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yl1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成功地实施问题教学,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还需要学校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从问题教学的实施上来看,合理、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以及处理学生的回答,是成功实施问题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法 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初中历史课程的问题教学是以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主要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最终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知识的过程,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在探索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问题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当前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而且也是学生将来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倾向,它使个体对某事物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问题教学对此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都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求知欲、探索欲,这就是儿童内在的认识兴趣和需要,并且这些欲望和需要能够在活动成功的情况下得到强化。在问题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索、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当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时,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就会得到强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问题情境,理解作为理解和解决当前问题的基础的有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寻求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种作用在历史课堂中尤为显著。通过问题教学,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进行“日本明治维新”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中国和日本同样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样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同样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为什么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
  3、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问题教学有助于独立人格的培养。首先,问题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不能依附教师;其次,问题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批判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唯书、唯上、唯师,而要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教学的最大功能是形成创造型的个性。 转贴于
  二、初中历史课堂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
  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答型问题教学法应用最为普遍,因此本文仅对这种教学策略进行论述。
  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提问策略、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并结合中学历史教学进行论述。
  1、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面临要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着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对教材中的有关现象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疑问。例如:在教“鸦片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讲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并且要学生找出鸦片战争发生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而产生“为什么会发生鸦片战争”的疑问。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教有关北京人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之处。
  2、设置问题的策略。 问题中既有当前教学的基本内容,又有与之相关的、值得学生思考的内容,把学习和思考延伸到课外,用课外知识巩固和补充课内知识,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将问题延伸到课外,更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只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只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才能保证重要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历史教学中提问应该设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即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需要学生经过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学习兴趣会提高,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之类的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类问题都是封闭性的,没有什么启发性,运用得太多会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惰性。
  3、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 在问答型问题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往往是不全面的,有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往往越俎代庖,迫不及待地替学生说出正确回答,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的回答再精彩,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问题带给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答案的正确性。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可进行再追问,追问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追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思维的积极性,因为追问是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思维体验;其次,追问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再次,追问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最后,追问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严密性。作为老师不要将问题作为惩罚的手段。以回答问题来惩罚学生最显著的表现是:这些教师对于错误地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或进行讽刺、挖苦,或采取其他的惩罚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系统呼吸训练对经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行肺结节切除的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37例经VATS行肺结节切除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63例,均按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必将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应用水平也必将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在夯实学校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
目的:介绍DameWare NT Utilities在医院局域网中的应用。方法:通过DameWare NT Utilities在医院局域网中的实际使用操作。结果:方便了医院局域网的维护,提高了计算机管理工作效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学生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参与;通过问题、导学案、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学会如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并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自主探究 问题 授之以渔  《高中数学课
通过医学计量重要性的阐述,指出了医院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之中,师生是平等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思品老师而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  一、什么样
【摘要】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关心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为了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生在英语阅读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英语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一、当前高中生在英语阅读学习存在的问题  1阅读动机单一,趋于功利化  中国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很直接很明确,功利性强,
【摘要】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主要是要在教学目标上把握“度”,在教学内容上突破“难”,在教学过程上体现“人”,在教学方法上讲究“活”。  【关键词】高校 体育 课堂教学 实效  体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无论是对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改革,还是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教学目标上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速.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在医院管理、临床、教学等各方面的得到广泛应用。医院作为提供医院服务的机构.同时又承担着相当的科学研究,教学任务,与社会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