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及问题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77059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國当前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人格解体、成就感缺失等职业倦怠现象,直接对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和人才培育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基于职业价值、职业期待等影响高校辅导员主要因素进行初步解析,提出通过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相关问题的解决,以期对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的改善有所助益。
  【关键词】职业倦怠 高校辅导员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08-02
  职业倦怠又被称为职业枯竭或衰竭。根据相关人力资源网组织的最新职业倦怠指数调查数据现实,超过七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存在程度不一的职业倦怠。高校教育工作作为一种高压力职业,其下的辅导员队伍中职业倦怠问题突出,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其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伤害,本文正是基于此原因对其存在现状和问题对策展开探究。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和危害阐述
  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呈现:
  1.工作热情不断下降
  很多辅导员都是二三十左右的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久时其工作热情和干劲分外充足,主动性和精力都旺盛突出,但在工作一定时限后,其激情迅速衰退,呆板、惰性和活力缺失现象突出。
  2.工作态度逐渐消极冷漠
  一些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初期的成功信念很强烈,对待工作也非常狂热,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经常存在的巨大鸿沟导致其工作热情的长期性难以保障,信念系统最终崩塌。
  3.岗位成就感下滑严重
  根据相关调查,有超过四成的高校辅导员认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只是谋生的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更有甚至直接认为选择于此,是错误时间做出的错误选择。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根源探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其根源一方面是源自其职业角色特征和个体人格特征,另一方面是源自社会和组织两方面。
  1.社会支持度一般
  受传统旧观念的印象,很多人难以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认为其是在空洞说教,为此对思想教育工作存在逆反心理。一些人认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非常简单,任何人都可以胜任,对辅导员存在鄙弃心理,此外,现实中人们对其工作的不认同感和实际工作的重要性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这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思想产生了严重冲击。
  2.组织体系不完善
  此方面影响表现如下:
  首先在对工作强度的影响上,职业倦怠存在的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工作量繁重,而高校辅导员恰恰工作强度太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主人翁和独立意识、平等和法律意识等不断强化;辅导员负责的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部分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导致辅导员负责学生遍布整个学校,学生上课时间不同意,让其开展集体组织活动的难度提升明显。
  其次在对职业特征的影响上,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个体对自身所从事工作成果的自我认同与否,直接影响到职业倦怠的存在程度。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突出的工程,这导致其工作绩效优劣很难即时作出判断,从而导致其工作很难获得外界的良好评价和认同,更有甚者认为其工作每天就是无所事事。
  最后在对公平感影响上,高校辅导员和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地位应是相等的,其职业薪酬和发展也应当具备可比性,但事实上却差距明显。多数高校辅导员认为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薪酬收入太低;从职业发展考量,其发展渠道也颇为堵塞;从职务发展观察,其发展岗位有限;从职称评选来看,在高校职称评选中其工作绩效能以体现出来。
  3.个人体验差异性明显
  工作压力对人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基于人格特点和大量数据结果证明,个体总是被一定人格特质和压力交织在一起所影响。如应对技巧和人格缺乏的神经质、自信心差等个人特质都会引起职业倦怠。从年龄和工作经验来看,当前高校辅导员多数在三十岁以下,他们往往具备个体期望值很高,但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学相关知识缺失、自我评估过高等同时存在的冲突特质,着也倒也他们在工作中出现负面压力的时候,通常很难有效应对,从而让压力转化为消极,职业倦怠随之产生。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我国当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中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且趋势和程度都在增强中,这对高校辅导员群体的身心健康及大学生德育建设工作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促进高校辅导员社会地位的笛声
  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高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确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营造出一个备受重视、成长进步有人关系的良好氛围;高校全体教职工均是育人队伍中的一部分,为此无论教师或是管理干部等,均要从履行好自身岗位职责,为育人工作尽心尽力,并要对辅导员工作抱以支持和重视,营造出一个协同育人的良好人际氛围;要强化内部沟通力度,让高校辅导员内部构建出一个团结互助的组织。
  2.做好职业文化建设,树立其良好职业形象
  要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使命,构建一种“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要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强化相关学科建设,确立专业工作理念;要提升其学术研究能力,将其树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3.明确岗位职责,规划工作设计
  控制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应控制其工作压力,明确其岗位职责,规避事务性工作繁重压身的出现。教育部应对其岗位职责作出相关规定,促使其有据可依,高校应依据其职责范围,确立一套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等科学合理机制。此外,要对其工作内容和个人目标和进行划分设计,促进其工作积极性。
  4.构建良好职业前景,优化发展途径
  高校应充分理解其内心诉求,为其发展提供保障。在职称方面要建立单独辅导员职称评选系统,制定与其工作绩效相结合的平等标准。在职务提升上要改善当前选择,引入竞争机制,拓宽其成长进步环境。
  参考文献:
  [1]闵翠翠. 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透视成因及干预措施[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104-105.
  [2]宋爽. 浅议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 赤子(上中旬),2015,22:53.
  [3]李曼华,彭金富,邓铭.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分析及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2015,13:77-78.
其他文献
10名英才荣获"感动中国"殊荣,这条消息在新闻媒体播发以后,一石投巨湖,八方有回音,众多盐化企业经理在收看到这条消息后,他们个个群情振奋,纷纷表示以10名英才为榜样,同盐碱
本文研究了成分及时效工艺对Al-Zn-Mg-X铝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论文综合应用EBSD、TEM/STEM-EDS技术对合金的晶粒组织特征及晶界区域的微区组分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的表征、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不断扩大,新课程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本文主要叙述了学案导学的含义,分析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希望笔者的研究可以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 学生 历史教学  【中图分
为了实现问接带隙材料一硅的高效发光,人们在材料工程方面探索具有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β-FeSi是少有的几种半导体型金属硅化物,它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半导体材料,具有0.85-0.89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感应加热电源等功率变换设备中,并取得良好的效率。与此同时,一系列新型的微控制器的使用,大大简化了传统的以分离元件为主的模拟控制电路,使功率变换器拓扑的保护更全面,控制系统也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相比这些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感应加热电源的逆变拓扑和控制策略发展较为缓慢。传统的逆变拓扑如电压源全桥逆变,由于寄生电感的存在,其开关器件面临着电
一接触到沈志荪的那篇《当不上驸马不能不娶妻》盼评论稿,就感到有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迎面扑来。细读全文,那有力的论证和精妙的论述以及巧用农民语言的功力,更使人惊叹。在
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三维重构和定量表征一直是国内外材料科学领域的焦点和难点。本文主要采用分层切片技术,实现了空间规则颗粒的三维重构、特征参数的计算及其统计分析,自行设
7A09铝合金是我国目前使用的强度最高的铝合金之一,该铝金的综合性能好,已广泛地应用于航天领域,但是,采用熔焊技术对基进行焊接时,容易产生气孔、热裂纹等缺陷,一般不推荐采用熔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03-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人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持久地高度集中,想象力特别丰富,思维极其敏锐,不知疲倦。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弱、注意力不够持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心得。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视。心理问题引发的现象,极大地妨碍了学校的教育,同时,也阻碍了小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小学生,旨在全面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包括良好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目的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都应当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