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理解性赏析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all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学生在平时的检测中,最难得分的是诗歌鉴赏题。我认为只要从题目、作者、诗歌正文、注释四方面去理解,面对各种诗歌鉴赏题,学生都能达到考纲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词】古代诗歌 诗歌鉴赏 语文教学 语文高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语文科考纲要求学生能阅读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歌,要求学生能鉴别古代诗歌内容所表现的形象特征、题材类别、感情基调、思想倾向、志趣观点等,欣赏诗歌的艺术风格、语言特点、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形式之美。从近几年江苏省和其他一些正在进行高考课程改革的省的高考试题来看,在以上阅读鉴赏的题型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查分布比较均衡;并且正在向综合性考查方向发展,即一个题中可能综合考查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也有可能会和文学常识一起考查。如2007年江苏卷《鹧鸪天·送人》第一题“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就是综合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鉴赏。
  从历年考生得分情况来看,在诗歌阅读鉴赏这一块,能拿到高分的人很少;而对于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按理说,阅读赏析对考生来说,应是得心应手,那为什么会出现得分普遍不高这种状况呢?
  首先,我认为学生的知识面太狭窄。尽管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诗和诗人,但他们平时接触的大多是有限的几个朝代里的有限的名诗人,他们所了解的诗人,除李白、杜甫等几个有限的人之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诗歌之国,优秀的诗人和他们写作的诗歌太多了,高考所考的诗歌词曲取材的范围又很广,尽管从近几年考查来看,唐诗宋词所占比例较大,但不排除其他朝代的诗词曲。现在要求一个知识面相对狭窄的考生来阅读赏析,自然就困难了,如2006年江苏卷就选取元代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这个元代的作曲家太不出名了。一碰到这样的题目,学生就不知所措了。
  其次,不少考生在系统的学习、复习诗歌鉴赏的知识后,觉得既要赏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又要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赏析的东西太多了,就不知道按什么步骤先赏析什么,后赏析什么,拿到题目就头脑发昏,就对诗歌鉴赏失去了兴趣和耐心。
  其实,古代诗歌的创作,通常是借景抒情,由事入理,由实入虚,作者在选择表现手法上也与思路密切相关。掌握了这个特点,诗歌的赏析就有法可循。如2007年江苏卷选取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第2问“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这就是从事与理的角度来考查。
  面对学生的这些存在的问题,我根据诗歌在表现手法和思路上密切相关这一特点,以及自己平时教学的情况,参考其他教师的教法,觉得考生在阅读鉴赏时能做好以下几个步骤就可应付高考,拿到比较高的分。
  首先是理解诗句的含义。理解诗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对诗歌内容的描述,但又不仅仅是内容,还包括对题目的理解,对作者以及诗歌下面的注释的理解。
  诗歌的题目往往反映诗歌所描述的中心事件,如《送孟浩然之廣陵》;表达情感,如《春夜喜雨》;表达诗歌描述的对象,如《咏柳》等。对我们所熟悉的作者,在理解时可以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他们的人生经历。如2007年江苏卷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辛弃疾是我们所熟悉的词人,他青年时期在北方过的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生活;南渡后,却处处受制于主和派当家的朝廷,郁郁不得志,因而在“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中也有所体现。而如果是我们不熟悉的作者,我们千万不要慌张,要知道对这样的作者,出题人在题目的设置上,肯定不会设置与之相关的难点。如2006年江苏卷考到元朝的魏初的诗歌,魏初这个人对学生来说,是不熟悉,但我们会发现3条题目无一条与作者的时代或者背景有关。而诗歌下面的注释,往往是出题人防止考生在理解内容时出现偏差,而对内容所作的补充。如朱熹的《春日》中,如果不在注释里说明泗水是当年孔子讲学授徒的地方,那么考生在理解第2问“南宋时,泗水已为金人掌握,朱熹从未去过泗水,但诗中却说寻芳泗水滨,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时,势必理解成对丢失的国土的思念;而根据注释我们就能正确理解成:泗水暗指孔门,寻芳就是寻求圣人之道。由上可见,理解诗歌,绝不单纯是对诗句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对题目、作者、注释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才是全面的,不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我们在理解诗句本身内容时,不能简单地加以翻译,要结合语境,想象画面,用扩充语段的方式来进行形象化的描述。诗歌本来就是形象化的,它的形象对诗歌来说就是意境,既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也包含诗人的感情。如果我们在赏析时,不能抓住这一特点,那么赏析的语句就是干巴巴的,令人反胃的。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我们在理解时,应该在想象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情感,去形象地描述这个画面,“秋蝉的叫声断断续续,有气无力,更加勾起狱中人的深深思绪”。这里的“断断续续,有气无力”就是对秋天的蝉声的想象,并且非常符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感情。
  我们在理解时还要注意诗词曲中典故的运用和化用。古代诗词曲里大量运用了典故,暗含着大量的古代文化常识。只有在平时的阅读中,大量接触它们、掌握它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如辛弃疾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要了解这个典故本来的意义,文本中是什么意思,才能体味作者渴望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诗词曲中的词序也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诗歌中有时为了平仄的讲究、押韵的需要,会调换词序,我们在翻译时,要重新调换词序,否则就可能理解不通,或出现了偏差,如2006年湖南高考卷就摘取了薛宝钗的《咏白海棠》颔联的两个倒装句“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它的正确词序应该是“洗出胭脂”和“招来冰雪”,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如果不把词序换回来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在理解完诗词曲的内容后,下一步就要抓住诗歌的主旨,来进一步理解诗歌。诗歌的主旨往往在最后一句上体现,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卒章显志”。如王维的《渭城曲》的主旨就体现在最后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上。对主旨的把握,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表现的中心。
