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p2050z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本文就此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感情朗读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读中培养语感。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读又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外界的语言由读输入人脑,通过理解转化为内在的语言,然后再通过外在语言表达出来。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材中范文的阅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从而更进一步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积累语文知识,促进语感能力的发展。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小金花听到妈妈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消息,“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这句话突出地体现了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和失去妈妈的悲痛。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呢?教学时,我首先结合上下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语境,让学生思考: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噩耗为什么没哭?泪流到哪里去了?这样学生的感情就不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感知上,而是真正感受到小金花痛恨交集的感情,在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然后,我引导学生自由练读这句话。这样,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体验融入朗读中,把小金花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读了出来。在具体的语境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通过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气的轻重,品味句子的含义。只有让学生多读、多悟、多思,才能更好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能力,培养语感。
  二、整体感知积淀语感
  从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来看,他们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比较片面,缺乏整体性,这就影响了他们对语言认识的灵敏性,影响了对语言中“闪光之处”的反应。文章是一个整体,感知应从整体出发。学习课文首先要让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感知,大致把握,然后在部分阅读时,引导学生紧紧联系整体,使学生的语感更趋丰富。如《雨中》这篇课文,记叙了一群放学的孩子和过往的行人,帮助蹬三轮车的姑娘捡翻倒在马路上的一筐苹果的故事。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一句话读起来最美。学生大多数读“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这一句。这时,把学生的思维再推进一步:“美在哪里呢?”让学生联系整个故事想一想,学生的思路宽了,语感就饱满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地寻求着思维与语言文字的碰撞,能动性得到发挥。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他们自觉地对“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这句话产生了强烈的感受。学生真正领悟到作者对小朋友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意。这样,学生的语感“盲区”就被激活了,产生了思想的火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从课文整体出发,对课文中的一些闪光之处作出敏锐的反映,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品词析句增强语感
  训练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教材中精选的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精雕细琢,妙不可言。抓住文章重点句、段或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推敲语句,在品味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美,不仅能学到优美的语言,还能增长语言鉴赏能力。如《荷花》一课中, “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对于“冒”这个关键字,可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长”、“伸”等,用那一个词更好呢?在对这些词的讨论比较中,学生体会到: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的,所以荷叶只能从中“冒”出来。“冒”不仅写出了荷叶数量之多,还显示了荷花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抓住关键字,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的神韵。在课文中,经过作者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才使用的词句有很多。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用换、补、调、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细细品味,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语感不断增强。
  四、创设情境把握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充分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再现教材的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进而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式。如《长征》是一首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两个字就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最佳切入口。教学第一句时,我先向学生讲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再引导学生想象并体会红军战士顺利渡过金沙江后的心情,从而了解这个“暖”字其实反映了战士们胜利的喜悦心情。讲解“寒”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红军夺取泸定桥战斗过程的录像,再让学生按“桥上、桥下、桥头”的顺序来描绘,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夺桥战斗的惊心动魄和激烈残酷,从而了解到这个“寒”字其实反映了当时战斗的惨烈。最后再让学生对比朗读这两句诗。以上教学,所设计的两处情境,目的是引导学生亲身入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情味,从而使学生的语感训练得到增强。
  五、调动体验深化语感
  要获得具体、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查字典来解释,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领会,而应当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生活语感包括对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及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体验,没有这种体验,培养语感也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类似的情感体验,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提高对文章的鉴赏力,诱发敏锐的语感。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春天美丽的景色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语言之精妙,我从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一句中“抽出”的动作,再引导学生比较“抽出”和“长出”的不同效果。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抽出”有比“长出”“速度快、一不留神新枝已经长成”之意,从而深切感受到一个“抽出”将树木发芽写活了,一个“抽出”浸透出无穷的生机。
  此外,教师还要努力将课文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尤其重视语文活动的开展。如开展“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使他们处于多形态的语言交往中。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感知语言,熟悉语言,正确使用语言,才能提高学生语感的敏锐性。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发展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正>在现代的教学中,情感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作为小学
在我校,青年教师普遍对课题研究被动冷淡,其主要原因是“怕,太高深了!难,不懂怎么搞!累,没时间!烦,费时费力又费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决定以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活动为突破口,去除刚性的数量化管理,换成以人为本的弹性的人文化管理,通过人文管理微型课题,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微型课题是指教师独立或两三个教师合作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一学年来,我校对青年教师申报的14个
体育舞蹈是艺术与体育的结合体,本文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体育舞蹈教学的能力,利用文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从多角度分析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和成人体育舞蹈教学的差异
新《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幼儿时期,对儿童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而家园共育作
本文的研究以实现业主/客户的最大效益为主线,以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法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管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三大控制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理想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管理,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科学分组——实现有效合作的基础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应尽量使小组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的差
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也得到较快转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检验”和“考量”了中
【研究背景】  目前,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失当,造成学龄儿童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异常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心理异常现象会导致儿童思想情绪的不稳定、学习能力的下降和问题行为的滋生等,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呢?我认为音乐和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它独特的功能。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的人格健康、蓬勃而富有朝气。  一、音
在作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这种局面的产生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笔者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设情景,解决“想写”的问题  要解决“想写”,创设情景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开展一些学生感
托尔斯泰曾说过:“我喜欢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让我驰骋在音乐的海洋中寻找乐趣。”的确芳醇浓郁的音乐旋律在强弱、明暗、快慢、装饰的烘托下五彩缤纷,它给我们描绘了瑰丽多姿,形象丰富的画面。多年来,我坚持“教学过程的情感化”,创设音乐情境,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其美好的情操,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一、再现情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人感知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