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ke198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用问题、探索、体验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可见变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体验的过程已刻不容缓.而我们知道实践中的学习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那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学好数学呢?笔者认为,应实施“问题—探索—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打开思维的钥匙
  
  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就不能对知识获得真正的理解.然而,学生的积极思维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就能实现的.心理学认为,思维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由此可见,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探索和尝试问题性教学,让学生面临教师创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来启动思维,发展思维.
  第一,将知识的学习寓于问题之中,激发思维.知识的学习不能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认识需要,从而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讲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如图所示,有一块靠近河边的三角形菜地,要分给甲、乙、丙、丁四家,为了分配公平合理,要求所分四份大小面积相同,而且每家都有靠河边的位置,便于取水浇地,你能想办法分配合理吗?”的问题,这个问题源于生活,又与新知有联系,且具思考性.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思维氛围.
  第二,设置具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发展思维.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并获得合理的解答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不断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长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3米,若梯子顶端滑1米,问梯子底端是否也滑动1米?列出底端滑动所满足的方程”的问题,从这样的问题出发,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讨论等活动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式,从而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来获得问题的解答.
  第三,提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培养创新思维.开放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答案的合理性活动,发展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探索——發现的有效途径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性教学过程,必然激发起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有探索才能有发现,而发现则是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的数学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应当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要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是探索、发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探索、发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意义,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是探索、发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在数学的学习中,充满了各种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探索、发现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出发,准确地、清晰地描述和把握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探索、发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如利用几何直观性帮助理解、解决有关代数问题;利用函数图像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利用方程等代数思想解决有关几何问题等材料,让学生在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代数与几何的整体性,从而促进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化整合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
  四是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提高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供问题、时间、机会,让学生去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一些基本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体验——兴趣与成效的基础
  
  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是以原有的心理体验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给学生创设自我体验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灵性,促进学生的知识结累、思维发展和能力上升.
  实践证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施“问题、探索、体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首先必须把握诗人的情感。因为只有鉴赏者在情感上和诗人、文本进行交流形成共鸣时,鉴赏的目的才可能真正达到,文本的价值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诗词教学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一、分清题材类别,把握情感方向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贊叹不已。但就其题材而言,大体可以分为: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
课堂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阵地,但沉闷的课堂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思维发展。在英语课堂上汉族教师如何根据少数民族特点开发出既让学生喜闻乐见,又能使其能力确有提高的活动,使课堂成为师生都能焕发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呢?实践证明,多层次全方位地注重学生思维层次展开的动态活动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并能不断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成就感。通过课堂活动进行教学重心转移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
在阿拉伯有許多露天集市。今天我们就跟小伙伴们到一个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去逛一逛吧!看看那里都卖些什么。
问题缘起    我校正在承担着一个自治区级A类课题《城乡交会处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的研究》,本学期举行了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位语文老师在某个实验班是这样讲授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姚鼐的《登泰山记》的,用时一课时。  步骤一全班朗读全文后,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用时大约3分钟。  步骤二由学生自我圈点出认为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生讲讲自己认为难翻译的语句。用时大约10分钟。  步骤三假设创办了
大部分农村初中生读书少,作文选材陈旧,内容空洞,叙述平淡,篇幅太短。那么,如果教师的作文辅导课多姿多彩、活动充分、内容充实,就能让学生“厚积而薄发”,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整体提高这些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巧设书香班级,做好阅读的铺垫    (一)精心布置,营造读书氛围。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读书环境,使学生在书海中自由翱翔,
傅琰生于南北朝时代,为人纯孝,为官明察,处事果决。因为山阴县当时累积的案件很多,所以齐太祖萧道成特地将傅琰调到山阴县做知县。傅琰上任以后,成功解决了很多遗留问题。  一天,傅琰正在縣衙门里处理公务,门口一个衙役匆匆走了进来:“报告,外面有两个老汉正在争吵,要您给他们主持公道。”  傅琰说:“你把他们带进来吧。”  过了片刻,只见两个老汉互相拉扯着进来了,有一个老汉手里还拿了一只鸡。傅琰说:“你们二
星期天,小兵和妈妈打了声招呼就愉快地出门了。经过杂货店门口时,小兵看见老板娘惠子阿姨一脸愁容。  “怎么了,惠子阿姨?”小兵关心地问道。惠子阿姨平时都是笑呵呵的,今天她却愁眉不展。  “原来是小兵啊!唉,怪我不小心,昨天晚上风太大,刮开了店里的窗子,店里客人的订单被风吹散了。”惠子阿姨焦急地说,“如果我没法找到正确的订单信息,就不能按时给客人送货。”  “原来是这样啊!”小兵很想帮惠子阿姨的忙,“
传说天上有颗织女星,还有一颗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这件事被织女的祖母王母知道了,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并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善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心疼
笔者长期在农村中学执教初中语文,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教材教具与图书影像等资料的不足,语文教师往往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忽略了老师与学生自身丰富的“人力资源”,以致语文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极不利于师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一、借助师生的亲身体验,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执教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童年趣事”时,发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目标,有序而扎实地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境界。其实,作文犹如盖房子、做饭,同样材料,由于建筑师、厨师的阅历、水平、风格有别,所建造的房子的格局,制作的菜肴的色香味也就有高下之分。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呢?我认为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