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教学日益走向世界。许多外国人认为,汉字是东方文化的象征,是最令人神往的文字,同时也是最难学的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没有固定的、可以提炼分离出来的字母,也没有固定的排列组合方式,更没有规律准确的表音方式。因此,有必要针对汉字特点和造字规律,结合外国学生的知识特点,对汉语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增强汉字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大多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成熟,而《说文》是上古时期的文字学专著,对汉字的解释和阐述在现在看来依然系统而完备。因此,将“六书”理论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清字形,识记字音字义,为汉字教学提供一定的辅助捷径。
二、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六书”理论
汉字个体虽多,但形体结构的类型却是有限的;文字形体的结构受到造字方法的制约,造字方法也是有限的。古人有感于此,很早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为根据逐一分析9353个汉字的音形义,系统总结了汉字的构造方式和造字规律。“六书”理论是传统文字学理论的核心,是在对大量汉字形体的结构作分析后归纳出来的六种体例。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六书”理论的应用
(一)象形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许慎《说文解字·叙》:“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就是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象形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像事物整体之形。
在象形字中,这一类最多。如:山 ;人 ;禾 ;燕等。
2.像事物的区别性特征。如:牛 、羊 ,以牛、羊有特征的头部代表整体。
3.在事物整体象形外附加相关事物。世界上的事物形状相近的很多,如果所要表示的事物外形易与其它事物相混,就不得不在所要表示的事物上再附加一些相关的东西,以便意义能清晰显示。比如,果子与瓜类,圆果之下附加与果子相关的“木”,表示是在树上结的果实。而“瓜”字则做形,在圆瓜上附加与瓜类相关的藤蔓,就不容易与其他圆形事物相混了。类似的还有:
眉 。毛状笔画下附加目形,表示目上之毛。
州 。将“○”形放在水中,表示水中可居住的陆地。
人们对象形符号具有一种普遍的认知性,抓住这种共同的认知性,常常能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问题迎刃而解。造字之初, 人们将字当成画,画在方形纸上。因此, 以图画方式给学生讲解象形字,一定会激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山、日、月”这些与自然事物比较相似的字形大多意义比较生动易懂, 适合讲授给汉字入门阶段的学生,以增加趣味性。但是, 象形字是文字发展初期的产物,经过几千年的变化, 原来的象形字在今天已经变得和最初的图画形式有很大的出入了。例如“日”,学生会认为更像梯子或者窗子, 会因找不到自然事物和象形字之间的像似性而感到困惑。所以, 我们就有必要将“日”这个汉字从古字形到今字形之间的清晰的演变线索给学生们演示出来。
由于象形字具有看图识字功能,因而讲解象形字应重点启发外国留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教学实例,通过猜、思两种方法的结合理解字义。这样启发了学生思维,又使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二)指事
《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初视字形便能辨识其结构,再仔细观察则可了解字义,“上”与“下”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分为纯粹符号、象形字附加符号两类。例如,用纯粹符号来表示意义的指事字:一 ;方□:画一个方形表示方圆之“方”;圆○:画一圆形表示方圆之“圆”;另一种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示性的符号构成的,如:亦 ,“大”象人形,两点指示腋下;刃 ,一点表示刀刃所在;旦 ,日在界限之上。
指事字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形象性表现在指事字能够以文字形体直观地反映文字所记录的语词的意义,它的抽象性表现在产生很早的那部分指事字所记录语词的意义是抽象的。如“一”不是特指某一个事物,而是泛指单个事物。
讲解指事字应着重强调指事点,多让学生观察指事点的所在。以培养形象思维和直觉推理思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易使外国学生掌握汉字造字方法,产生深刻记忆。
(三)会意
《说文解字·叙》:“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所谓“比”就是比并、并列;“类”则指造会意字以前已经存在的文字。许慎所举的例字是有问题的,因“武”字本义当是《释名·释言语》所释的征伐行动而不是停止干戈,“信”字则可能是从言,人声的形声字。会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作基本成分组合成一个新字, 见而知其新义。比如:
休 。人靠在树边,表示休息义。
并 。两人并立,表明比并义。
从字素的文法关系上考察,会意字分为三类:
1.连文为意的会意字。指字素间存在文法关系,比如:“珥”由“耳”“玉”二字素组成,可以连成片语“耳玉”。“珥”字即为“耳上玉饰”之意。
