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7105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滋生了学生的依赖思想。加之语文知识和数理化知识相比,本身的内在联系与精确性不高,令不少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无须动脑筋,缺十节八节课也不要紧,只要考前临时记一下就行,因此,在学生中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不改变这一状况就难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消除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依赖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
  强化预习环节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方法。通过预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理解教材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空白点,从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努力从课堂上得到满足与启示。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预习要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决非可有可无的事,也不能只做一般要求,流于形式。预习要求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应该具体明确,同时随着新授课的展开,每节课的预习要求应该有所侧重,教师应抓住教材内容的关键,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是一大特色,笔者在讲析课文前,只明确提出一点预习要求:作品是怎样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的?通过预习,学生初步把握了小弗郎士的心理发展变化:上学途中看见普鲁士兵操练觉得比分词有趣得多,这是他心理幼稚的表现。可当老师说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他感到难过、懊悔。听了老师谆谆教导,他对入侵者充满了痛恨,对法语、对祖国产生了热爱之情。这样细致深入、生动感人的心理描写,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小弗郎士的思想发展过程,并深受教育。在第二节课前,笔者布置学生思考如下的问题:试着比较分析《最后一课》、《我的老师》这两篇文章在心理描写上的异同。如描写时的特定环境,描写的方法,描写的作用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领会到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重要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所帮助。
  二、善于提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记》中指出“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就是说,一个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重于开导,要耐心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要指导学生门径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为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不断创造问题的情境,使他们处于问题刺激之中,“欲罢不忍”,不断形成学习的需要,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归纳《孔乙己》一文的中心时,可以这样设疑:去鲁镇酒店喝酒的顾客有哪几种类型?“短衣帮”进店喝酒的情态是怎样的?“穿长衫”进店喝酒的情态又是怎样的?为什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作者对孔乙己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样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三、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加强业务学习,集思广益,学习百家之长,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要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有失面子;也不要害怕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太多,使得学生争执不下,无法收场。我认为,有勇气为自己辩护要比盲目的、无主见的认同好得多。争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辨的能力,可以教学相长。如在执教《天上的街市》时,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请看那朵流星”,我分析认为用“朵”生动形象,可一位学生当即站起来表示自己的观点,认为用“朵”没有用“颗”好,用“颗”更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而且用“颗”可以使人想到星星的明亮,可以使人想到充满光明的未来。对于学生的意见,我思考后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对敢于怀疑、敢于向名家挑战的精神给予了赞扬,从而更激活了整个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又一重要方法。语文学科的课外活动,内容要新颖有趣,形式要灵活多样。在活动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语文学科的课外活动,可以创办小报、举办有关古今中外名著的读书报告会、举行热门话题的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通过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将学生推上第一线,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必将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是一般的教学要求,而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教师只有自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使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付出的各种努力,立足于科学的前提之上。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中教师的任何努力,只能是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的。那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强化课前预习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高中的学生一直存在教育教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谋求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特殊性,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那么,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基本理念呢?我有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改变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文教学的现状是老师怕教、同学怕写。究其原因:首先,对于老师来说是因为作文教学长期缺少教材,作文训练无纲可循,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一直被人批评,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乏兴趣,原本应充满审美情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沉闷压抑。要想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激活课堂气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在学校教学中日益推广,多媒体教学以其呈现方式的丰富性和直观性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多媒体技术把声音、文本、图形和
一氧化氮可能作为一种“气体性”的信使分子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它既可能参与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又可能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对一氧化氮作用机理的研究不仅有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
作为一名教师,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中学生固执、偏见的多,随和、诚恳的少;易怒、迁怒的多,宽容、谦逊的少;孤芳自赏的多,顾及他人的少;斤斤计较的多,甘于奉献的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这可能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重智能发展,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关系。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竞争激烈,仅凭自身的高智商在事业上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真诚的情感,就显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综合了文字、语言、情感、审美诸多方面的知识。学语文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陶冶人的性情的过程,可激荡学生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养。在多元
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SPN)是一群形态各异、特性不同的神经元,具有内源性节律性电活动、递质共存及相互间缝隙连接的存在,且与多种不同类型的神经末梢相联系,提示SPN对交感传
以往的研究认为脊神经节是感觉传入通道的简单集中和感觉纤维的营养物质贮存站。目前在脊神经节的电生事研究中,可记录到脊神经节神经元的EPSP样反应,小而慢的去极化前电位,以及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