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学校校本研修难题的破解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农村基层学校的硬件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与城区学校相差无几,每所学校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四位一体机。可是,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却越来越难开展,甚至有些学校的教研组有其名而无其实。
  笔者长期在农村基层一线学校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受到城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专业结构的差异、农村学校科研氛围淡薄等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一、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难题
  (一)真实问题难发现
  校本教研强调研究真实问题,即学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而具体的问题。没有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校本教研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校本教研;但是,在农村中小学校一些教师的问题意识不强,反思能力有待提升,很难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
  一是农村中小学大多地处偏远,与外界沟通甚少。虽说网络被广泛地使用,但由于资金短缺、投入偏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许多农村中小学上网条件较差,或不具备网络条件;还有一些学校领导因担心教师“不务正业”,硬性规定上班时间不准教师上网,教师与新理念、新认识相距甚远,无法引发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所在。
  二是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人员编制不足,教师的工作量与城区学校教师相比偏高,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以我区为例,我区是一个拥有120多万人口的大区,有小学76所(不含教学点)、初中27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2所。在这些学校中,除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城区的4所小学、5所初中教师编制相对充足外,其余中小学校教师编制都比较紧缺。据我们调查,在26个小学教学点中,有11个教学点教师人数不足8人,教师多学科兼课现象成为一种常态,再加上其他班务、校务工作,农村教师很少有时间去思考和发现问题。
  (二)全员参与难实现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全员参与并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才能够达到校本教研的目的。然而,在现实的农村校本教研活动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
  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意识、习惯不到位外,更重要的是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在组织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活动的计划性差,在正式活动前,不进行周密的布置安排,也不给教师提供足够的准备时间,以致出现研讨课参与教师不知上的什么课、主题研讨活动也不知主题是什么等现象。
  校本教研很难做到全员参与,更不用说教师间的互动了,大多数教师在教研的互动阶段都是无话可说的。此外,由于农村学校存在学科不配套现象,教师大多跨学科兼课,在活动规模、具体时间安排上存在参与人数过多、时间过短等不合理现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就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三)激励措施难兑现
  与其他的学校工作一样,校本教研也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在现实中,许多农村学校受到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有些校长本身科研能力不强,很难带动全体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有些学校为了鼓励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制定了许多奖励措施,可到了学期结束时,又由于经费问题,难于与教师兑现,因此影响了部分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二、面对难题的破解方法
  上述难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农村中小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结果。如何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我们在工作中尝试采取以下四种应对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调研会诊——发现问题机制
  我们将我区的农村学校按区域位置分成四个教学协作片,每学期在开学后第一个月内,把片内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调研团队,对区域内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现场调研。除每次把调研情况与学校进行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在调研结束后,调研组成员集中精力对调研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该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片内学科带头人定期来该校进行指导,同时各学校将调研发现的问题作为主问题,利用平时的教研活动时间,发动教师围绕主问题来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各学校在开学初还收集整理教师发现的问题,最终确定本校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校本教研要研究的问题。
  调研会诊的实质是用问题引发教师的思维活动,其目的是引领教师从“不疑”转向“有疑”。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有利于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反思能力,受到教师的欢迎。调研会诊的主问题激活了教师的思维,让教师们从“熟视无睹”变为“熟视有睹”,從“只顾拉车”变为也要“抬头看路”。
  (二)随机确定——人人参与机制
  针对全员参与难落实的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上放弃了原来的事前指定主讲人的做法。在每一次教研活动前,将具体活动主题、程序及要求等向参与教师讲明白、讲周全,并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围绕主题、要求做准备,然后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本次校本教研的主讲人。这样,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承担着任务,从而保证了互动交流的实效。
  在实行这种机制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二是强调校长、分管校长及其他校级领导要以校本教研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民主、平等地与教师沟通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效确保参与教师有话“能”说,提高同伴互助的效果。
  (三)开设论坛——激励推进机制
  除了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更能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主动性。我们的做法是定期开设论坛讲座,让一线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校本教研的成果。通过总结宣传他们的先进经验,展示、推广他们的科研成果,扩大成功者的先驱效应,并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特殊的奖励,如授予“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通过骨干教师的“现身说法”等途径,让其他教师不甘示弱,感到校本科研既可望又可及,从而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四)优化整合——联合帮扶机制
  有些农村中小学受师资条件等限制,仅凭一校的力量很难正常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优化整合为策略,采用联合帮扶的方式,以“相邻为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宗旨,组建了帮扶式教研联合体。
  帮扶式教研联合体,其着眼点在于充分发挥区域内优势学校的作用,实现以强带弱的目的。例如,我区的四个教学协作片,以协作片内学校的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校的薄弱学科,协作片内的学校由于距离较近,教师之间的互动相对比较容易,同时片域内学校实行资源共享的举措,互通有无。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营口市老边区实验中学是一所城镇初级中学,根据《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积极探索德育教育新举措,结合学校实际,于2016年开展了“上善教育”。  一、“上善教育”的提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宝典,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启师生心灵智慧,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
期刊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  《通矢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十九大精神为核心,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强调要通过开展排查摸底、全面整改
期刊
前不久,笔者应邀到一所学校做培训。培训前,我做了一个有关“什么情况下教师才能获得幸福感”的调查。一些班主任老师认为,“要是不当班主任就幸福”;一些学科任课教师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没有学习差的学生就幸福”;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学生快乐了教师就幸福”。通过调查发现,老师对获得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班主任集中在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上;二是学科任课教师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三是一些教
期刊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区域教育的质量,在追求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大环境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各级教师培训工作如火如荼,深入开展,诸如国培、省培、骨干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等等,通过系列的培训工作,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专业素养,拓展了知识视野。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当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的教师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形式大于内容、教师培
期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