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发展与区域依赖关系的统计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城市与其存在的区域关系而言,一方面城市存在于一定的区域中,需要一定大小的区域面积作为腹地,以区域的人口和经济为条件,另一方面区域发展又必需城市的带动。本文尝试对城市与区域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对中国分省和经济区非农人口50万以上大城市的非农人口数与相应区域的总人口、国土面积、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及其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非农人口与区域总人口、区域经济规模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我们定义的城市综合服务对象变量与大城市非农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更好,这一良好的相关关系充分说明了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依赖关系,城市的发展需要区域的支撑,区域的发展必需城市的带动。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中央《决定》中有关计划生育经费投入问题的论述的含义及精神实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需要研究和落实的7个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表之后,人口问题又一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认真领会《决定》精神,正确判断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及其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和农业部《中国农村》杂志社,于2000年5月15日召开了“人口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
本文引入了国际上通用的国家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并结合中央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的相关内容,对中国实施这一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及具体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导向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积极的国家城市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目前比较滞后的城市化得以快速发展。在充分吸取国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应将集中型与分散型的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混合型国家城市发展战略模式,即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应将大、中、小城市及镇与农村的综合发展结合起来考虑。
期刊
本文从三个角度归纳了与人口或生育有关的外部性;区分和分析了生育的实际外部成本和相对外部成本;阐述了多种外部性与生育的关系。在运用一些数据表明生育的外部成本及若干因素的生育效应后,又以三个模型进一步说明外部性成本与过度生育的必然联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人口过剩或过度生育表明“市场”在“两种再生产”的配置方面可能出现长期性失灵,其原因在于存在许多使生育成本外部化和其他具有生育效应的制度安排。因此,为了逐渐消除或避免进一步的人口过剩,政府直接干预生育往往是必要的。
改革开放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而且带来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成长中的青少年成为各种性道德观念变化与冲突的中心。本研究通过对大城市中学生性知识及其来源、性道德观念、与异性交往的经历及对中学性教育的评价与需求等方面的调查,对青少年的性知识、态度和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针对目前中学性教育和社会干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笔者对人口迅速增长会导致地球上居民财富的减少和福利水平的降低这一观点提出了疑义,认为从历史上看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意味着较低的经济增长率,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生育率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人是重要的经济财富,人口增长没有导致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的降低。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土地制度是否是人口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以及它在影响人口增长的诸因素中所占有的份量。文章首先概述了集体化时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制度以及按人口平均分配口粮的模式对人口增长的刺激作用;接着分析了1978年农村改革以后所实行的土地制度,由于只是将农民在集体生产队时期对集体土地的收益和福利均分权,显化为对土地的均分权,这样,土地公有刺激人口增长的机制继续保留。为了检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新制度安排对人口的影响,利用笔者对贵州省湄潭试验区的调查资料,揭示出这一制度对人口增加户、不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