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虚无

来源 :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虚无”之一种,笔者这一两年沉迷于故纸堆,在几十年前的字缝深处,总觉得隐藏着“今天”的故事。现在关于“80后”在当下这个社会应该“怎么办”,似乎讨论得很热烈。这场讨论背后还是“青年的出路”这个老问题,当代中国的历史不过六十多年,这个问题已经几番沉浮,背后牵扯出多少于无声处的大戏,念之令人慨叹。具体到杨庆祥的长文《80后,怎么办?》,笔者写过《反讽者说》一类小文章予以唱和也予以商榷。这一次不再重复,还是回到历史,谈一些故纸堆中的零散片段。这也谈不上“以史为鉴”,因为我们其实还在那段“历史”之中。
  在蒋子龙发表于1977年的《乔厂长上任记》中,有一个青年工人叫杜佳,这是乔厂长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工人,关于这两个人的相遇,小说是这么写的:
  乔光朴在一个青年工人的机床前停住了。那小伙子干活不管不顾,把加工好的叶片随便往地上一丢,嘴里还哼着一支流行的外国歌曲。乔光朴拾起他加工好的零件检查着,大部分都有磕碰。他盯住小伙子,压住火气说: “别唱了。”
  工人不认识他,流气地朝童贞挤挤眼,声音更大了:“哎呀妈妈,请你不要对我生气,年轻人就是这样没出息。”
  改革者乔厂长整顿山河,在小说中既要挑战官僚主义者冀申,又要说服杜佳这样的青年。杜佳这样的青年和冀申这样的官僚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提不起半点兴趣了。冀申们不信,但总要做出一副相信的样子,说起话来冠冕堂皇,在这套官话下进行着利益交换的勾当。冀申们的行径,杜佳们其实是看在眼里的,这更加剧了这些青年的虚无。
  这种虚无如果要在当代史中找一个标志性的起源,就起源于“林彪事件”。1970年代是灰色的,开场时分就是“副帅”的覆灭。深夜时分的蒙古草原上这一声巨响,“无产阶级革命家”旋即变成“资产阶级野心家”,“文革”的修辞怎样铿锵,到此都难免要顿一顿。强敌环伺,私心难灭,官僚制几番还魂,浩浩荡荡的一番革命理想,最终沦为广播中的高音与社论上的空谈。和激烈紧张的60年代相比,70年代变得松弛疲沓,尽管理论小组都开进了杜佳们的车间,“资产阶级法权”讨论得好不热烈,但盯着车床上空的马克思,杜佳们的眼神渐渐散了。
  “改革”的起源阶段,怎么说服杜佳这样虚无的青年?乔厂长回厂第一个遇到的就是杜佳,这安排有深意存焉。有意味的是,乔厂长不讲半句“大道理”,而是就机床闸把的用法和杜佳展开具体的辩论。小说下一段安排怒气冲冲的乔厂长走进隔壁的七车间,迎面一台从德国进口的二百六镗床,西门子公司派来的德国小青年台尔忙上忙下。这个小青年不是什么正面典型,从德国来中国的中途偷偷跑到日本游山玩水,到厂子报到的时候晚了一周。台尔自知理亏,卖力工作,以高超的技术不到三天时间就把十天的工作都做完了。蒋子龙叙述到此特谓点题:“他的特点就是专、精。下班会玩,玩起来胆子大得很;上班会干,真能干;工作态度也很好。”
  “下班/上班”、“玩/干”的分离,表明乔厂长尽管是从五十年代来到七十年代的尾声,但已经不准备重复当年的老办法——依赖政治动员与思想工作将“业余生活”转化为劳动时间。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十年代末的车间,乔厂长已经自觉地向工人的“私生活”让步,困扰共和国前三十年的“公”与“私”的辩论在此偃旗息鼓。乔厂长所关切的是,怎么让杜佳们在工作时间尊重职业伦理,提高生产效率,变成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新时期这种“红”与“专”的转化,在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中被第一次道破。不了解七十年代的读者,会以为《哥德巴赫猜想》的主人公陈景润在“文革”期间饱受委屈,殊不知陈景润是第四届人大代表,享受颇高的政治待遇。在五一劳动节游园欢庆、十一国庆节招待宴请中,陈景润作为“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界人士代表”都有出席。好出惊人语的江青,更是批示过“谁反对陈景润,谁就是汉奸”,这在各种公开出版的陈景润传记中都有清楚的记载。
  如果不了解“文革政治”征用陈景润的这段“前史”,那么很难理解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历史内涵。从“文革政治”到“改革政治”,不仅仅在于是否重视“知识”,也在于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在“文革政治”的框架中,对于“知识”并非全然不重视,但始终强调“政治挂帅”,以“政治方向”统领具体的专业探索。江青及其背后的“文革政治”是从“独立自主”这个角度来阐释陈景润的数学成就。但是在新时期开始之后,这套逻辑被予以颠覆,“知识”与“政治”开始分离,开始变得纯粹化与专业化,对应于去政治的、专业化的“新人”。一言以概况的话,二者的核心差异,落实在“红”与“专”的辩证。
  《哥德巴赫猜想》潜在的对话对象,正是上世纪50-70年代“又红又专”这套论述。徐迟扭转了陈景润“白专”的形象,将“红”从“政治方向”转化到“为生产服务”,“红”本身变得技术化了,“红”与“专”的等级次序发生了微妙的颠倒。《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对于“新时期”极为重要,在于通过塑造陈景润这个典型,将“政治的人”转化为“专业的人”。
