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生物课堂 教学模式 研究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生物学实验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由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合作学习在新课程中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的设计和探索,还需要我们继续的努力。
二、创设学生活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教学
现阶段的高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现行生物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教师转。久而久之,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逐渐丧失,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较少;学生普遍体现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勤于思考,懒于做练习等弊端。其次,课堂上教师习惯填鸭式教学,从头讲到尾,师生间几乎没有交流互动,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变差,一般难以体会到合作的乐趣,甚至有的学生很难与其他同学合作,逐渐丧失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再次,由于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有些方面的天赋受到影响,各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为了改善老式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我校许多教师开展了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些教改实验的基础上孕育起来的。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使他们从板凳上解放开,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
三、发挥生物学科的独特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这种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应该利用生物学科的学科优势,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日常生活中与学科所交互连接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于这方面的教学探究,我以例子简单阐述:
小活动提高学生对《减数分裂》知识的掌握。《减数分裂》这一节的内容可以说的高中最难以掌握的章节,在整个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实对于其基本过程的学习只要用心就可以理解,但由于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和第二册的基因联系很密切,是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正是因为知识点的互相联系,才导致了真正掌握它的困难程度。
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细胞的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为今后第二册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且通过攻克这一较难的知识点来再一次燃起学生们对生物这一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呢?我借鉴了一位老师在他的班级里举行的一个小活动,并加上自己的创新,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加了他们对生物这一学科的进一步的求知欲!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任何材料,制作出减数分裂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活动的时间定在了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整个过程我都用DV记录了下来,这将称为我和他们的一段美好的回忆。通过这一次活动,也暴露出了学生对减数分裂这一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每个小组都在演示和解说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理论上的错误,这体现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清晰和牢固,而对于这些出现的问题,我都在第二天的课上,利用了几分钟进行相应的点评和指正,并且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的对这一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达到真正的掌握。
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是学生个体自已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对某生物学主题的知识建构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和假设进行考察和交流,使不同的观点得以碰撞,从而加深和修正每个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针对学科中的重难点,精心挑选每周巩固题目
学习不能光看不练,只有进行相应的习题训练才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针对相关的重难点章节,比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较大问题的第二册中较难的遗传题,每周挑选几道难度适宜的题目给学生训练,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以上仅从几个角度探讨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但是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是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践者,坚定新课改方向不动摇,对生物学课改的过程进行一点探索,伴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一路实践一路总结。我坚信只有改革旧课程才是教育的出路,我会继续发挥新课改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课改一起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 生物课堂 教学模式 研究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生物学实验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由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合作学习在新课程中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的设计和探索,还需要我们继续的努力。
二、创设学生活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教学
现阶段的高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现行生物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教师转。久而久之,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逐渐丧失,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较少;学生普遍体现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勤于思考,懒于做练习等弊端。其次,课堂上教师习惯填鸭式教学,从头讲到尾,师生间几乎没有交流互动,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变差,一般难以体会到合作的乐趣,甚至有的学生很难与其他同学合作,逐渐丧失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再次,由于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有些方面的天赋受到影响,各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为了改善老式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我校许多教师开展了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些教改实验的基础上孕育起来的。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使他们从板凳上解放开,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
三、发挥生物学科的独特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这种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应该利用生物学科的学科优势,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日常生活中与学科所交互连接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于这方面的教学探究,我以例子简单阐述:
小活动提高学生对《减数分裂》知识的掌握。《减数分裂》这一节的内容可以说的高中最难以掌握的章节,在整个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实对于其基本过程的学习只要用心就可以理解,但由于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和第二册的基因联系很密切,是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正是因为知识点的互相联系,才导致了真正掌握它的困难程度。
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记忆细胞的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为今后第二册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且通过攻克这一较难的知识点来再一次燃起学生们对生物这一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呢?我借鉴了一位老师在他的班级里举行的一个小活动,并加上自己的创新,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增加了他们对生物这一学科的进一步的求知欲!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任何材料,制作出减数分裂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活动的时间定在了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整个过程我都用DV记录了下来,这将称为我和他们的一段美好的回忆。通过这一次活动,也暴露出了学生对减数分裂这一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每个小组都在演示和解说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理论上的错误,这体现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清晰和牢固,而对于这些出现的问题,我都在第二天的课上,利用了几分钟进行相应的点评和指正,并且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的对这一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达到真正的掌握。
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是学生个体自已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对某生物学主题的知识建构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和假设进行考察和交流,使不同的观点得以碰撞,从而加深和修正每个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针对学科中的重难点,精心挑选每周巩固题目
学习不能光看不练,只有进行相应的习题训练才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针对相关的重难点章节,比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较大问题的第二册中较难的遗传题,每周挑选几道难度适宜的题目给学生训练,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以上仅从几个角度探讨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但是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是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践者,坚定新课改方向不动摇,对生物学课改的过程进行一点探索,伴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一路实践一路总结。我坚信只有改革旧课程才是教育的出路,我会继续发挥新课改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课改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