2.推理为意的会意字。字素间的关系不在文法,而在事理。其造字法通常是用一组字素描摹一桩事物。比如,“葬”字,由“艹”“死”“一”三个字素组成,描绘了古人安葬尸体的情形。“死”指尸体,“一”表示垫尸之物,“艹”表示藏之于原野。
3.半连文半推理的会意字。字素虽可连文,但在理解上仍须推理。比如,“便”字由“人”“更”组成,但是,便之意不是人更。《说文》云:“人有不便,更之。”从常理推理,人们变更事物的目的是求便、求宜。故“便”字会有“便利”“便安”之意。
对会意字组合成分之间联系方式的理解不可太拘泥,如:“泪”为目之水,“岩”为山之石,但“吠”不是犬之口而是“犬鸣”。会意字组合成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提示性的,有的是象征性的。
会意字能够集合地、动态地表达意义,所以用看图说话的方式来教授学生会意字,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取”,先讲解“取”就是将东西从一个地方拿来,如“取钱”“取书包”等等,然后告诉学生为什么左边是“耳”,右边是“又”,“耳”指“耳朵”,“又”指右手。在古代战争中, 将士常常割取俘虏的左耳来计战功。所以,左“耳”在左,“又”手在右。“取”的本义是割取俘虏的左耳,后来逐渐引申为拿的意思。如此像说故事一样动态地讲解,学生们对字形就有一个质的认识,识记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四)形声
《说文解字·叙》:“形声者,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其形旁和声旁与字义、字音有密切关系,是汉字理据性的重要表现。形声是最能产新字的造字法,讲形声字时, 应当抓住汉字形旁和声旁的特点。下面具体来看声旁、形旁与字音、字义的联系。
1.形声字的声旁有表音作用,如“慢、漫、蔓、幔”的读音就是声旁“曼”的读音。由于语音的发展,在7000个通用字中,声旁能够完全准确表音(即声韵调相同)和基本准确表音(声韵相同、调不同)的占形声字总数的一半多,而不能准确表音的有近一半。声旁表音不是普遍的,某些字仍需个别记忆。
2.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联系,通过形旁能推知字义。虽说经过隶变、楷化已大大减弱了字形表义的直观程度,但占汉字极大比重的形声字的形旁仍然在表示字义的类属方面起着一定作用。
根据形声字及其声旁形旁、表现出的特点,我们认为在汉字教学中应该抓住形声字这一主体,引导学生找到学习与记忆汉字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形声字形旁和声旁与字义、字音有密切关系的特点,给学生分析生字的字形构成,如“沐”字,它的声旁为“木”,形旁为“氵”,那么这个字跟水有关,读音为mù,与声旁“木”一样。对于半意符半记号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声旁变化的沿革,造成读音与声旁不完全一致,如“河”字,实际上,它的声旁“可”字的字音从古到今发生了变化。这样做也让学生对汉字的变化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外国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具备了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概念,可以从声旁推导出整字的读音。因此,对于以汉语为目的语的学习者来说,如果在教学的初期,充分利用汉字的优势,在初级阶段输入形声字可以表示意义、声音类别的概念,建立起记忆模式,以点带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习汉字。
作为形声字的构字部件,一个相同的部件,充当形旁还是声旁,有时能通过该形声字中的位置或书写方式来判断。比如,“木”常出现在汉字的左边,一般将最后的捺笔写成点,常常作形声字或会意字的偏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形声字都能清晰地找出形旁、声旁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联。学生可能把“声旁表音、形旁表义”作为普遍规律而过度泛化造成负迁移。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讲授这类字时,要强调学生对音、形、义的整体记忆,同时也要配合常用词和语境进行教学。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转注、假借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跟汉字结构规律无关,在这里不做讨论。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从记忆方式来看,记形义的关系,比记形音的关系更容易。从形音的角度,汉字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个抽象符号——凭抽象符号去记音,再加上同音字的混淆,就更加重了记忆负担。而以“六书”分析汉字的形义关系,让学生理解后再记音,那字形就会成为记忆汉字音义的拐杖。因此,我们应该将对外汉字教学和“六书”理论结合起来,以便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理解音形义的关系,达到最佳的识记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张桂光.汉字学简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世禄,严修,杨剑桥.古代汉语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殷寄明,汪如东.现代汉语文字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李宝贵.汉字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汉字文化,2005,(1).
