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感化屠夫,立地成佛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净土宗,是最具群众基础的汉传佛教宗派。这一宗派的修持方法简便易行,特点是“称名念佛”(修行者口念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后,临终时即得往生西方净土世界)。
  西方净土信仰,在西晋时已萌芽。东晋时,高僧慧远(334年—416年)邀集僧俗在庐山结“莲社”,以《般舟三昧经》为依据,以坐禅时心中观想阿弥陀佛为修持,求生西方净土。
  其后,昙鸾(476年—542年)又以《观无量寿经》为依据,提出坐禅时既可观想阿弥陀佛,也可一心“念佛名字”。此后,道绰(562年—645年)积极推广只须称名念佛、无须坐禅的修行方法;同时发明念珠(数珠),一时“人各掐珠,口同佛号”。
  到了唐朝初年,善导(613年—681年)大力弘扬称名念佛的修行方法,指出一切善恶凡夫皆能凭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西方净土。在他的影响下,长安城内“户户观世音,家家阿弥陀”。如今学术界普遍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正是善导。
  幼年向佛
  隋大业九年(613年),善导出生于山东临淄。10岁时,他出家为僧,师从密州(今山东诸城)高僧明胜禅师,日常诵读《法华经》《维摩经》等佛经。《法华经》讲“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维摩经》讲“人人能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善导却为此感到困惑:从义理上讲,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落实到具体修持中,一个普通人怎样才能成佛呢?
  唐贞观五年(631年),18岁的善导受具足戒,成为真正的僧人。一天,他走进寺院藏经楼,从经卷中信手抽出一本,一看是《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是一部介绍西方净土的重要经典,持经在手,善导备感欢欣。他发愿不再修学其他法门,依靠《观无量寿经》超越生死。
  找到了修行的指南,善导开始实修真证。贞观十年(636年),善导来到终南山北麓的悟真寺。他依照《观无量寿经》中所讲的观想方法,数年精勤用功,证得了观佛三昧。在深妙的定境中,他遍览了西方净土世界的庄严,楼阁、瑶池、金座,如在眼前,历历分明。
  玄中问道
  贞观十五年(641年)冬,28岁的善导离开终南山,徒步前往玄中寺,拜谒道绰法师,投师问道。
  道绰,俗姓卫,少年出家,早年以研习《涅槃经》著称。48岁那年,道绰在山西玄中寺看到介绍北魏高僧昙鸾事迹的碑文,从此归心净土。“称名念佛”这一主张,最早就是昙鸾提出的,道绰继承昙鸾宗风,以太原为中心,在晋阳、汾州弘传称名念佛的方法。当时,“道俗响其绥导,望风而成习”,甚至“七岁之童皆知念佛”。
  道绰一生讲《观无量寿经》200余遍,每次讲经结束,与会大众“口同佛号”,“响弥林谷”。道绰广劝信众念佛,为统计数量,他让人用麻豆计数,念一声佛就往容器里放一颗豆,很多人计数的豆子能装满几大缸。由于麻豆计数不便,道绰又发明了以念珠计数的念佛方法,沿用至今。
  在玄中寺,道绰法师为善导讲述《观无量寿经》,彻说弥陀本愿,开示经中奥义。善导豁然开朗,所有的疑问一时冰消:原来,众生的解脱之路就在这里;原来,一切众生都能靠念佛在此生快速稳当地往生成佛!
  有一次,善导问道绰法师:“念佛可以往生吗?”道绰答:“你持莲花行道七日,如果莲花不曾枯萎,就可以往生。”善导依言修持,七天过后,莲花没有枯萎,他更加坚定了念佛往生的信念。
  光明和尚
  贞观十九年(645年),道绰法师去世,32岁的善导回到终南山下的长安,虔心弘扬念佛法门。在长安的30多年间,善导“入室则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须流汗……出即为人说净土法,化诸道俗,令发道心,修净土行,无有暂时,不为利益”。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成语如今妇孺皆知,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句成语的出现与善导密切相关。
  据《佛祖统纪》记载,善导在长安弘法布教,以其高迈的智慧、深切的悲心写经、讲说、著述,又通过壁画、音乐、雕塑等手段,劝人深信因果、改恶向善。一时,民众听从教化,“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长安城里充满了念佛之声。
  城中有位姓京的屠夫,发现自家摊上的肉一天比一天难卖。一打听,才知道很多人在善导的劝化下,断肉食素了。京屠夫怒从心头起,提着刀,气势汹汹地闯进了寺院。他走到善导跟前,猛一抬眼,善导脸上的慈悲庄严,让他心头一震,暴戾愤恨之心顿时无影无踪。他扔下手中的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合掌忏悔。
  善导为京屠户讲解什么是善恶因果、轮回受报,并明确地告诉他,即便以前造过无数恶业,阿弥陀佛也不会嫌弃;只要诚心忏悔,虔心念佛,也可以往生。京屠夫听后,又是惭愧,又是欢喜。他为自己杀生无数、造罪无穷而惭愧,又为自己今日转恶缘为善缘而欢喜,从此一心向佛。
