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风传承 载道兴邦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川东地区地方高校教学名师、教育专家开展“参与式观察+口述史研究的方法”,陈述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综述教学方略、阐述教学理念,整理口述史实录文本,撰写相应地文本分析论文和研究报告;拍摄制作口述史访谈影像。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习、研究、传承、弘扬前辈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经验与技巧,提供文本资料和研习典范。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名师;教育理念与实践;口述史
  一、论题缘起:教书育人师风传承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就地方高校教育问题的研究,多从教育实践、育人理念、教学方法等层面出发展开探究。而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为主导,结合参与式观察方法,就一线教学名师、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访谈、定性研究尚待更进一步地深化。
  采用口述史方法对教学名师、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展开深度探究的相关调研,在此之前已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当代学者罗容海,曾就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新中国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卢乐山先生展开口述史调研,并整理成了《卢乐山口述历史——我与幼儿教育》一书,对幼儿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学习、传承先辈育人理念、教学经验、教育方法有重要价值。以“参与式观察+口述史研究的方法”所独具的参与性和在场感,通过访谈者的对话交流,及必要的互动沟通,全景式、立体化地再现和还原访谈情景与对话场域;从而有效地传播前辈们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为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研究、教书育人实践提供积极地借鉴和参考。
  所谓“参与式观察+口述史研究的方法”是指,将文化人类学研究常用的“参与式观察研究法”,同“口述历史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即在口述史研究的过程中,将研究者置于被研究者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情景当中,参与、观察、体验、感受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就是与被访者“共谋、共犯”其所口述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理念,即“共历、共度”其所述的教学活动、教育实践;并共同分析、分享、感受、感悟其所论的教育理念、育人思想。如是,自口述历史的浅层文本、单一线索,走入文化现象发生、发展的深层情景与原生场域;继而更加直观、具体、详实、准确地,体验、感受、认知、理解其教育理念与实践;藉此为研究、分析、传承、弘扬其中的优良传统、有益经验提供可靠保障。
  如今学界已广泛意识到,就老一辈一线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开展口述史调研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川东地区地方高校教学名师、教育专家为主体,就其教学经验、教育实践、育人理念开展“参与式观察+口述史研究的方法”。以此探寻地方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有效路径,探讨青年教师传承前辈优良传统的基本方案,探索“树人以德、育人以爱,齐人以志、教人以真,授人以渔、立人以知,诲人以善、成人以美”的可行模式。前辈们教书育人的经验、智慧,优良的师德、师风亟需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
  二、研究实践:名师口述言传身教的实践历程
  研究者通过对多位川东地区地方高校教学名师、教育专家“参与式观察+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得出以下有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经验和技巧。下面我们将选取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访谈内容,就川东地区地方高校教学名师、教育专家言传身教的实践历程、经验思考展开分析和探讨。为保护被访者的个人隐私,此处被试即口述者的姓名,将以甲、乙、丙、丁、戊来代替。
  (一)关于地方高校育人理念的思考
  口述者甲:探寻当下地方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口述者乙:培育有理想、有担当、有志气、有智慧新时代青年”的有效教育模式。
  在学校宏观规划的层面讲,我们应切实将“以学生主体,以教师主导,注重环境育人,注重社会合作”[1]的办学思路落到实处。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张,就是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科研、成长中的主体性地位;即教育的一切目的为了学生、教育一切行动指向学生、教育的一切规划设计和结构布局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充分体现学生在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专业培养中主体性要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助学习、自发学习、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技能,为全面发展、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其次,“以为教师主导”的主旨,就是指充分肯定和支持一线教职员工、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在教书育人实践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即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日常交流、心理辅导和创新创业指导活动中,以导师身份,对学生的学习、科研、创新、创作、创业行动,采取有主题、有组织、有重点导向和主流引导的教育教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学习的同时,主导学生辨析事物、辨别是非、辨明方向,以更好地开展各项学习和创作实践活动。
  此外,“注重环境育人和社会合作”体现了教育的归属问题。其一,是培养有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可塑之才;使之能及时地调整自我、改变自我,从而在实践中适应各种外界环境、外部因素的变化,成为具有自立自新、自强不息之意志和能力的有用之才。其二,是注重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以“振兴乡邦、服务社会”为基本育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观念的国之大才、实干之才。
  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与地方的合作,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增加师生的社会活动经验,为广大师生适应外部环境、社会需求的教育教学、学习实践提供广阔的平台和有效的机制。使广大师生在面對外部环境和社会情形变化之时,能够通过自我持续的学习探究、实践探索、总结反思,不断地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调整到最佳的应对状态,寻得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关于师者师德师风的理解认识
  口述者丙:“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关于为人师者需要尽的三项基本职责。
  口述者丁:为人师者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基础为“启迪、教化”之事,行“传道、授业”之职,尽“答疑、解惑”之责,成“树人、立人”之业;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对“师德师风”问题而言,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弘扬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循教育科学规律。
  关于师德师风的问题,总书记曾有过许多重要论述。
  2013年9月10日,在《人民日报》上刊发了总书记《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信上总书记以三个“牢固树立”为题引,对全国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一是希望全国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责任意识、言传身教等层面提出了基本要求。
  二是希望全国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3]从学习意识、业务能力、自身素质、自我完善等层面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三是希望全国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3]从改革与创新、探索与实践等层面阐述了其重要意义。
  其次,要谨记和秉承“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还要传承和弘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5]
  此外,要以高尚的品德情操、高雅的人文情致感染学生,以高远的人生志向、高大的理想信念启迪学生;以高深的知识智慧、高美的修养形象引领学生。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探索和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改革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改革、创新、探寻、探求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有效模式。
  (三)关于青少学子成长成才的探讨
  口述者戊:传承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践行“树人以德、育人以爱,齐人以志、教人以真,授人以渔、立人以知,诲人以善、成人以美”的育人理念。在教学实践和日常教育引导中,要切实践行“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学思并重”等基本教育观念。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教诲;一名好老师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观、历史观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至于“好老师”的标准并无严格、统一的模板可循。
