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和传统的当下生命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届澳门国际音乐节依然秉承了兼容并蓄、雅俗并重的一贯举措,恰与澳门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相配。笔者有幸观赏了最后四场演出——10月28日的“为情而歌——中国民歌新天地”(大炮台露天广场),10月29日的“琴胡笛笙韵凝香”(澳门中乐团室内乐,岗顶剧院),10月30日的“古典与爵士——维也纳名家组合”(岗顶剧院),以及11月2日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红男绿女》”(文化中心综合剧院),确乎印证了上述的“多元”理念。这四台节目,风格各异,样式不同,古典、流行、民间、爵士,中西合璧,古今杂陈,多路元素各显神通,俨然是一幅“全球化”条件下的多元化人文景观。
  然而,在这些看来杂多纷呈的节目编排中,隐约却透出一个具有全局性的核心文化命题:如何在当下的文化生态中,继续保持乃至推进古典(经典)的、传统的音乐的生命力。或者说,怎样使古典(经典)的传统以更为切实的方式,融入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代社会——其典型特征,借用一句著名的流行语,即所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显然,如此严肃的命题并不是写在每台节目的宣言告示中,参与演出的艺术家和观众也不一定在理智上明确意识到这个命题的存在。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我们就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文化课题。经济学中时常论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文化、艺术、音乐的运作中,同样也存在种种“看不见的手”——其中一只手,就是某种秘而不宣但却发生实际效用的文化理念。
  例如,在“古典与爵士”那场别具特色的演出中,艺术家将维也纳的古典曲目与当代的爵士风格并置共处,其用意可谓昭然若揭:古典音乐中,也存在通俗的因子和娱乐的元素;恰如现代爵士曲目中,同样不乏深刻的抒情与高度的创意。可以说,面对“古典音乐的当下性”这一文化命题,这场音乐会的艺术家自有主见。只是,他们的处理方案在某些时候或许显得简单和随意。上半场演出,大多为单薄、轻盈的“前古典”或“泛古典”的一般性曲目,音乐分量和思想内涵都显不足,令观众感到不太过瘾。而在“为情而歌——中国民歌新天地”的节目安排中,“古典时尚女子动感组合”最后出场,只见一组妙龄摩登女子,身着鲜艳服饰,手持电子弦乐器,在台上亦奏、亦舞、亦歌,音乐的背景是带有疯狂意味的流行打击拍点,而凸显在音乐前景的则是刺激、华丽的“古典式”曲调。这是古典音乐的当代出路吗?或许,至少已被证明是方案之一。不过,就笔者的个人趣味而言,这种较为屈就底层市场的商业性理念提供的更多是疑问,而不是解答。
  无疑,古典和传统必然要被带入现代和当代。但如何处理这其中的纠葛和关系,有多种立场和路数的抉择。如上所见,一种策略可以是迎合式的,其优势在于具有大众效应,其危险在于容易滑入浅薄。与之相对,存在另一种方略——以学院派的前卫姿态引领大众,引导市场。如澳门中乐团的中国乐器室内乐音乐会“琴胡笛笙韵凝香”,不少曲目出自“新潮”作曲家群体(以谭盾、郭文景、陈怡、唐建平等为代表),用“现代作曲技法”改造和转化中国传统的和民间的音乐元素。技术上的创新,音响上的创意,自然是这些曲目的题中要义。但平心而论,整场音乐会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那首古琴传世杰作《流水》(古琴独奏:乔珊女士)。正宗的古中国气派,典型的古文人气度,全然不见日后西方影响带来的种种“火气”,音调一咏三叹,句法收放自如。是否可以认为,这样的传统经典,给当前转型社会中偏于浮躁的现代中国人带来心的宁静,灵的慰藉,反而获得了某种别具意味的“当下性”。看来,如何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条件中,为中国音乐找到它应有的文化身份和艺术品格,尚需有识之士进一步寻访和探索。
  
  相比较,如何在当代环境中妥贴地融入古典和传统,倒是具有流行偏向但并不流俗的音乐处理显得更为轻松自在。在“为情而歌——中国民歌新天地”音乐会中,两组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男声歌唱组合,为观众带来不少惊喜。由五位蒙古族小伙子组成的“黑骏马”,将蒙古的民间歌调与现代欧美的多声思维、流行节奏熔为一炉。《嘎达梅林》《敖包相会》,这些脍炙人口的熟悉旋律经重新编配,给人的感觉是似曾相识却又焕然一新。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人制造”,吸收美国乡村音乐的“西部”风味,作风显得更为出奇与“另类”。三位男声的演唱忘情投入,技艺熟稔,多声部的音准控制和相互间的默契配合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准。这确乎是有品位的流行音乐,或者说是艺术化的“跨界”音乐。可贵的是,其中置入强烈的中国民间音乐元素,但并不就此显得生硬或生涩。民间与流行,艺术与大众,在这里达成和谐共处,其间的思路令人回味。
  音乐节最后以“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作为“压轴”。从上述有关古典传统如何获得当代生命的角度看,这部音乐剧也提供了一份独特的解答。而此剧的情节以劝导人们远离赌博、回归传统价值为中心展开,针对澳门这样一个以“博彩业”著称的城市,不免具有一丝温情而有趣的讽刺。这部初演于1950年的经典剧目,音乐风格具有典型的20世纪中叶美国百老汇气质,和声语汇、分曲结构和乐队编配均以传统为基础,但旋律、节奏和演唱则大量吸收美国本土的舞厅音乐、爵士音乐以及流行音乐元素,由此显得生动、悦耳、鲜明而活泼。虽然该剧的人物塑造、戏剧冲突和矛盾解决以传统的戏剧(或歌剧)的标准衡量,未免显得有些简单,但好听的音乐与地道的百老汇风味足以弥补一切,令观众在微笑乃至欢笑中心满意足。
  当然,音乐留给人的,也许不仅仅是欢笑和愉悦。如果音乐在提供娱乐的同时,还升华为文化与艺术,那就可能要面对一些并不轻松的话题。如何面对,又怎样处置,可能并不仅仅是音乐家的课题。从某种角度看,其实这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
  
  杨燕迪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作为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的演出之一,8月21日,钢琴家希普林·卡萨利斯独奏音乐会在大剧院音乐厅举行。这位法籍塞浦路斯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曾经赢得过齐拉夫国际钢琴比赛和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大赛等奖项,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并讲学。由于其优异的成就曾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等荣誉。  此次中国之行,音乐会的曲目以小型作品为主,风格跨度较大。上半场是奏鸣
