使红色资源场馆真正成为宣传党史、军史、宣传国防知识和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加强与文化等部门的合作和共建,将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与浏览历史名胜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 “红色参观”、“军营体验”等活动,使红色教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相融合。努力提高教育对象的参与程度度,激发教育对象积极性,从而提升国家意识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学生在一种实地氛围中体会爱国教育,增强国家意识。苏北鲁南地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是部队和军事院校的集中驻地,有着丰富的国防和军事教育资源,军地共建形成传统,红色基地极为丰富。加之,近年来,地方政府积极整合开发当地红色资源,持续加大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投入,加强地区内高校与红色场馆及军事单位的共建共育,形成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仅徐州地区被各级命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就达40余处。高校可利用“五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7·7”、“9·3”、“9·30” 、“12·13”等重大纪念日,就近组织大学生到纪念地参观学习,重温入党入团词,开展如“忆先烈、学英雄、爱祖国、当传人” 等活动,使大学生充分认清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大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国家、热爱军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构建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高校开展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教育,必须贯穿始终、统筹安排,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中,时刻感受到爱国思想的和精神的熏陶的感染。红色文化是革命先烈用鲜血与汗水凝聚而成,蕴涵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高昂的共产主义理想、强大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的牺牲奉献精神,与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价值同向。
  高校要有计划地开展校园国家意识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社团等组织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认同感、社会责任感教育为价值取向进行国家意识教育培养。如在校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周”、“国防教育周”等活动,设立国家安全知识宣传专栏,邀请驻地部队、军事院校领导和专家走进学校开办讲座,组织大学生走向军营体验军事生活,以此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适时举办以国防和国家意识教育为主题的展览,定期放映红色经典电影,组织红色英模系列宣传报道,举办红色图片展览等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开展诸如国防知识竞赛、党史、军史知识宣传等教育活动,以灵活的、学生乐见的有组织的活动对大学生国家意识进行系统的教育影响。要积极营造校园国防文化氛围。将具有国防教育、国家意识培养功能的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如,利用板报、报刊等作为载体,进行红色资源和历史知识介绍,在丰富学生知识同时,宣传国家意识;利用重兵展开、重要战争纪念日、领袖诞辰等重要节点,开展专题宣传,给在校学生普及革命历史、军事常识、英雄事迹,强化大学生国家意识;利用大学生自发组织的舞蹈、话剧、诗歌等文艺社团的特色专长,组织红色文化主题展演,将地域红色文化搬上舞台、荧屏,将红色文化宣传、学生专长培养、高校思政建设有机结合,潜移默化的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要大力开展红色文化的学术交流。加强与学校驻地周边红色文化相关建设、管理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形成研、建、管、用的有效互补,通过组织开展学术讲座、会议、研讨班等各种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学术交流与沙龙活动,在高校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研究氛围,吸引更多的师生对国防教育和国家意识教育的关注,达到增强大学生国家意识培养的目的。   四、发挥网络媒介的影响功能,筑牢网络阵地培植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在带给师生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高校国家意识教育工作,必须紧扣时代脉搏,抢占网上阵地,通过信息化处理将地域红色资源搬上网络,使之在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培养中焕发新的生机。
  高校要立足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建立特色专题网站。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进教学创新的同时,高校思想阵地也面临全新的挑战。在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遵循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教育的准则,通过校园网创建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集知识性、思想性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以“红色”为基调的特色专题资源网站,将地域红色资源推上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影音节目,如FLASH动画、电子杂志、新闻人物等,把文字、图片和音像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专题的可视性和教育性,使校园网络成为引领大学生思想、陶冶大学生情操、塑造大学生品格的新家园。此外,有必要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对国家意识教育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按作者、名称、类型、时间等排序,使之便于查询和浏览。也可根据学生和教育的需要,对资料按实践、理论和机构、人物、出版社以及大事记等进行分类归档,或按出版者、编辑者、以及关键词等进行查询,使访问者能方便快捷的检索到所需资料。且根据需要将查询的结果打印出来。该数据库除具有资料查询功能外,还应具备数据统计和对文献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能力,并通过相关软件用图示直接显示,使之成为广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便利资源库。再者,高校可以开辟红色资源交流平台。通过开设 “红色博客”、“红色论坛”等栏目为大学生提供表达意愿和思想的网络空间,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 “红色博文”,使“红色”信息通过微博、微信、SNS社区在校园传播、交流,对大学生的舆论和思想进行积极引导,营造浓厚的“红色”表达氛围,在充满“正能量”的互动影响中培植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参 考 文 献〕
  〔1〕李立志.变迁与重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郭建锋,刘海英.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探微〔J〕. 中国高教研究,2008,(09).
