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与语文课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1429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视诗,似乎已经是很久以来的事了。在现在的文学作品里,诗歌作品的空间已经被挤得所剩无几了。偌大的书店,找不到几本新诗。没有人写诗,更没有人读诗。人们甚至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在我们这个没有诗意的时代,写诗是不可能的事。我们现在使用的高中课本上,现当代诗也所选无几,几乎就是个空白。
  诗歌和我们有着怎样血肉相连的关系!有人说过,我们的文学艺术开始于诗歌,也将终止于诗歌。也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不能欣赏诗歌,他对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的欣赏,终究是隔膜的,他的艺术趣味必定是低下的。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从遥远的《诗经》里走来,从唐诗、宋词里走来。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可是,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因此人们认为在这个时代写诗,已是不可能,是故作姿态的事。当然,这是极端态度。阿多诺说过,奥斯维辛以后,写诗是野蛮的。奥斯维辛之后,还有人在写,而且,他把《死亡赋格》,在德国写得家喻户晓。这个人叫保罗·策兰,他这样写纳粹对犹太人的第一次大屠杀:“你目睹了那些烟,来自明天”。他的父母和舅舅都死在纳粹的集中营……他是继里尔克之后,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什么样的时代都是可以写诗的。
  阿多诺后来收回了他的那句名言,他说,长期受苦难更有权表达,就像受折磨者要叫喊。因此,关于奥斯维辛后不能写诗的说法或许是错的。
  ——是我们还没有力量与诗歌较量,而不能说,这个时代,不适合写诗。不能说这个时代,不适合诗,诗适合于任何时代。
  没有人读诗,这却是事实。几年前,我还能找到一些诗刊杂志,这两年,大街小巷,找不到了。诗歌的荒芜,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我们容易看到的问题是,在读者方面,没有受到过好的引导、教育和启发,艺术欣赏的趣味普遍低下;诗歌本身,被翻译、介绍的作品不多,国内写诗的寥寥,好作品不多。真正好的诗,跟人也是不会隔膜的,是不排斥读者的。这二者是造成如今诗歌荒芜不容忽视的原因。我们却是诗的古国,不缺乏诗的因子与细胞。
  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里,很详细地谈了,如何不读诗的人就艺术趣味低下了。我在这里就不作引用了。虽然他举的例子,都是传统诗,但他也提到了新诗,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等。在欣赏诗歌上,新诗、旧诗,道理是相通的。
  说到高中语文教科书上来。现当代诗歌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力量相当薄弱,基本上算是个空白。就算有几首,也大多严重落后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情感、心理、特征,严重地肤浅于现实人生,艺术表现粗简、单一。
  记得有舒婷的一首诗《致橡树》,在那个时代,能够这样理解爱情,这样表达爱情,是有过让人耳目一新的作用的,她的《神女峰》也是这样。但这样的诗,在现在这个时代,对情感的理解也好,表现手法的运用也好,就显得格外地单薄。那样写法,说不好,也许只能用来练习写散文,练习排比的修辞格。
  诗之所以成为诗,不是散文,不是议论文,仅仅只有排比句是不够的。在现代诗那里,抒情甚至是被排斥的。里尔克回答过,“现代诗需要经验不需要感情,感情我们有的够多了”。现代诗对诗人要求严格,想象力,张力,隐喻,暗示,等等。古体诗和近体诗是表达感情,现代诗是用意象罗列暗示情感。好的散文和小说靠近诗,而不是诗靠近散文和小说。
  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现代诗强调直率的陈述,严酷地解剖现实。古典诗是画笔,现代诗是手术刀。现代诗庞杂,纷繁,含混,于是,现代诗更加地不好言说。——“只有‘距离’能使我的读者理解我,往往抓住的只是我们之间的栏杆”(保罗·策兰),现代诗需要这个“距离”。它需要有大的情感跨度和想象跨度。在我所能够想到的事物中,现代诗跟梦比较接近,它会经常违背情理,违背事理,违背逻辑。“你目睹了那些烟,来自明天”。它灵光一现。它的震颤像闪电,从你头顶上走,让你措手不及。痉挛和痛苦像死亡。它的吐露像枯枝的排泄。“诗的语言将获得突然的和精确的亮度”,“他将奇迹般地发现足够的想象之岛,从岛上将飘出歌声”(杜尔斯·格林拜恩)。
  现代诗的意象需要是新颖的、独特的。
  高中课本上穆旦的诗《赞美》和《春》,是我喜欢的。意象纷繁、独特,表达的精准度和深度,都有。何其芳的《预言》,也不错。洛夫的《边界望乡》,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是典范作品,但是情感、思想、手法单一了,属于现当代诗的童年时代。
  再有,中学教材中,诗歌的数量太少。整个高中,我们现在使用的这套教材,只有二十几首诗,每首都不长。对于培养文学趣味而言,这几首诗,就是首首精粹,这个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读唐诗还要读三百首呢。
  新诗和新小说一样,并不是我们的传统剧目,传入我国的历史也并不长。可以这么说,对于新诗,现当代诗,现代派诗,最优秀的诗人和最优秀的诗歌作品,都不在我们这里。不仅我们是后来者,不仅我们又经历文化浩劫,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扪心自问,浩荡的民族,现在有几人在诚恳地倾听诗,守卫诗?