[6]赵妍.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
(张东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教学日益走向世界。许多外国人认为,汉字是东方文化的象征,是最令人神往的文字,同时也是最难学的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没有固定的、可以提炼分离出来的字母,也没有固定的排列组合方式,更没有规律准确的表音方式。因此,有必要针对汉字特点和造字规律,结合外国学生的知识特点,对汉语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增强汉字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大多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成熟,而《说文》是上古时期的文字学专著,对汉字的解释和阐述在现在看来依然系统而完备。因此,将“六书”理论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清字形,识记字音字义,为汉字教学提供一定的辅助捷径。
二、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六书”理论
汉字个体虽多,但形体结构的类型却是有限的;文字形体的结构受到造字方法的制约,造字方法也是有限的。古人有感于此,很早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为根据逐一分析9353个汉字的音形义,系统总结了汉字的构造方式和造字规律。“六书”理论是传统文字学理论的核心,是在对大量汉字形体的结构作分析后归纳出来的六种体例。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六书”理论的应用
(一)象形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许慎《说文解字·叙》:“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就是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象形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像事物整体之形。
在象形字中,这一类最多。如:山 ;人 ;禾 ;燕等。
2.像事物的区别性特征。如:牛 、羊 ,以牛、羊有特征的头部代表整体。
3.在事物整体象形外附加相关事物。世界上的事物形状相近的很多,如果所要表示的事物外形易与其它事物相混,就不得不在所要表示的事物上再附加一些相关的东西,以便意义能清晰显示。比如,果子与瓜类,圆果之下附加与果子相关的“木”,表示是在树上结的果实。而“瓜”字则做形,在圆瓜上附加与瓜类相关的藤蔓,就不容易与其他圆形事物相混了。类似的还有:
眉 。毛状笔画下附加目形,表示目上之毛。
州 。将“○”形放在水中,表示水中可居住的陆地。
人们对象形符号具有一种普遍的认知性,抓住这种共同的认知性,常常能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问题迎刃而解。造字之初, 人们将字当成画,画在方形纸上。因此, 以图画方式给学生讲解象形字,一定会激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山、日、月”这些与自然事物比较相似的字形大多意义比较生动易懂, 适合讲授给汉字入门阶段的学生,以增加趣味性。但是, 象形字是文字发展初期的产物,经过几千年的变化, 原来的象形字在今天已经变得和最初的图画形式有很大的出入了。例如“日”,学生会认为更像梯子或者窗子, 会因找不到自然事物和象形字之间的像似性而感到困惑。所以, 我们就有必要将“日”这个汉字从古字形到今字形之间的清晰的演变线索给学生们演示出来。
由于象形字具有看图识字功能,因而讲解象形字应重点启发外国留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教学实例,通过猜、思两种方法的结合理解字义。这样启发了学生思维,又使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二)指事
《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初视字形便能辨识其结构,再仔细观察则可了解字义,“上”与“下”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分为纯粹符号、象形字附加符号两类。例如,用纯粹符号来表示意义的指事字:一 ;方□:画一个方形表示方圆之“方”;圆○:画一圆形表示方圆之“圆”;另一种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示性的符号构成的,如:亦 ,“大”象人形,两点指示腋下;刃 ,一点表示刀刃所在;旦 ,日在界限之上。
指事字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形象性表现在指事字能够以文字形体直观地反映文字所记录的语词的意义,它的抽象性表现在产生很早的那部分指事字所记录语词的意义是抽象的。如“一”不是特指某一个事物,而是泛指单个事物。
讲解指事字应着重强调指事点,多让学生观察指事点的所在。以培养形象思维和直觉推理思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易使外国学生掌握汉字造字方法,产生深刻记忆。
(三)会意
《说文解字·叙》:“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所谓“比”就是比并、并列;“类”则指造会意字以前已经存在的文字。许慎所举的例字是有问题的,因“武”字本义当是《释名·释言语》所释的征伐行动而不是停止干戈,“信”字则可能是从言,人声的形声字。会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作基本成分组合成一个新字, 见而知其新义。比如:
休 。人靠在树边,表示休息义。
并 。两人并立,表明比并义。
从字素的文法关系上考察,会意字分为三类:
1.连文为意的会意字。指字素间存在文法关系,比如:“珥”由“耳”“玉”二字素组成,可以连成片语“耳玉”。“珥”字即为“耳上玉饰”之意。
