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必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切合实际,探索出语文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把培养高素质人才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主体;兴趣;特点;学习方式;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为此,我们要认真钻研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我认真反思了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明确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2.积极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现今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4.以情感为纽带协调师生间的关系
  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語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5.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
  6.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7.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开启思维,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6-15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现代的幼儿教育理论提出培养“完整儿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视,强调素质教育。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在我国提倡每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孩子对于我们家长就特别的宝贵,有的家一个孩子有六个人来带,娇惯孩子。这些孩子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由家长包办、代替。  也许就因为家长的娇惯,有的孩子给他一个鸡蛋
期刊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对学生充满爱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关键。记得有位老教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准则。  一、纯真的爱心是“施爱”的基础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孩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识字”本身是十分枯燥的事,要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这么多字,记得住而不厌烦,就需要让孩子们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汉字的构造虽然复杂,但一个汉字它就是一个故事、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游戏、一个谜语……我从几年的教学得知,让孩子们在兴趣中识字,在识字中找规律,在规律中提高兴趣,让孩子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提高识字能力
期刊
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学习得法,事半功倍;学不得法,事倍功半。学习物理,也要讲究方法。  关键词:物理;学习方法;基础知识;解题方法;观察;实验;思考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普遍感到比较难,其实,就初中物理而言难度并不大,很多同学觉得难学,多是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另外还有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薄和惧怕的心理因素;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减轻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质量。怎
期刊
随着新标的实施,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变化较大,但多数课堂教学活动表面上气氛轰轰烈烈,却仅为了活动而活动,缺乏有效性。  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关注活动胜过关注语言的运用;突出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却忽略对学生学情的兼顾;注重活动情景的创设,却减少了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重视课件设计的精巧,却忽视所设计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应该在如何提高英
期刊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中学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是一个不断地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分
期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向信息化的时代迈进。任何国家要想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本国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类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幼儿园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所重视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品质培养,都必须从可塑性极
期刊
要进行历史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首先必须搞清楚课程资源的概念。什么是课程资源?一种说法认为:“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另一种说法认为:“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两种说法表述有
期刊
我们知道,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结构是参差不齐的,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因人而异进行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怎样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呢?  一、把准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教师要分清学生有关成绩的优差,做到知己知彼是每一个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教师要善于全面细
期刊
摘要:教学效果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教学效果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关键词:教育; 教学效果; 生命; 改革; 中心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教学效果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的中心、核心和重点工作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