  这里我是要说,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一首外国诗歌都没有选进来,这是个巨大的空白,空洞,是个玩笑。
  我不能从哪个诗人如波德莱尔开始列举,列举哪些人、哪些经典之作,应该列入我们的教材,世界这么大,他们灿若群星。但他们应该有一个相当的数量,存在于我们的教材里,这是肯定的。
  还记得里尔克的《严重的时刻》,当初是如何让我对诗发生兴趣的。以下想介绍博尔赫斯的诗——他是一个最不像现代派诗人的现代派诗人——《失眠》。引用这整首诗,也让我们看一看现当代诗的脾气、性格,看它们到底跟人、跟时代有没有隔膜。
  夜晚,
  夜晚准是巨大的弯曲钢梁构成,
  才没有被我目不暇给的纷纭事物,
  那些充斥其中的不和谐事物,
  把它撑破,使它脱底。
  在漫长的铁路旅途,   在人们相互厌烦的宴会,
  在败落的郊区,
  在塑像湿润的燠热庄园,
  在人马拥挤的夜晚,
  海拔、气温和光线使我的躯体厌倦。
  今晚的宇宙具有遗忘的浩渺
  和狂热的精确。
  我徒劳地想摆脱自己的躯体,
  摆脱不眠的镜子(它不停地反映窥视),
  摆脱庭院重复的房屋,
  摆脱那个泥泞的地方,
  那里的小巷风吹都有气无力,
  再前去便是支离破碎的郊区。
  我徒劳地期待
  入梦之前的象征和分崩离析。
  宇宙的历史仍在继续:
  龋齿死亡的细微方向,
  我血液的循环和星球的运行。
  (我曾憎恨池塘的死水,我曾厌烦傍晚的鸟鸣。)
  南部郊区几里不断的累人的路程,
  几里遍地垃圾的潘帕草原,几里的诅咒,
  在记忆中拂拭不去,
  经常受涝的地块,像狗一样扎堆的牧场,
  恶臭的池塘:
  我是这些静止的东西的讨厌的守卫。
  铁丝、土台、废纸、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垃圾。
  今晚我感到了可怕的静止:
  没有一个男人和女人在时间中死去,
  因为这个不可避免的铁和泥土的现实
  必须穿越所有入睡或死去的人的冷漠
  ——即使他们躲藏在败坏和世纪之中——
  并且使他们遭到可怕的失眠的折磨。
  酒渣色的云使天空显得粗俗:
  为我紧闭的眼帘带来黎明。
  这是一个不祥的、令人不安的钢梁构成的世界,败落,拥挤,泥泞,无限重复,有气无力,支离破碎。垃圾,恶臭,铁丝,废纸……人们躲藏在败坏和世纪中,可怕的静止,铁和泥土的现实,遭受可怕的失眠的折磨,连死亡都不被允许通过。
  这是一首著名的诗,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就是这样被允许赤脚在地上走,诗歌是这样引着我们在地上走的。它是口号、是空头支票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二十世纪末的作家被抛在人造天堂的垃圾堆上,置身于遍布人工制品的荒野之中”(杜尔斯·格林拜恩),这就是我们所在的现实。在这个现实中,人类生存与心灵处境,个体生命的激情、梦想,人类语言的边界、限度……这是我感受到的现代诗及其艺术。
  邓方,语文教师,除了发表教研论文以外,还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诗集《水清澈的骨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现执教于湖北省武汉市常青一中。责任编校:郑利玲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乐山是海棠之乡,素有“海棠香国”的美誉.虽然是山水城市,没有广州“花城”的美誉,但高大、繁茂的银杏、榕树等大型植被与海棠的素朴、高雅相得益彰.关于海棠,最脍炙
期刊
期刊
一.重建的抽象方式  文学从存在形式上说,是对现实的语言把握,即是说以语言为物质形式对事实世界的重新构建。虽然,文学写作的结果不过是用语言材料创造一种“以虚幻的维度构成的‘形式’”(苏珊·朗格语),这一形式外部的平面性跟客观现实世界并不存在丝毫的对应关系,但它却具有极为奇妙的象征功能,它以一个特殊的符号系统,利用人对语言的感知、理解、翻译能力,建立起一个自律自足、酷肖生活世界、富有动态性的文学世界
爱心真情———国家民委直属机关开展扶贫捐助活动纪实文/增林今年初,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国家民委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
语言学习对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伴随着移动终端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语言学习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及实践案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全面回顾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美术方向的研究性学习中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广府美术主题研究性学习为例,就怎样运用虚拟社区、班级Q群创造出灵活多变
“互联网+”的教育理念出现,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大量的涌现,全球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虚拟学习社群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互联网+”的学习方式.该研究通
为帮助教师开展初中化学创新应用,完成学生管理、作业批改、考试改卷等活动,打破时空界限,促进初中化学资源共建、互动与共享,本文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和作业
本文利用案例分析法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融合的问题。对几种不恰当的课程融合提出了批评意见,最后提出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融合的若干对策。 This articl
1.夜属于夜  夜属于夜  花朵属于花朵  无边的孤独  属于我  我属于它  借来的人生  这些东西  我正在一件一件  归还回去  这样深的夜  我如何开口说话  就像锯子,要  锯开木头的嘴巴  我如何整理一地  锯沫的新鲜血液  2.到植物们中间去  结一些琐碎的籽  开一些细小的花  像风中的叮咛  和耳朵  到植物们中间去  天空用大瓢来浇水  太阳的脸过于熟热  只有雷霆的  闹钟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