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必备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化学方面科学素养的最佳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巩固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并能在其中培养未来科学研究必须的观察、探究、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关键词】化学实验 科学素养 观察能力 探究思维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4-01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运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基本化学特色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笔者认为,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最佳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巩固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并能在其中培养未来科学研究必须的观察、探究、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一、利用实验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
  化学的科学素养最为基本的就是能掌握并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来分析、解释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给我们一个科学合理的“真相”。我们的学生大多对化学知识与技能多停留在认知的阶段,属于“纸上谈兵”,并没有内化为自己对社会的一种科学认知,甚至对某些知识还存在一定的怀疑。如何才能让化学知识与原理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思维方式呢?相对学生不能脱离课堂步入社会检验的实际,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无疑是最好的“学以致用”、“知识内化为技能”的巩固途径。
  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不仅成功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更可贵的是把学生学到的文字性的化学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枯燥为有趣,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在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技能,以此培养出学生学习、运用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基本科学素养。
  二、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所有的科学研究中,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就说过:“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没有细致的观察,牛顿怎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没有敏锐的观察,瓦特怎能从茶壶盖中发现蒸汽机的原理;没有持久的观察,居里夫人怎能发现震撼世界的镭元素。可以说,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源,有观察也才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研究,才会有今天的科学发明与创造。所以,化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潜质。
  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化学变化中旧物质的消失,新物质的诞生,才会发现变化中伴随的各种化学现象,所以,化学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观察能力,也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摇篮”。我在化学实验中,不仅给学生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反复叮咛学生注意观察,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要观察药品的状态、仪器的形状、连接的方法,要观察反映中的现象呈现,要观察反应后的生成物状态,要仔细比较反应前后新旧物品的变化,要不满足“看”的表象,还可以“摸”“闻”体会反应中的冷热变化、新的气体的产生,增加对化学变化的感性认知,从中培养出学生仔细观察、科学观察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观察方面的科学素养。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化学新课标》指出:“中学化学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知。”同时,探究也是科学研究的必备能力之一,没有探究,就不可能从现象中发现真理、发现规律、总结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能力是教学的任务,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化学实验为学生锻炼探究思维搭建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根据已知经验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在不断地质疑解疑中培养自身的分析、判断、辩论、总结等探究能力,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技能。
  在学习“燃料与热量”时,我把原定的“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临时改为探究实验,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只见学生在小组中结合制取氧气与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根据氢气产生的化学方程式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然后在实验台上一一操作,进行求证。在不断的实验中,学生尝试、分析、讨论、评价,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能产生氢气的反应物有很多,比较直接和简单的是锌和稀硫酸。在实验中,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在实验操作中学会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和反思与评价等的科学探究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事业充满生命活力的源泉。因为创新,爱因斯坦做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板凳,最后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科学家;因为创新,伽利略勇于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神话”,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因为创新,爱迪生在失败了两千多次的基础上成功地夜间光明成为现实。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素养。所以,当今人才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看是否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而《化学教学大纲》更强调“重视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索性的化学实验就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探索性的化学实验一切都在未知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在实验中自觉主动地研究问题,自觉实践,用实验的结果来验证自己设想的结果,没有模仿,只有借鉴与摸索,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就在探索的实验中锻炼与提升。
  学生学到“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新知后,有些学生产生疑问:“还有哪些气体支持燃烧?”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并把实验室交给了他们。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设想,学生成功地发现“镁和二氧化碳”加热时居然也能燃烧,颠覆了以往“燃烧离不开氧气和二氧化碳善于灭火”的惯性思维。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品尝到创新的快乐,更收获了创新成功的自信。
  总之,能力的培养需要植根于实践的土壤中。我们要积极开拓化学实验的实践平台,绽放学习主体的巨大能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陈薇 《南京师范大学》 2008.5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蒋小飞 《教学与管理》 2011.1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这门传统的学科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在语文学科中,教学目标由以往知识的掌握逐渐转变为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忽视语文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谁占有信息的优势,谁就能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实力,进而增强自身竞争力。既然如此,我
小微企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增长和社会稳定。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
【摘要】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内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由于幼儿年龄小,加上数学内容的枯燥性,容易使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激发幼儿数学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故事 讨论 兴趣 游戏 数学教育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54
【摘要】实施课堂生活化教学,能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领略数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主要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57-02  生活与教学是流水而不是镜子,它们是在不断变化
最近,我听了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与同行探讨,深有感触,觉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失误颇多,现列举几例,供同仁们反思和探讨。  一、教师要准确解读人物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用“(?摇?摇?摇?摇)的林冲,(?摇?摇?摇?摇)的洪教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品读人物特点。学生在这种引导之下,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从文本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述中,谈论对人物特点的理解与感悟。虽然学生对洪教
【摘要】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通过师生合作,在实践操作中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情境 探索 课堂 作业 数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56-0
宁夏地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经济欠发达,人口总量少,这些成为其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为此,宁夏自治区政府积极推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融入“一带一路”加快
【摘要】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结合地图讲解教材,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抽象思维 空间想象 直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3-02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赤峰联通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与赤峰移动在竞争实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电信重组、3G牌照发放后,给电信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面对产业格局、竞争环境的变化,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对赤峰联通今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立足于赤峰实际,对中国电信市场环境以及赤峰联通所处的竞争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赤峰联通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