  正如总书记2014年教师节前夕,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话所指出的:“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即: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6]这四点对于一名“好老师”而言,既是最基本地要求,也是最关键的要素。
  总之,立志做一名好老师,引导、引领学生求真求实,使之勤于思考辨析、乐于实践求证。启迪、启发学生探索发现、钻研求索,使之成为勤学、好学、乐学、善学,敢问、敢作、敢闯、敢拼的求知问道、勇往直前的饱学之士。教育、教导学生向上向善,使之在挫折和心理创伤面前能勇于面对、自信前行,不断改正、改进,不断进步、完善。诸位名师、良师对其教育、教学实践的口述心传,言传身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三、创新价值:立德立信启迪引航的教育探讨
  笔者选用“参与式观察+口述史研究的方法”方法,就川東地区地方高校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教育研究专家等开展口述史研究。就其教育实践的经历,教学科研的经验,教育生涯的心得以及教书育人的理念等问题展开深层的访谈与研究,其初衷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通过“参与式观察+口述史研究的方法”,从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教育研究专家处采集和保存一手资料;总结和整理笔者所在学校,即川东地区地方高校教育实践、育人理念等教学经验与智慧,为进一步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的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二,通过“参与式观察+口述史研究的方法”,采集的文字与视频、照片、音频资料,在抢救和保护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珍贵教学经验与教学技艺的同时,为探究更深层次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方法,育人理念和育人思想之间的内涵联系奠定基础。
  其三,以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教育研究专家为主体,拍摄制作关于其回顾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综述教学方略、阐述教学理念的口述史影像,制作成资料影像供广大青年教师学习、交流,为教育实践树立榜样和典范,为教育研究提供素材和资料,传播正能量、传习好传统,引领青年教师群体树立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使之牢固树立起“立德立信教化众生,启迪引航培养栋梁”地人生目标。
  四、总结展望:继往开来载道兴邦的教育思考
  采用参与式观察的口述史研究方法,就笔者所在学校,即川东地区地方高校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教育研究专家开展口述史研究。以口述访谈和影像记录的方式,采集、保存其多年教育实践与育人理念的资料和经验;从而为开展相关教育教学研究提供资料和素材,为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经验和借鉴。以影像纪实的方式还原和再现其教书育人的光辉形象,为年轻一代教育工作者树立良好榜样。
  从地方高校教育的微观层面出发,探寻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的基本策略与可行路径。广大在岗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师职业为荣,以教育事业为毕生之归属。继承和弘扬前辈、名师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承续优良师德师风之弘光;为启民心智、载道兴邦的千秋大业奉献智慧力量;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宏伟梦想培育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5]四川文理学院.学校概况.[EB/OL].https://www.sasu.edu.cn.2021-9-1
  [2][3][4].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9-10
  [6].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
  项目基金:2020-2022四川文理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四川文理学院教学名师的教育实践与育人理念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2020JZ029。
  作者简介:张杰,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媒介教育、影视编剧与批评、民间文化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突發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突然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高校辅导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呵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辅导员;意外受伤
摘要:为了深化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适应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以ERP型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分析现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现状中的薄弱之处,对现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重新规划教学环节,,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课程评价体系。此外,文章以ERP在会计电算化岗位为例,重点分析、验证了其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ERP  随着时代发展,数
摘要:加强普法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国有企业加强普法教育更是使国企的经济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有效保障的基础。注重多角色、多维度的普法工作方式,将用法、普法与实际的工作有效结合,并打造出特色的普法、用法理念。普法活动取得可喜的成绩,为国有企业合规依法运营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推动企业普法工作不断进步。  关键词:国有企业;普法;教育方法;风险管控  推进国有企业普法工作建设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本文简要论述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摘要:素质教育提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时代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于子女劳动要求很少,同时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也缺乏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诸多方面因素造成高校学生劳动能力较差,劳动意识薄弱。基于此,本文对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新时代化工高校劳动育人模式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校劳动育人工作的落实。  关键词:新
摘要:目前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引领、无法发挥师生主体性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校企文化融通视角下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通;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当前阶段校企文化融通速度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无疑给中职学校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校企合作从某种程度来说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因此很有必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是每个文化建设者的重任。  1
摘要:随着职业院校教学和实习课程的不断完善,应用型课程也越来越广泛。学生对电子电路装配调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开设电子电路组装与调试培训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电子电路的装配与调试相比于调试过程的优势和特点,与传统的理论培训相比,电子电路的装配与调试可以极大地应用于实践培训的培训中,使优质电子电路的装配与调试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得到了改进,为后续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子电路的组装与
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大学生就业择业问题却尤为突出。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时间较为年轻,缺乏一定的经验,大学生跳槽现象频繁发生。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员工的跳槽会对企业形成不可预计的损失。目前形势下,大学生员工频繁跳槽现象是大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同时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为了深入认识大学生就业初期的跳槽问题,通过研究的现状从社会、
摘要:“基础德语1”作为德语专业入门课,也是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广东白云学院德语专业鉴于往届学生学情和课程实际难度,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积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开展了课前、课中、课后探索与实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背景  (1)学情背景  通过长期的教学观察与调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的行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当中去,探索和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对于很多高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需要记忆和掌握很多的物质属性和化学公式,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如果能够将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将大大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效的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