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件界面,突出重点内容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ng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件的界面设计,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听传达方式。课件的画面,是由点、线、面、空间等基本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的排列方式会对人的视觉心理产生不同的效应。在课件制作中,根据人的视觉经验和视觉心理,通过对课件构成元素进行巧妙的条理性处理,可以更好地营造符合教学设计目的的视觉环境,突出主题,增强学习者对课件的注意力,增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本文探讨了如何优化课件的界面设计,使得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一、利用单点具有较强的引人注目力,突出重点
  
  单独的一个点,其自身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只有一种“求心性”的属性。因此,在画面上的一点,不论它是大是小,或在任何位置上,都会使观者的视线集中在它上面,成为视觉中心。也就是说一个点的存在有较强的引人注目力和扩张感,产生视觉中心。在课件制作中,为了突出或强调某一部分的视觉效果,可以将这一部分单独呈现在画面上。
  如标题的呈现,通常将文字标题单独呈现在一个画面,由于文字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将信息传达和情感传达完美结合的表意符号,具有极强的思想表现力,能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文字标题作为画面中的点单独存在,它的注目力与扩张感能引起学生对标题的思索。如果在标题旁插入图片,图片的直观性、形象性更能吸引学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分散,不利于学生对主题的回忆与思索。
  
  二、利用两个点并列能产生视觉扩张,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
  
  在画面上有两个点,如果这两个点的大小相当,人们的视线就会在这两个点中反复移动,产生一种“线”的感觉。这种能吸引视线在两点间往返移动的特性,有利于进行对比学习。如在讲解两个设备时,把两个设备放在同一个画面,让学生进行对比异同加深理解要比把两个设备分别放在两个画面的效果好。
  如果这两个点大小不同,大的点首先引起视觉的注意,而点越小积聚性越强,人们的视线会逐渐移向小点,并停留在小的点上。在课件画面上,可以把直观性的图片设计为大点,直接强调某内容;而将需要进行理性思维的文字设计为小点,对图片进行补充。这样,学生在看画面时,首先注意到图片,通过图片先获得一个感性认识,再把视线集中到文字上,通过对文字的思考,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对教学信息有深刻地理解与记忆。
  
  三、利用异形点特别注目,强化关键词
  
  当画面上有多个点时,如果其中一个点出现变异,则这个点会引起注意。点的变异形式可以多种:
  大小变异:画面上多个点的形状相同,有一点大于或小于其它点,不论这点在哪个位置,将成为视觉中心。在课件中,在一大段文字里可以通过改变某些关键词的字号使其突出。
  色彩变异:在画面中某一点的色彩与其它点不同,将成为视觉中心。在课件中,通常对正在讲的内容进行变色,以增强该“点”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
  形态变异:在画面中某一点的形状与其它点不同,将从背景中突出自身,成为视觉中心。在课件中,一般的构图元素是静止的,如果在画面上插入一个动画,不管它的内容如何,首先成为视觉中心。如果这个动画是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可以活跃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如果这个动画与教学内容无关,就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应尽量避免。在课件中,也经常用下划线体、阴影等字形来突出重点。
  方向变异:在画面中某一点方向与其它点不同,将成为视觉中心。如在课件中,采用“文字块”进行排版时,一般用横排——符合中国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视觉习惯,如果出现竖排文字块,首先会引起注意。在逐条引出文字时,文字从画面哪个方向出现的动画效果多种多样,只要其中一条出现的方向与其它不同,也将引起注意。
  
  四、利用线条的表情,创造情境
  
  不同方向的线条,具有不同的表情性格,会影响学生的视觉心理。水平线会使人联想到地平线、海平线,给人广阔、宁静、平衡和安定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宏伟、高大的感觉;斜线给人跳跃、向上、冲刺前进的感觉;曲线给人动力、优美、韵律感。
  在排版时,应根据线条的表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排列方式。如在画面上展示数量较多的设备仪器时,为了不让学生感觉需要接收很多内容而产生压力,希望学生安静的观察,这时最好按照水平方向排列;如在介绍某位伟人时,为了给学生塑造伟人崇高的精神面貌,这时最好把图片素材按照垂直方向排列;如要体现画面的纵深感,最好采用斜线排列。
  