2001年5月,作曲家刘湲的作品《土楼回响》和《沙迪尔传奇》分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银奖,一时传为佳话。尤其是获得唯一金奖的《土楼回响》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已由指挥家郑小瑛指挥厦门爱乐乐团在世界各地演出了数十场。当《土楼回响》中那娓娓动听的客家山歌和客家人拼搏奋进的号子还在我们耳畔频频响起的时候,刘湲“回响”系列的另一部力作《山河回响》(三峡)又于2005年1
“这本书真不错,让我知道了如何与孩子交流。”“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小游戏、小故事,再也不怕孩子缠着我讲故事了。”近日,房县所有幼儿园幼儿家长都领到了一本《科学育儿指导手册》。该手册由北京市房山区教委编写并捐赠,共计15000余册,价值近60万元。  自2014年6月以来,房县与房山区成为对口协作区县,双方在教学管理、师资培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广泛交流与协作。房山区教委与房县教育局、房
2020年11月27日,天门市年度教育质量总结大会隆重召开,湖北省天门实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实验高中)再次捧回“高中教育特别贡献奖”:2020年高考,实验高中文理重点本科上线352人,普通本科上线1142人,艺术类本科录取23人。重点本科及普通本科上线人数均超过上级下达的最高目标任务。面对疫情冲击,学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向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一所由師范学校转轨而成的县域普通高中,天门实
大凡人们能看见的事或物,我们总能描述事的场景和物的模样。课堂教学是发生在教室里的教与学的活动,当属事的范畴,有过程、有方法、有场景,还有教师、学生参与其中。  一个事件一旦发生,就会有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是基于时间、或是变化的状态,我们总能将过程进行划分。为此,对于课堂教学,有教学环节或教学模式的说法和研究。  课堂教学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且方法要科学,效果要明显,课堂场景也要生动,让身居其
一    2005年10月29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音乐家协会、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姚思源音乐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音乐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近500人参加了会议。首都师范大学校长许祥源、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陈卫东、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瑞敏、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于润洋、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授李西安、首都师范大
唐朴林新著《民族器乐多声部写作》(2006年4月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写作》),是一部专门讲述民族器乐多声部写作的技能、技巧的著作,是作者在以前所编写讲义《民族乐队配器法》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而成的一部优秀和实用的教材。①  由《民族乐队配器法》发展成这部《写作》,从专业上来讲是有它内在道理的,因为“配器”只是多声部写作的最后一道程序,不会“写作”怎么能去“配器”呢?就我国民族器乐创作
4月12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举行,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在通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武汉市交通学校校长简玉麟笃定地说。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职业教育生涯
结合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我们提出了“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共同成长”的总体发展思路,力图从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出发,以园本课程的研发为主线,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建立合理的家长资源网,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及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  观念先行 文化浸润  我们分析了传统家园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地位的不平等性;沟通的被动性;关注的片面性;交流的封闭性;指导的功利性。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源于观
盼望已久的歌剧《雷雨》,终于由上海歌剧院携来北京,于2月22、23两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了!我于23日晚应邀前往观摩,第一感觉就是:为何只演这么少的区区两场?后来,听了该剧院的领导、作曲家、导演及表演者的述说,于赞赏之余,我要大声疾呼:“歌剧太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了!”为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据我所知,作曲家莫凡早在1998年就已着手歌剧《雷雨》的创作了。他曾写文章称:创作《雷雨》是对自己的一次“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