2.推理为意的会意字。字素间的关系不在文法,而在事理。其造字法通常是用一组字素描摹一桩事物。比如,“葬”字,由“艹”“死”“一”三个字素组成,描绘了古人安葬尸体的情形。“死”指尸体,“一”表示垫尸之物,“艹”表示藏之于原野。
3.半连文半推理的会意字。字素虽可连文,但在理解上仍须推理。比如,“便”字由“人”“更”组成,但是,便之意不是人更。《说文》云:“人有不便,更之。”从常理推理,人们变更事物的目的是求便、求宜。故“便”字会有“便利”“便安”之意。
对会意字组合成分之间联系方式的理解不可太拘泥,如:“泪”为目之水,“岩”为山之石,但“吠”不是犬之口而是“犬鸣”。会意字组合成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提示性的,有的是象征性的。
会意字能够集合地、动态地表达意义,所以用看图说话的方式来教授学生会意字,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取”,先讲解“取”就是将东西从一个地方拿来,如“取钱”“取书包”等等,然后告诉学生为什么左边是“耳”,右边是“又”,“耳”指“耳朵”,“又”指右手。在古代战争中, 将士常常割取俘虏的左耳来计战功。所以,左“耳”在左,“又”手在右。“取”的本义是割取俘虏的左耳,后来逐渐引申为拿的意思。如此像说故事一样动态地讲解,学生们对字形就有一个质的认识,识记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四)形声
《说文解字·叙》:“形声者,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其形旁和声旁与字义、字音有密切关系,是汉字理据性的重要表现。形声是最能产新字的造字法,讲形声字时, 应当抓住汉字形旁和声旁的特点。下面具体来看声旁、形旁与字音、字义的联系。
1.形声字的声旁有表音作用,如“慢、漫、蔓、幔”的读音就是声旁“曼”的读音。由于语音的发展,在7000个通用字中,声旁能够完全准确表音(即声韵调相同)和基本准确表音(声韵相同、调不同)的占形声字总数的一半多,而不能准确表音的有近一半。声旁表音不是普遍的,某些字仍需个别记忆。
2.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联系,通过形旁能推知字义。虽说经过隶变、楷化已大大减弱了字形表义的直观程度,但占汉字极大比重的形声字的形旁仍然在表示字义的类属方面起着一定作用。
根据形声字及其声旁形旁、表现出的特点,我们认为在汉字教学中应该抓住形声字这一主体,引导学生找到学习与记忆汉字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形声字形旁和声旁与字义、字音有密切关系的特点,给学生分析生字的字形构成,如“沐”字,它的声旁为“木”,形旁为“氵”,那么这个字跟水有关,读音为mù,与声旁“木”一样。对于半意符半记号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声旁变化的沿革,造成读音与声旁不完全一致,如“河”字,实际上,它的声旁“可”字的字音从古到今发生了变化。这样做也让学生对汉字的变化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外国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具备了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概念,可以从声旁推导出整字的读音。因此,对于以汉语为目的语的学习者来说,如果在教学的初期,充分利用汉字的优势,在初级阶段输入形声字可以表示意义、声音类别的概念,建立起记忆模式,以点带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习汉字。
作为形声字的构字部件,一个相同的部件,充当形旁还是声旁,有时能通过该形声字中的位置或书写方式来判断。比如,“木”常出现在汉字的左边,一般将最后的捺笔写成点,常常作形声字或会意字的偏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形声字都能清晰地找出形旁、声旁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联。学生可能把“声旁表音、形旁表义”作为普遍规律而过度泛化造成负迁移。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讲授这类字时,要强调学生对音、形、义的整体记忆,同时也要配合常用词和语境进行教学。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转注、假借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跟汉字结构规律无关,在这里不做讨论。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从记忆方式来看,记形义的关系,比记形音的关系更容易。从形音的角度,汉字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个抽象符号——凭抽象符号去记音,再加上同音字的混淆,就更加重了记忆负担。而以“六书”分析汉字的形义关系,让学生理解后再记音,那字形就会成为记忆汉字音义的拐杖。因此,我们应该将对外汉字教学和“六书”理论结合起来,以便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理解音形义的关系,达到最佳的识记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张桂光.汉字学简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世禄,严修,杨剑桥.古代汉语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殷寄明,汪如东.现代汉语文字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李宝贵.汉字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汉字文化,2005,(1).
[6]赵妍.现代汉字的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
(张东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