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改革的反思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的使命》是奥尔特加关于大学改革思想的集中体现,深入研究其思想对我们大学改革有很好启发。尤其:借鉴别国的经验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坚定具有良好文化修养和优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学引领时代精神力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的使命;奥尔特加;大学改革;启示
  
  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1883-1955),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大学的使命》是在他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讲演“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也是他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哲学思考。该书紧扣当时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痛快淋漓地剖析了当时欧洲大学的弊端,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独特的大学改革思路。
  这本书,曾一度和纽曼的《大学的理想》、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论——美德英大学研究》、赫钦斯的《美国高等教育》一起被奉为经典著作。[1]诚如加州大学前总校校长克拉克·克尔所言“这是为2000年和以后写的一部经典著作”,[2]该书虽出版于1930年,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和基本原则,明显超越了国别和时代的局限,具有较高的理论预见性,对当今中国大学改革仍不乏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对《大学的使命》进行扼要概述,以期对我大学改革有所启示和借鉴。
  一、大学的改革的实质
  奥尔特加认为“大学改革的实质是为了能够系统完整地体现其目标,对大学目标只做一些调整、修饰或变更最终会空欢喜一场,除非大学自身已开始明确无误地、坚决果断地、名符其实地重新认识其使命。”[3]但西班牙在“过去15年中所做的改革:只是仔细地观察、了解了其他国家大学改革的情况”。他认为这种盲目仿效,没有创造性,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悖于大学的使命。
  正如奥尔特加分析的“仿效别国的做法也会犯下致命的错误,因为在仿效的过程中,回避了为试图解决问题所作的种种具有创造性的努力,因而不能从中认识到借用别国方法解决问题真正的本质,也无法认识到其中的局限和缺陷等。”[4]更根本的是“因为机构和制度只是一个较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整体上是与创造和维护它们的国家相—致的。”[5]因此,如果学校确实是国家的一个职能机构,与其内部人为创造的教学气氛相比,它更多地依赖于它所处的民族文化氛围,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平衡是造就一所好学校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大学的使命
  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干什么,这是奥尔特加提出的与大学改革直接相关的两个根本命题。他认为“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6]大学教育应包括“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三项职能。
  为此,他批判了当时西班牙大学中“探索性研究”占主导支配地位的“唯科学主义思想”,并明确指出不能把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根本不同的任务混为一谈。“对担负学科教学的人来说,如果他同时也是一名科学家的话,那可能是最适当不过了”,但这并非是绝对必须的。此外,普通学生并不需要学习如何从事科学研究,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利用人类智慧所发明的最经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把普通人培养成优秀的专业人员。此外,奥尔特加看到与中世纪的大学相比,当时的大学已经几乎完全遗弃了文化的教学或传播活动。因此,他主张大学要培养“每一个人或多个人应该成功地成为一个整体的全面发展的完人”,[7]为此,必须在大学里开展文化教学,开设和教授文化学科,以实现大学这一基本功能。
  三、教育的经济原理
  奥尔特加认为,如今文化和技术财富之丰富大大超过以前,任何一代人都觉得要吸收如此繁多的文化和技术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务之急是把我们的教育学、教育方法和机构建立在一条简明的原理基础上:儿童或成年人无法学习和掌握所有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掌握的知识——教育的经济原理。”[8]
  该原理的实质是奥尔特加对于大学课程改革的主张,即对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题材进行充分利用。但其有更深远的意义:“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大学的建设都必须以学生为基础,而不是以教师或知识为基础,大学必须是按照学生比例体现规模大小的一个机构。学生具有两方面的特点,首先他是学习能力有一定限度的人,其次他是为了生存必须掌握知识。”[9]因此,大学课程与教学“必须以普通学生为起点,把迫切需要学生掌握,并且一个正常的普通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的教学内容作为大学的核心,把它看作大学的中心内容和基本组成部分。”[10]此外,大学建设与学生规模是成一定比例的并要考虑到经济的原理,应该考虑经济与教育之间的辨证关系,这对我们今天高校盲目扩张,大学城盲目建设多少还有警示作用。
  四、大学的附加功能
  大学需要和公共生活、历史事实以及现实环境保持接触,所以大学必须对其所处时代的整个现实环境开放,必须投身于真实的生活,必须整个地融入外部环境。这不仅符合大学的目的,而且人们的生活也确实需要大学的参与,需要大学发挥作用。
