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仅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更着眼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本文主要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浅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4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自身在教学中仅仅扮演着辅助作用,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观性。同时,通过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而适当指导,培养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有效的进行学习,但现实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此,完善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势在必行。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多年发展历程来看,改革的成果是有一定成绩的,但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仍有叫人堪忧的不良问题。如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单一,填鸭式教学方法还尚未减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在课堂上,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导致课堂氛围死板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随着我国现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学主体的角色扮演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小看学生,不轻视学生,把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优先权、主动权交与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差异参与,激发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客观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扮演主持者和教学方向的引导者。
   例如在开展语文作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材要求设定半命题式作文《我的XXX》,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根据自身所学写出作文内容。在作文评改中,语文教师可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取作文互评互改、小组批改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增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
   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要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将课堂搬到社会中去,搬到平时的生活中去。比如对于一些有特定情境的课文,像对古镇、故乡的描写,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带到这种类似的地方进行户外教学。相比较在课堂中硬邦邦的对于课文理解,这种活生生的现场教学方式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生活,积累写作的材料,提高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可借课外阅读、上网查资料、社會调查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博大的胸怀,为学生自由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已经不再局限于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幅历史挂图的教学手段,而是开始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还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课文文字活跃在荧屏上,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到刘姥姥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明事理,重情义的人物魅力,加深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学习,同时荧屏的观看方式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综合素质教育是现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综合素质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具备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而且还要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能够更好的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所学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如《背影》中文中提过几次“背影”?“你欣赏哪一段”?“你对父亲这一角色的看法”等方式来提问,对学生反复强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顾忌别人的看法,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答案,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善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岑爱音;;刍议中职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信息;2013;(07):12-13
   [2] 邵青;;语文教学也需面对现实——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成人”教育[J];科技资讯;2009;(33):19-20
   [3] 河北永年二中 康素霞;;新课标下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N];学知报;2010;11
   [4] 山东省沂源县中庄中学 焦玉安;;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化[N];学知报;2010;3
   [5] 严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学习(上);201;(07):33-3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成果,但是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浮躁现象。教师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使得语文课堂上热闹的“新招”、“创新”层出不穷。走马观花式的检查一下词语,而实实在在的词句训练看不见了;课件满堂飞,让学生沉浸在色彩绚丽的画面中,而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不断调整,期间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教学成果。自从素质教育的号召提出,教育不再提倡让学生死啃书本,扭转了“死读书”,“读死书”的以获得高分为目的的学习倾向。在此情况下,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运而生。本文中笔者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探究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