  然后,在前面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调动形象思维,去想象画面,注意诗歌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事,什么人?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愿望?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诗歌鉴赏必然的过程,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内容和表达技巧。如2007年四川卷选取王安石的《葛溪驿》,我们就要了解诗歌中写了哪些景,表现了什么情。我们从诗中可以知道,作者写了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疏桐、秋蝉等景,从这些景中,我们不难发现蕴涵作者的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从而心境烦乱。
  最后,我们分析诗词曲的表达技巧和手法。如何分析呢?我们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竹”,即心中有各种表达技巧和方法,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常见的表达技巧不外乎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映衬对比等。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对常见的表达技巧做到了熟于心,可以寻找一些例句来帮助自己记忆;这样,在考试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例句来推测考题中的表达技巧。
  在对诗歌作以上必要的分析理解后,面对诗歌鉴赏的各种题型,只要一步步来,不心急,不省略,牢记“没有分析,就不做题”的原则,学生就能拿到高分。
  ★作者简介:方海军,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学教师,扬中市人大代表、优秀教师。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型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由于中小型企业结构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石和出发点。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中学语文理应当仁不让地高扬起情感教育的大旗,将情感教育理念贯穿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情感教育 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学生心智的反映,是学生人格内涵的体现,是学生内心深藏着的情感的涌动。这里的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生
带有过流保护的剩余电流断路器(RCB0s)可以对人类提供更高的保护,甚至防止短路过载及电火花。
成功学奠基人卡耐基认为:“自信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关键,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潜能的充分认识,对自我和环境的准确认知,一旦拥有自信,生命的潜能就能得到更大的发挥,这就能激发进取精神。”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各种竞争推动着社会迅速发展,自信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作为班主任,应当依托少先队这个广阔的舞台,让队员在外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确立自信,并在自信中汲取精神力量去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更加增添自信,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有效教学不是教师在教学中讲授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看
一、宏观经济低位运行,价格指数出现连续三个月双降2008年四季度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长快速回落后略有回升,但总体仍处于低位运行。2008年10、11、12三个月增速分别为8.2%、5.4%、5.7%。
【摘要】对联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学形式,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这种形式,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楹联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语文素质    对联旧称楹联,楹就是柱子。在旧体诗词中,对联又被称为对仗。  民间则简单称为对子。创作对联叫对对子。它是根据我国汉字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汲取了古代诗词歌赋对偶押韵,讲究平仄等各种修辞方法,又采用民间
【摘要】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高考作文“自拟题目”有八法:用比喻,妙笔生花;用典故,彰显文采;用悬念,引人注目;用比拟,形象感人;用对句,凸现主题;用嫁接,新颖深刻;用组合,含蓄蕴藉;用公式,耳目一新。  【关键词】高考作文;标题;创新    《说文解字》云:“题,额也。”文章“标题”犹如一个人的额头,占据着非常显著的位置。高考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是要求考生自拟题目,这本来是一个展示才
19世纪后期.法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印象派作品和古典主义艺术特色相比,在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表现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重写生,重实
应收账款是商业信用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规模扩大,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日益重要。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在不影响销售收入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