  他认为把大学当作一种精神比当作一种有机体更为合适,因为大学首先是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而存在。“大学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种主要的、高于新闻舆论的‘精神力量’的权利,在狂热之中保持平衡,面对轻浮无聊和恬不知耻的愚蠢行为保持严肃性,把握理智。”要做到这点大学必须介入,就像其在时事中发挥的作用那样,“从自己的观点——文化的专业的和科学的观点——出发对待和处理当今时代的伟大主题”,[11]实现大学的使命。只有这样在提供社会民众知识、开启人类智慧的同时,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不断深入人心,大学才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大学才能永葆蓬勃生机、真正成为“西方历史上一泓不熄的清泉。
  五、思考與启示
  奥尔特加是一个教育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他对大学改革必要性的分析和改革思路的论证都是基于西班牙及欧洲高等教育当时的现状,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他的许多观点为我们思考大学改革,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不乏借鉴之处。
  1.改革慎防简单模仿
  改革的本质是创新,改革总能创造新的方法。别国的成功是别国所创造的成功,盲目机械的仿效必然会因不具备同样的创造力而犯下致命的错误;还可能因我们所模仿的“他国成功创造”与我国本土不适而水土不服,因为它们的存在整体上是与创造和维护它们的国家相—致的。此外,“爱效仿他人、缺乏真实自我意识”,便会不幸的成为“年代错置式的人物”。为改革而学习他国,是为了获得一种智慧,而不是要获得一种方法或经验。我们应该运用所获得的智慧,研究我国大学的现实问题,做出我们自己的创造性的努力,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真正解决。
  2.重视文化教育
  奥尔特加认为:文化传授是大学凌驾于其他一切之上的基本功能。并给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授提供了一个参考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些大的学科方向,这样可以防止我们成为“新的野蛮人”。20世纪末,这种过分尊崇自然科学的唯自然科学倾向遭到人们怀疑,科学至上、忽视人文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使得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潭。[12]我国也有此现象,因此文化教育势在必行,杨叔子曾说:“应教育学生有这种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弘扬崇高的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13]
  首先,我们在大学的显性课程文化传授过程中,可试图加入一些人文类课程,但在具体实施中,要从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妥善处理,对于文科类专业,要强化专业课程的文化意义,强化培养想象力课程的开设;对于理科类专业,则要注重人文修养的培养,开设一些文化类课程。[14]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会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而且对学校文化的整体建设也是不可缺少的。其次,在隐性课程方面,大学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形成一种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个人的文化修养得到塑造。
  3.作为时代精神力量
  奥尔特加认为把大学当作一种精神比当作一个机体更为合适。“由于大学已经成为了知识工厂和社会的思想库,失去了宗教信仰的大众,遇到困难时,也就只有向大学寻求帮助。因为我们个人或社会行为的成功最终都建立在我们对自然、宇宙的认识之上;建立在我们对历史长河中的人类命运的真实信念之上;建立在关于善与恶以及如何区分善恶、关于真理以及区别真理与谬误的认识之上。”[15]因此,大学是大众精神的圣殿。
  大学还要承当“社会的良心”,引领社会的精神风尚。大学是人类几个世纪来历史文化的产物,能够给大众提供具有时代高度的思想,使大众接受一种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公共生活,重新获得精神准则和价值规范。这样,大学也就型塑出大众“良好的精神状态”。因而,我们的大学要用其特有的大学精神去影响社会,感染社会,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以学生为中心
  奥尔特加认为,普通学生不必学习如何从事科学研究,他们是为了生存必须掌握知识,接受专业训练。所以,大学应当教授能被学生掌握的知识,而不是教授认为应该被教授的知识;在文化传授、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大学应以普通学生为起点,注重专业训练及人的全方位培养,要特别重视大学的文化教育,重视把知识作为整体,以系统综合的方式传授,与生活紧密联系,服务于生活。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进行教学和课程设置的做法,对我们现在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仍有借鉴作用。而且与我国提倡的“以生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国大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普遍滞后,课程体系与学生发展相关度不高,课程设置仍在走大而全的老路,这就导致学生“学非所需”,给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难度。奥尔特加主张大学应主要承担把普通人培养成优秀的专业人员的任务,这种以普通学生需要为中心、为社会需求提供人才的理念,与当前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要求极其契合。因此,当前高校应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根据现实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注重普通学生的专业训练及全方位的培养,为学生适应市场提供充分帮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2]克拉克·克尔,王承绪.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97.