  如果说要为当代文学的“去政治化”寻找到一个标志性的时刻,那就是1978年1月《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其意义不仅针对知识分子与科学研究,更是将“文革政治”的“政治的人”,转化为“改革政治”的“专业的人”,扭转了我们对于“人性”的想象,为即将到来的“现代化建设”以及背后的科层制社会,生产出对应的感觉结构。在这个意义上,陈景润成为了“新时期”的“典型”。
  正是在“专业”这一点上,乔厂长对于德国青年大为赞叹,并以此作为杜佳们的榜样。陈景润的“专业”依赖于怪癖一般的数学天赋,难以普遍推广,真正可以普遍化的做法,是利用“竞争”机制,将原来的共同体打散,将“集体”转化为竞争关系中的“个体”。这正是乔厂长治厂的第一招,小说这样写道:
  他首先把九千多名职工一下子推上了大考核、大评议的比赛场。通过考核评议,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在业务上稀松二五眼的,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汗的,占着茅坑不屙屎的,溜奸滑蹭的,全成了编余人员。留下的都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兵是精兵,将是强将。这样,整顿一个车间就上来一个车间,电机厂劳动生产率立刻提高了一大截。群众中那种懒洋洋、好坏不分的松松垮垮劲儿,一下子变成了有对比、有竞争的热烈紧张气氛。
  与之相匹配,乔厂长以“物质刺激”维系这套竞争机制,对于优胜者许诺以丰厚的物质回报,这是乔厂长治厂的第二招:
  他说全面完成任务就实行物质奖励,八月份电机厂工人第一次接到了奖金。黄玉辉小组提前十天完成任务,他写去一封表扬信,里面附了一百五十元钱。凡是那些技术上有一套,生产上肯卖劲,总之是正儿八经的工人,都说乔光朴是再好没有的厂长了。
  不要小看乔厂长的这两招,回望过去近四十年的经济奇迹,人性上的核心驱动就集于此。杜佳似乎也不再幻灭了,在《乔厂长后传》里,杜佳从政治漫画的能手转变为产品设计的专家,“美术”被转化为“技术”,这种技术化的大转身,对于后来的“文学”与“政治”也莫不如此。乔厂长似乎相信,只要找到杜佳们的专业岗位,并且给予有效刺激的物质回报,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乔厂长上任记》姊妹篇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里,蒋子龙更是不惜将团支部书记解净推到“落后青年”刘思佳的怀抱,刘思佳也不负厚望,设计出一套工厂的技术化管理。在小说里党委书记祝同康不再是指引道路的巨人了;相反,却是一个有着“像婴儿的头发”的虚弱的老人,内心犹疑、惶惑,“越来越感到难以适应自己的工作了”。当他面对解净的时候,心头感到压抑,“反而不敢看她了”。他省悟到:“他在她的眼里不再是党的化身,也不是父亲式的人物了。”
  “专业技术—物质刺激”这套逻辑有其合理性与有效性,然而作为官僚主义化身的冀申们隐匿在文本的深处,冷眼看着乔厂长的折腾与杜佳们的奋起。在未来,冀申将像一个恶性肿瘤一样不断在乔厂长这套机制内部膨胀,以他密密麻麻的关系网堵塞住杜佳们的上升空间。当未来的杜佳有一天发现,尽管他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都是优等生,在单位里也是专业能手,素质出色,却无论怎么努力也换不回感到满足的物质回报,他恐怕会慢慢地考虑“思想”问题。在那一刻,他恐怕要再一次地穿越“虚无”。
  责任编辑 向 午
其他文献
1  两人是相亲认识的,第一次见面时地点就选在东湖的老鼠尾。去老鼠尾需要走过一条细长的蜿蜒小道,小道延伸到东湖深处。步行的话要十来分钟。老鼠尾的名字大概与这小道有关系吧。或者与古时候的铸剑术有关?不知道,反正就叫老鼠尾。到了小道尽头——也就是老鼠尾,有个小亭子,叫先月亭。相亲的这两个人,男的周伯雄,女的苏亚娟。介绍人老谭选地点的时候说,“到老鼠尾去吧。”  你只要想想这地名就会觉得有意思,难道没意
摘 要:微课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微课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与制作的前提。分析当前微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优化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完全平方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05-0032-05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
