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视域下学生写作素养探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大师语文课写作七十二讲
  作者:夏丐尊,叶圣陶
  出版单位: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ISBN:9787545550375
  定價:25元
  “非虚构”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容不是凭空想象、虚构的,它并不意味着对文学虚构的排斥。“非虚构”写作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文学、文化的时代背景。“非虚构”指向一种写作方式、叙事策略,同时也蕴含着写作素养,而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师语文课写作七十二讲》一书,虽是从文章写作技法方面来展开论述的,但其中也包含着对写作主体素养的进一步思考。例如文中写道:“若是对想要表述某一件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那么对于这一件事的叙述也会更加的简单,这就讲到了学生要重视平时的个人修养与写作锻炼。”这里所说的“平时的修养与锻炼”指的就是写作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生活素养是因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所见所闻、生活感悟、生活阅历等影响逐渐积累而成的。一般来讲,作文能反映出学生生活阅历、生活感悟及所见所闻的具体情况,反之,学生生活阅历、生活感悟与所见所闻也决定着学生的作文质量,正如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所言,如果一味只是埋藏在生活的角落中,而对外界生活完全不知,那他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具有生活普遍性的好作品呢?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广大读者产生共鸣,这不仅需要作者有广博的生活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大师语文课写作七十二讲》中也阐述了写作主体不断培养写作经验、丰富知识阅历的重要性。例如,第三十二讲《记叙与描述》中,作者以“小汗粒”“胳膊”的描述为例,阐述了生活经验、生活阅历等对写作的影响,认为词语的使用来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深刻认识,那么就不能很好地运用词语。此外,作者还通过对汗与油的差异性进行准确区分并细致描述了汗珠的特点,来说明观察生活、积攒生活经验之于写作的作用。因此,只有认真观察生活,提升生活素养,才能写出“非虚构”的好文章。
  心理素养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禀赋及情绪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通常来讲,文章可以体现出每个写作主体在心理素养方面的差异,写作主体的心理素养也对写作质量有直接影响。作者在第二十八讲《事物与心情》中对写作主体心理素养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文章主要从心情与事物的关系角度分析人的心理特质,指出心情主要是受兴趣、情感、情绪、意志等多方面的影响,心情因素不仅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而且会影响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
  总之,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只有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变得丰富起来,文章才会充实,他所写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潘丽平)
其他文献
一、情境识字(激趣)    (一大早,有个小姑娘就来到了海边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1.请学生来到大海边,说说看到了什么。  2.大屏幕出示背景图大海边及词语(沙滩、海鸥、军舰、帆船),请学生自由说,字音要读准。  3.交流:在海边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说些什么?  4.猜猜海边的小女孩在说什么?她的心情是怎样的?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代替这个小女孩美美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聚焦两个特定的场景,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讲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我们需要教什么?基于散文这种文体,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言语形式走进“我”的心灵世界,体会作者对这段童年生活的情感。此外,这类回忆性散文,作者在叙述的时候采用的是“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必须让学生体会这种视角运用的妙处。 
关注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詹丹1/4  立足课标,推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红楼梦》阅读为例………………………吴欣歆1/8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点与难点…………杨伟1/12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及方法…………吴泓1/16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倪文尖 张开2/4  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与要点……
设计理念    “和谐教学”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在“和谐教学”观的指导下,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创设语言环境和情感渲染,运用适度的媒体(音乐、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从对语言的感悟上升到对人间大爱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达到教学中多因素的和谐
如何在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过程中,引领学生虚心涵咏,体验语文学习的一路花香?毋庸置疑,优化课前预设是促进有效生成的襁褓。下面就课前预设的优化策略谈谈笔者在课题实验中的的几点思考。    —、预设须“精心”  “一盎司的预防可以达到一磅的效果。”未雨绸缪,超前对话是促成生成性课堂的有力保障。学生的学习始于课前自学,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师生有备而来避免临渴掘井的尴尬。现代阅读教学认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师: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吉林雾凇、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吉林的松花江畔,欣赏那奇特的自然景观——雾凇。(板书课题:雾凇)    二、交流展示,反馈自学情况    1.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查询了有关资料,课始即让学生交流吉林雾凇的有关情况,共享劳动成果。  2.检查朗读情况。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知同学们在预习
2012年高考作文,我们批评了“供料作文”题型的“命意”(材料寓命题者之“意”)特点,认为它造成了学生“被立意”。今年,我们则聚焦在作文题所供之料对学生议论写作材料观的误导上:“被立意”是“被供料”使然。如果说“被立意”窒息了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么,“被供料”则是掏空了“精神思想”之根基。这使学生误以为命题者所供的零散、失真甚至杜撰、谬误的材料,便是论点——思想得以产生之资料。从而使
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韩军执教的《南来北往》一课,陶醉于他声情并茂的朗诵情境中的同时,更欣赏他独特的课堂设计艺术。韩老师整节课是围绕“找错误 说理由”这条线展开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寻找美丽错误貌似简单的教学流程中,我们欣赏到韩老师扎实而不简单的语文教学艺术。    一、“错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关注    教学时,韩老师在朗读之前,就激发学生敢于向老师挑战朗读水平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关注朗读的准确性。于是
教育是一项“立人”的事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冲突中寻找人性的灵明之光,给予学生内在的幸福与成长的愉悦。  因此,我们应当与学生一道营造一个雅致清丽、典洁健康、充满人文情趣的美好时空,构建一个充满爱的温馨而和谐的情感场,和学生一起,从现代生活的庸俗、浅薄和浮躁中超脱出来,走进灵魂净化的美好家园,实现人生的诗意栖居。  “园丁之歌”是苏教版国标本语
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创新作文教学精品课展示活动”中,窦桂梅老师引领学生愉快地写作、个性化地表达、大胆探索的教学,出神入化,显示了高超的教学手法、精湛的教学艺术,令听课的老师大开眼界,赞叹不已。她执教的特点是:    一、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吐为快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巧妙新颖的导人,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动机,挖掘学生的潜力,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