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Consul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上学生。那么如何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教学中尝试如下三个环节:
  1.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效果。有的老师认为德育教育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因而把课堂弄得庄严肃穆。其实,要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内化成学生的行为,课堂中必须让学生参与,在活动、讨论、反思中达到知意行的统一。良好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试想,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什么,学生便听什么,机械地记什么,也就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机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的人。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基础。
  我认为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中营造与文本内容相似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學习内容,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升华。要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情境的内容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年龄段来创设,而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搞花架子,牵强附会,哗众取宠,使情境庸俗化。(2)目的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3)针对性强,问题情境要与本课的主题相符。(4)主题鲜明,情境的指向要明确,牵涉面不要太广,以免学生无法下手。(5)贴近学生实际,内容必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话讲。
  2.设计较好的课堂问题,激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思维,做到用心去思考问题,用心去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要体现本节课的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也离不开教师的设问,所以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中挖掘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应用“较好的设计问题”来进行教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1)设计的问题应该紧紧围绕教学文本的内容展开,不可偏题。(2)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易难度,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就近的发展区域”内获得进步,从而逐步的解决问题。(3)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一定的实践活动性,教师应该将问题的设计置于一定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有所积累,从而提高他们问题探究的技能水平。要能让学生思维更好的动起来 。
  3.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做学生知识的引导者。
  理念是行动的支柱,创新是课程的灵魂,实践是课程的关键。探究性教学具有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主体性、实践性与探索性的特征,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即由过去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③通过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人。其次,学科知识、方法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可以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得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的。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会学和乐学,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和实践。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形式是多样的,一般分为定向探究和自由探究。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一般都采用定向研究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活动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假设,明确探究方向;让学生动手收集材料,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给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验证、综合评价探究结果,达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面对的不是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体验情感。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能够发散学生学习的思维,增强他们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在组建小组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给学生一定有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做什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讨学习。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3、树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学生间的的讨论与交流,知识技能互补,过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4、正确评价。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要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有这方面的指导和评价。
  总之,在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素养”为指导理念,创新教学思维模式,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养。当然很多方法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无定法,重要的是还需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不断充实与完善。
其他文献
【摘要】课改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思想品德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有饱满的激情;精彩的课堂教学语言;时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课堂教学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搞好课堂总结、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词】高效 把握激情 精彩自主 探究合作 联系反思  课改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身为从事初中思想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当前,“90后”大学生已然成为民办高校学生的主体, “90后”大学生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从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入手,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为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90 后”大学生,即指出生于20 世纪90 年代
【摘要】新课改明确强调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注重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只有紧密联系生活才真正符合教育的本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脱离了现实生活去对学生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肯定是徒劳的,无效的。笔者结合多年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一
【摘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很难改变。良好的习惯,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可以为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础。所以,讓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好习惯成就孩子,成就未来!  【关键词】小学生 良好行为 习惯养成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很难改变。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许多学生
目的:  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学习,明事非、辨美丑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步骤:  1、调查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行为表现。  2、瞄准目标,针对性进行德育教育研究。  3、定期总结经验,收获研究成果。  实施过程:  一、分年級组各班班主任为“问题及行为”一题调查研究成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进取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加强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必要性,并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策略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自主 学习指导  自主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
【摘要】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科目,高中思想政治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需要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政治知识的理论性较强,而学生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这就导致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理解难、记忆难的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步骤。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重视课本内容的全面教学,从课本内容的方方面面、从教材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立体化进行。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