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与学的转变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zh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我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可是没想到,这样做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限于被动地听课,而不愿主动地学习。
  新教材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课堂教学的重心必须转变,由教向学的转变。过去是“以教为主”,现在要“以学为主”;过去是“重教”,现在要“重学”;过去提倡“为教服务”,现在鼓励“为学服务”。过去老师们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现在则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面对新教材,我做了一些尝试,颇有成效,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由“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
  (一)教师言行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观点强调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与无私地给予,将教师抽象为一种“圣人”;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心灵的发展,像工厂里的工程师一样,按照自己既定方案塑造学生,使学生成为被批量生产的规格统一的产品。这就忽略了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作为教师,要想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这一角色中走出来,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对学生要求的转变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主张分层教学。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以及每一名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设计出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既可以使优等生掌握更有难度的内容,又可以保护差等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也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一些提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多种层次的讲解方式和方法,并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每一名学生的良性发展。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究归纳。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表面的肤浅的知识。我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多在“导”字上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针对这方面,每一节课我都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例如,在教学“正负数”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引入:有一个老爷爷花60元钱在别人手里买了一只小兔子,养了几天后,有人来买他的兔子,他就70块卖出去了。后来他还是想养,就又花89元买了回来,最后小兔子养大了,老爷爷以90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在这老爷爷养兔子的过程中,他是赚钱了还是赔钱了呢?如果是赚了,那么他赚了多少?如果是赔了,他赔了多少呢?这样的问题引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二、学生由“配角”到“主角”的角色转变
  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数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具体方法有:(1)比较学习法。如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学习。(2)临摹学习法。如在学习了用“边角边”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后,要求学生应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角边角”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3)试误学习法。在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时,先由学生试着练习几个题目,接着教师评判对错,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
  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新课程则更关注教师的个人知识与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更多地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使用教科书,创造性地把握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棋盘上马的行踪》有一个活动:马回原位。
  1.最少经过多少步(每步不重复)马可以回到原位?
  2.还可以经过多少步(每步不重复)马可以回到原位?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我带着他们在象棋课用的棋盘,学生通过“马走‘日’”的规则进行探索,饶有兴趣的在书上画着符合条件的路径,我让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结论,他们都很有自信的上台,在棋盘上展示给大家看,学生们抢着在棋盘上摆放符合条件的马。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材和学生的关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我们仅作为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师范者的“人师”。只要我们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必将与新课程共同前进。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不仅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把握英语的知识的技能,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知识的魅力,逐步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英语知识,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之后,能够自己主动地学习
在新课改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在这些新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笔者对此作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标准低频率连续刺激(1~2 Hz,15 min)能够诱导幼年大鼠(<4周)海马CA1区同突触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而只有较高频率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刺激才能诱导出成年动物该部
“师傅,前方左转会看到一个前往集集镇的告示牌,我要在那边下车。”这名中年男子身上擦拭的古龙香水与皮椅的味道混浊在了一块,车内弥漫着一股呛鼻的恶臭,真是可怜了我的车子。男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即便历史嬗变、朝代更替、外敌入侵,却依然动摇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包含着先贤们的无穷智慧,是先贤们留给后代
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更多地放在切合农村教学实际上来探讨,切实调动学生爱学语文的积极性,形成爱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以“爱学”为基础,通往“会学”,走向“活学”的语文教学新境界。因此,要学生“爱学”,教师就必须在“诱”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爱学”。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择最佳角度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
所谓文本拓展,指的就是围绕具体的课文文本,给予相应的补充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和深化对于文本的理解。它的出现常常是课堂教学的必需和延伸,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使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空间和容量。因此课堂上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是很有必要的。  文本拓展涉及的内容是无限广阔的,拓展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就算是同一文本所能拓展的方向也是多元的,既可以从内容与情感这一向度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
摘要:教育博客作为师生对话方式的平台,研究者们对它的应用研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博客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研究,二是教育博客促进情感交流的研究,三是教育博客提高思想教育的研究,四是教育博客应用的不足与缺陷的研究。  关键词:博客 教育博客 网络教学 师生对话  我国教育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但传统的师生对话面临的一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无法与个体学生自身的条件达到最佳
【摘 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精神,就重组教材资源、拓宽教材外延、拓深教材内涵三方面,探讨了灵活处理教材,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 语文教学 教学效果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根据新课标精神,教学始终应贯穿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能灵活驾驭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重组教学资
摘要: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既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也是进行对学生品德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如果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坚韧性,离不开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也离不开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关键词:课堂教学 爱心 教育 感化 学生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