  五、利用面的分割,优化信息呈现
  
  课件中的画面,首先要根据内容分为信息区和美化区,如果美化区过大,则影响信息量,如果信息区过大,则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进行版面分割时,既要符合教学原则,又要符合面的艺术原则,一般情况下,信息区占整个画面的60%-70%,教学效果较佳。
  
  六、利用空间特性,呈现主题内容
  
  对于整个画面,视觉中心一般是在画面中心偏上一点,所以重点内容应放在画面中心偏上方。如果要用图案美化画面,一般把图案放在画面边沿,以给主题内容的呈现留下较宽的空间。
  另外课件画面中的很多元素都具有方向性,具有方向性的物体会对观看者的视线产生一个引导作用,使观看者的视线沿着该方向移动,所以一般要在物体方向的前方留有足够的空间,否则会让人感到憋闷。在物体的前方留出较多的空间,能给物体一个运动去处,同时也加深物体的运动趋势,有利于物体本质的呈现。
  在我们进行课件界面设计时,如果有意识的利用界面构图各要素的特性,就能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更好的突出内容重点。
  
  参考文献:
  [1]项国雄,周勤.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游泽清.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3]谢幼如,等著.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
  [4]陈丽婷,许益成.多媒体CAI课件的用户界面设计[J].中国科教博览
  [5]郭秀敏.认知心理与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蔡文慧.课件设计中屏幕界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
  [7]杨改学.艺术基础——美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应试教育让我们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却忽略了人文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开展人文教育、增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于校园中的一些问题,并总结了几条参考措施,提出了和谐校园创新环境建设的几条措施,使得和谐校园创新环境的创设有了较好的操作性,解决问题与改进工作并进,更快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关键词:和谐校园 人文教育 创新教育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
期刊
一、引言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也在农村。笔者认为“三农”问题的症结是农民增收缓慢。尽管关注农民的经济学家们提出许多提高农民收入的做法和路子,如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为农民工进城打开通道等。但都没有真正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性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是农业自身如何深化改革、如何激发农业自身活力。对如何推进农业制度创新问题,有人曾质疑农
期刊
摘 要:教育法是现代国家教育行政的基础和基本依据,依法治教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的教育法制既需要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又需面对自身的现实问题。本文对教育法的稳定性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义务教育法的修订角度来研究教育法的稳定性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法 稳定性 社会适应性 义务教育法    一、教育法的概念与社会职能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金融概论》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特别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通过课程分析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高等职业金融专业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 金融概论 教学方法    在高职教育《金融概论》的教学中,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及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且合理的调整,是高职
期刊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它既没有物理化学生物那样的实验性强,又没有语文历史中引人入胜的情节,对某些学生来说数学学生只是机械的,被动的,毫无兴趣的接受。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求知欲望决定着学习效果
期刊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于全党重视,狠抓落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任务上来,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把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关键词: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教育 大
期刊
摘 要:专业不同使得学生的就业心理和观念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其在就业心理和观念上表现出与其它专业的学生不同的特点,只有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正确加以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和就业技巧,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外语专业 就业 心理分析 对策    外语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使得他们长期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来
期刊
摘 要:陶行知在生活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方法。本文从中西文化的角度对其德育方法进行探究:身教与言教统一和重视德育陶冶等方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德育方法,组织儿童直接参加社会生活的德育方法则主要是吸收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思想。陶行知对中西道德教育方法的优劣进行了科学的剖析,体现了批判与继承的辩正统一。  关键词:德育方法 中国传统德育 儿童中心论    20世纪初期,特别是“五四”时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的双重角度,将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与其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一个共同联系的问题网络来进行讨论,从“针对大学生社会角色的价值评价、从大学生社会角色出发的价值评价及大学生社会角色定位与价值评价的相互作用”这三个方面讨论了大学生社会角色定位与其价值评价体系对大学生成才及其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影响,并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角色定位 价值评价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生活环境、理解和思维、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以及表达习惯和比喻等五个方面的不同来考察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及其翻译的“失真”,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语言 文化 翻译“失真”    1、语言文化与翻译    1.1 语言与文化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