  [3][4][5][6][7][8][9][10][11][西班牙]奧尔特加·加塞特,徐小洲,陈军.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社,2001.
  [12]李江源,周凤岗.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内在可能性[J].教育与现代化,2000(1):7.
  [13]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5.
  [14]文秀娟.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文化传授使命解读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5):90.
  [15]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40.
  
  作者简介:卢菲菲(1986-),女,河南洛阳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选择美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入,辨析了当代美国学校篮球开展存在的诸多复杂的问题,追溯其问题本质原因,发现竞技体育与教育培养目标的矛盾是造成诸多问题的本源。当代美国篮球的发展出现的问题是美国特有的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美国学校篮球;体教结合;培养目标    作为世界上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体育联盟之一,美国NBA篮球联盟其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并以此为媒,大
期刊
【摘要】生源问题是困扰中职学校的首要问题,亦是影响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了解中职学校的生源结构是扩大中职教育规模、提升中职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研究表明,秦皇岛市中职学校学生主要来自社会中下阶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业成绩不佳迫使他们选择了中职,消极归因、缺乏自信、前途渺茫导致他们无法安心学习;卑微的身份、低廉的工资使其惧怕进入就业市场。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源结构;生涯规划    近年来,
期刊
【摘要】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毕业生大省,因此,解决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重要。当前,无论对于政府来说,还是对于毕业生自身来说,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希冀通过分析来自河南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问卷,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并努力找出解决河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适应问题的途径,从而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更好地适应
期刊
【摘要】高校扩大招生模式使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面对社会剧烈的竞争和严峻的社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而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付诸实践,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就业。本文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调适路径,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调适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个人和
期刊
科研经费监管和学校其他监管工作一样,都是通过规范化管理防止资源或权力的异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机制上,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科研经费监督机制,科研、财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坚持“一岗双责”,在履行好管理职责的同时,做好所负责部门工作人员的廉洁工作,并将“一岗双责”的要求扩展至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要对科研经费的合理合规合法使用负责,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和追究,促进
期刊
【摘要】考研热持续升温,考研热也越来越影响大学生选择,课题组通过调查大学是考研行为,剖析本科生的考研情况,同时对大学考研提供相关指导意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考研;就业    1.现状分析  1.1 准备考研情况  课题组选择南昌航空大学的在校生进行调查,采用无记名纸质稿方式,调查对象为本科一、二、三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33分,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20份,一年
期刊
【摘要】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欧债危机接踵而至,国内通胀,企业盈利空间收窄的大背景下,提前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些建议,使其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析金融危机下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大学生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的求职困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欧债危机;就业;综合素质;面试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欧债危机不断向纵深演变,国际贸易
期刊
【摘要】广东省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各地区对人才需求规模与要求以及经济待遇各不相同。在当前这种社会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迷惘等许多消极因素和求职误区。因此需要通过高职学生求职行为特征研究来有效的缩短高职毕业生求职期,以增加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可能性。文章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数据中的就业区域、就业方向等九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以及对求职特征成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从而为加
期刊
【摘要】“公正团体”理论是科尔伯格德育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是科尔伯格根据其“道德两难讨论”方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进行矫正的实践理论。该理论作为西方人格自律理论中的经典理论,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将从《闻香识女人》这部脍炙人口的电影谈起,对“公正团体”理论进行解读并探讨该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公正团体;学生管理;民主权利    “公正团体”理论是科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两个部分评论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首先介绍本书的基本内容,然后在肯定了其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本书的希望。  【关键词】《乡土中国》;理解;评论    一、乡土中国之我见  自幼喜欢乡村生活,读了费老先生的《乡土中国》,又勾起了我对儿时的记忆。所以看到《乡土中国》我倍感亲切。在《乡土中国》中,作者对乡村,乡下人给予了极高的敬意。正是受到这份敬意的感染,所以想在万千读者中读出我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