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五有”教师 获得职业幸福感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笔者应邀到一所学校做培训。培训前,我做了一个有关“什么情况下教师才能获得幸福感”的调查。一些班主任老师认为,“要是不当班主任就幸福”;一些学科任课教师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没有学习差的学生就幸福”;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学生快乐了教师就幸福”。通过调查发现,老师对获得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班主任集中在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上;二是学科任课教师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三是一些教师集中在如何从学生的快乐中获得幸福感。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做不做班主任不是由自己决定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作为一名学科任课教师,遇到学习吃力的学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这样的学生不放弃学习,不应该把目光紧紧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不管是班主任关注班级管理,还是任课教师关注学习成绩,教师获得幸福感的关键是如何享受工作,让学生幸福快乐,从而在学生的快乐成长中获得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叶澜教授对教师的幸福是这样说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不是得到什么物质上的奖励,而是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幸福体验。幸,教学相长乃一大幸事;福,育人向善是一种福气。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家,在他们身上具有一般教育工作者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正因为教育家具备特有的优秀品质和教育隋怀,所以他们才能享受做教师的幸福。教师要想获得高级的、愉悦的幸福感,需具备以下“五有”优秀品质。
  一、有崇高的教育信仰
  教育家具有的优秀品质之一是信仰坚定、有博爱之心,执着地爱学生、爱教育工作、爱人类未来的发展。信仰坚定和博爱之心是教师必须具有的人格修养,而教师的这种人格修养恰恰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基础。没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博爱之心,往往不会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
  一般的教师是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教育家则是把从事教育工作看作一项崇高的事业。这是教育家与一般教育者最根本的区别。坚定的信仰是教育家最核心的优秀品质,即:对教育的信仰、对人生的信仰、对文化的信仰。正因为教育家有了这种对教育崇高的信仰和情怀,他们才能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为自己的信仰默默工作。只有为信仰而工作,目标才会高远,方向才会明确,境界才会高尚,工作才有动力。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因为教育家有博爱之心,所以他们才能把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好老師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有仁爱之心才是好老师,有仁爱之心才能甘于奉献。教师的幸福就源于奉献,作为教师就是在为学生奉献自己的精神力量,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在孩子们的快乐成长中获得幸福感。
  二、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教育家不仅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而且还善于独立思考,不断研究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并产生较大影响,始终坚持在教育一线亲身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艺术和教学风格。
  教育家不仅是一位教育实践者,也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他们往往有属于自己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学校。比如严复与北洋水师,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张伯苓与南开学校、陶行知与晓庄师范,陈鹤琴与鼓楼幼稚园、黄炎培与中华职业学校,等等。教育家不仅重视教书育人,同时也重视教育研究,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成为他们幸福的生活,使一节节课不至于成为教师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把教师引到从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作为班主任,要研究班级管理规律,根据班级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方式,在师生共建和谐班集体的过程中共享快乐;作为学科任课教师,要研究教学规律,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才能成功,学生才能快乐。教师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并且在研究和实践中笔耕不辍,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一段段的心路,在探索和记录中获得当教师的幸福感。
  三、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爱好读书是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和习惯。教育家不仅是教育专家,也是一棵“文化大树”。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不仅仅是他具有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素养,同时他还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识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叙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通过读书敞开世界之窗,那么,这就可以补上学校缺少的一些东西。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但只要去读书,就可以弥补自己的一些不足。
  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李镇西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教师,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他的回答是:“可能我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李镇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博览群书,认真学习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并应用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每天都应该用一些时间去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最美的娱乐和养生方式,在读书中享受幸福感。
  四、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学校教育是以人育人。教师的修养、教师的心态,直接关系到育人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博士吉诺特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我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使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这一切都决定于我。”因此,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让“孩子们活得愉快”,不让“学生丢脸”,能使“他们开心”。
  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也是从孩童长大的;今天的孩子就是昨天的“我”;“我”要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教师一定要懂得这样的道理: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学生也成就了老师。没有学生的快乐成长,便没有教师的快乐。教师只有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积极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生一起成长,才能不使学生“悲惨”和“痛苦”。
  五、有高雅的审美素养
  有人说:“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才是幸福的。”教师的生活是否美丽,教师的工作是否幸福,与教师是否有高雅的审美素养有关。教师具有了高尚的审美素养,不仅能获得做教师的幸福感,而且也能培养出具有品格高尚和性格良好的学生。
  教师本应该就是美的传播者。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常常被学生作为美的偶像加以崇拜、模仿。所以,教师必须要努力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师形象。教师的形象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体的完美结合,完美的教师形象不仅包括人格、学识、感情、修养等内在因素,还包括风度、仪表、言谈、举止等外在因素。“形象”本身就带着艺术的意味,学生崇拜、模仿教师带着艺术意味的形象,可以从中获益。教师塑造自身的完美形象,需要学习和了解审美的一般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并兼通一些相关的艺术。
  教师的审美素养不仅体现在“形象”上,还更多地体现在审美化的教学中。审美化的教学是师生共同获得幸福感的教学。实施审美化的教学,教师要具有情感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艺术,用自己的人格美、外表美、情感美、教学艺术美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能在审美享受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激人奋者,莫先于行。作为教师,只有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追求美,追求崇高的教育境界,才会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充实和美好,才能去享受做一名教师的幸福。
其他文献
目前,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首次明确,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时“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对此,有家长表示,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公办学校的课程确实无法满足
针对新近研制的硅酸铝短纤维增强铸铝101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材料具有极好的干态及湿态摩擦磨损性能,对于体积含量为20℅的硅酸铝情形,干态耐磨性较基
近日,香港邮政署针对团购网站推出一项物流服务,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投递和柜台揽收解决方案,以适应直复营销的发展热潮,并通过互联网增加交易量。香港邮政表示,网上购物在
该文从摩擦磨损特性以及强度、硬度、线纱数等诸方面,较全面地研究了硅酸铝纤维增强ZL109复合材料的最佳纤维含量问题。各种试验结果表明:与基体合金ZL109相比,纤维含量V〈,f〉=4.5℅的复合材料,其
会议
会议
营口市老边区实验中学是一所城镇初级中学,根据《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积极探索德育教育新举措,结合学校实际,于2016年开展了“上善教育”。  一、“上善教育”的提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宝典,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启师生心灵智慧,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
期刊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  《通矢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十九大精神为核心,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强调要通过开展排查摸底、全面整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