摘 要:分析2015年河北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发现,出题思路、内容、形式和方法较好地引导了化学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向,体现为四个方面:测试实验验证效果,强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测试基本实验操作,强化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测试预期实验现象,强化对技能的正确运用;善抓“偶得”实验现象,强化对探究兴趣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考化学;实验教学;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学生安全事故的频发为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也为生命安全的教育短板提供了升华的契机。政治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从生命内涵、安全素养等方面寻找切入点,为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升华生命觉悟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生命素养;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0/23-0109-03  学生安全事故的接连报道让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是:为什么多
摘 要:以《未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探究》的教学为例,从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方法与知识建构的融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问题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评析,探讨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修模块教学;课例;评析;未知有机物结构性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19-02  在一次全市高二化学新课程研讨活动中,观摩了《有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关读、遵路、入境、悟文、明理、仿写等路径,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美,体察其文思美,理解其意蕴美,挖掘其语言美,明悟其神韵美,借鉴其文学美,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学;灵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6-0031-03  “没有美育的教
互联网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平面。鼠标轻点,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待在家里什么都可以买到,只要你口袋里有足够的银子或者银行卡上有足够的数字,只要你买的都是合法的产品。当然,包括图书。输入书名、输入关键词、输入图书分类,你想要的书,大都可以买到。如今,通过网络平台购书也是我主要的购书方式。  不过,我还是很怀念年轻时在书店里面淘书的那些时光,而且,现在只要有闲暇时光,我还是更乐意去书店流连、徜徉、挑选、沉醉,
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超现实主义画家海特成立了版画发展历史中著名的“17号工作室”,随后其精湛的版画技艺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吸引了大批青年艺术家的参与,大大活跃了当地版画创作的氛围。至此,以“17号工作室”为代表,“版画工作室”成为版画创作探索与实践中的重要存在和推动因素。在中国,“版画工作室”形式的出现相对较晚,且大多以学院版画系工作室为主,其主要功能是学院教学与教师创作。另一方面,私人或开放式民间
摘 要:教学散文时,教师可以从文体特点、文本特征、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情基础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来确定“教什么”;然后通过找准突破口——设置主问题——品读关键句三个环节,紧扣作者的情感变化,来解决“怎么教”。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摘 要:班主任要对学生有真情、有深情,才能以真正平等、信任的姿态去理解、关爱、帮助、引导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真情;平等;引导;智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8-0025-02    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没有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没有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没有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