  〔4〕王锐生.关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意识的矛盾〔J〕.哲学研究.1999,(07).
  〔5〕贾宏宇.论青年学生国家意识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 2013,(03).
  〔6〕吕娜.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7〕胡晓加,廖运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资源开发〔J〕.求实.2011,(03).
  〔8〕李永乐,张雷.徐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02).〔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摘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政府内部管理,密切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加速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行政管理方式;行政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027-
[摘 要]1932年北平朴社出版的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虽入围《人间世》九学者推荐的“五十年来百部佳作”,却遭遇到吴世昌的酷评。他先后两次以长文公开指摘,且措辞尖刻,从二者饶有趣味的争论态度与表现,可以一窥1930年代媒体的批评品格与争议尺度。  [关键词]媒介批评;学术争议;吴世昌;郑振铎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
早在2013年前后,浙江、江苏、广西、江西、青海和重庆就已启动实施小学全科教师的试点培养。2014年12月,教育部正式推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等不少师范院校开始承担全科型教师的培养(见下表)。虽然目前全科教学模式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在尝试中有成功的学校,也不乏失败的案例,但是小学全科教师这一培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业正处于优化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亟需规模庞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保险专业人才加盟;而保险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同当前保险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的现实,为国内高等院校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保险职业学院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采取校企融合、对接岗位、聯合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双主体协同育人办学模式,有效解决了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同
[摘 要]“实践哲学”是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称谓。实践哲学的任务在于把普通大众从“常识”的世界观中解放出来而上升到“健全的见识”,这实质上是一种领导权斗争。  [关键词]实践哲学;常识;领导权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5 — 0005 — 02  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实践哲学”,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监狱
国家元首并非都谨言慎行、正襟危坐,来自捷克的弗拉基米尔·弗朗茨(Vladimir Franz)标新立异的“青面兽”造型就很另类并且受民众喜爱。当然,弗朗茨离他的总统宝座还差毫厘之遥——1月12日,捷克史上第一次总统直选首轮投票结果出炉,一决雌雄的是捷克前总理与现外交部长这两只政坛老狐狸。但所有人都知道,民调一度位列前三的青面兽弗朗茨才是这届总统选举最耀眼的明星。  53岁的弗拉基米尔·弗朗茨可能是
[摘要]恐惧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情感,它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变化、外部效应以及逃离或避开某种倾向四个部分。当来自各级政府或团体的威胁已对个人或集体的安乐现状造成某种损害时,恐惧就超越个人的情感体验而上升为一种政治情感,并通过领导人定义恐惧对象,对民族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层级制度的划分发挥着政治工具的作用。不论作为人类的一种情感抑或一种政治工具,恐惧都不会被消除,我们只有向人格与脆弱状态之间的联系挑战,才
[摘 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本科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观念,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构建和实践“三位一体”的整体贯通性实践教学体系。这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践教学;汉
[摘 要]实践育人既是培养高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结合大连外国语大学实际,对实践育人的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讨,高校可以通过丰富和健全实践育人模式推进实践育人深入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实践育人;模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
[摘要]基层央行开展绩效审计,对促进节约行政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履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基层央行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实践经验的缺乏和思想认识偏差,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对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错误倾向,亟需转变。  [关键词]基层央行;绩效审计;观念  [中图分类号]F23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