  唐代道镜在《念佛镜》中记载,善导“口念一声佛号,便有一道光明从口出,十声乃至百千声,光亦如是”。唐高宗听说这件事后,赐号善导“光明和尚”。善导所居寺院,也因此被称为“光明院”。
  以艺弘法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人们曾将佛经中描绘的场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启发信众理解经意。这样的绘画被称为“变相图”。
  善导曾在寺院见过一幅《西方变相图》。阿弥陀佛所居的西方净土世界,在画家的妙笔下一派庄严:黄金合成的大地上,涌出种种彩色光明;高大的七宝树上,长满七宝枝叶;旋火轮似的花朵,点缀在枝叶之间;大大小小的宫殿、佛塔,金碧辉煌,宏伟肅穆;七宝池中的水清澈明净,红、白、青、黄各色莲花,或含苞待放,或开敷花瓣;莲花中站立着往生者,向着阿弥陀佛欢喜顶礼;阿弥陀佛面含微笑,慈悲凝视……
  善导细致端详,内心震撼至极,他多么希望莲花中站立的人就是自己!他深深感慨:“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
  因目睹《西方变相图》而发愿求生净土,善导感受到艺术的教化力量。若有信众布施钱财,善导就用以抄经分赠有缘人,或为寺院创作壁画。他一生抄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广为流传;还设计并出资请人绘制《西方变相图》300幅。敦煌千佛洞里的《观无量寿佛经》曼荼罗(梵文mandala,意为坛场,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就出自善导之手。   咸亨三年(672年),唐高宗与武则天出资开凿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佛造像群。据《大卢舍那佛龛记》记载,当时,善导作为检校僧,参与了设计与监制。卢舍那佛造像通高17米,面部丰满圆润,目光含蓄恬淡,唇角微露笑意,依山而坐,居高临下,观者仰视时,目光与大佛的睿智、慈悲相遇,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这些画作与雕塑,代表着盛唐艺术创作的高超水平,艺术地再现了佛陀的博大胸怀与无尽慈悲。直到今天,人们在欣赏与瞻仰中,依然会深深震撼,对庄严的佛国净土心生恋慕。
  以艺弘法的善导,还以文载道。他不但创作了《观经四帖疏》等著述,还写了不少礼敬西方净土的诗偈。如《劝化偈》:“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文辞浅易,接近白话,却朴实恳切,直指人心。
  庄严行仪
  在修持方面,善导律己甚严。他每晚或经行念佛,或虔心礼佛。他严格持戒,从不举目观看女人,绝念于名闻利禄。他从不和人谈笑游戏,从不说无意义的话、做无意义的事。外出行脚时,他常常一人独行,以免与众人谈论世俗之事,耽误念佛。
  在待人接物上,无论面对的是在家人或出家人,是善人或恶人,是智者或愚者,善导都尊敬如佛。他谦卑至极,从不以大师自居,哪怕是刚出家的沙弥向他顶礼,他也马上回礼,从不虚受。平日里,善导的衣服和碗钵都是自己洗刷,从不找人代劳。信众送来的精美食物,他交给斋堂,与大众一同分享;如是粗劣、难以下咽的食物,则私下里自己吃掉。
  虽然在个人行持上极其严格,善导待人却慈爱宽恕。他怀着无尽的慈悲,宽以待人,所到之处,令人如沐春风。因此,人們用“慈树森疏悲花照灼”来赞叹善导的德风。
  永隆二年(681年)3月初,善导在长安城实际寺内指导画工绘制《西方变相图》。有一天,他忽然催促画工加快速度,尽快完工。僧众听说这件事,心生诧异,因为善导法师从来没有催人赶工的习惯,于是恭敬地向他请教。善导说:“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多再住两三晚,我就要往生了。”接下来的两天,僧众们看到善导法师面容憔悴,示现轻微的病容,便集合在他周围共同念佛。
  在僧众的念佛声中,69岁的善导法师去了他向往已久的西方净土世界。当时,僧房里充满奇异的香气,他的身体依然柔软,面色和生前一样。自佛教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沿着两条路发展:一是以知识分子(包括僧众中的译经僧、义解僧和在家信众中的士族贵族、官僚士大夫等)为主体,一是以社会大众为主体。在善导的推动下,净土信仰以其简易速捷的修行方式,开辟出一条大众化、民俗化的道路,不仅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也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其他文献
他是印度最受关注的环保人士,将荒芜的沙洲变成动物们的乐园  “小时候的玩伴有5个现在当了工程师,只有我还是个平凡的农夫。”贾德夫?派恩一边说着,一边拿木棍在龟裂的土地上抠出个小洞,然后插入幼嫩的竹苗。正如他所言,他和马久利岛上的其他农夫一样:住着最普通的茅草屋,拿着最便宜的手机,常年在阳光下劳作,满手的老茧。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每天清晨他们前进的方向:其他人都是带着农产品走向镇上的集市,而派恩则是背
为了写作,他不惮于过穷困潦倒的生活,哪怕去当货车司机  世事纷繁,红尘滚滚。转眼间,王小波离开我们已经20年。一天,翻看旧信件时,翻出了一张王小波寄给我的明信片。邮戳时间是1997年1月21日,离他辞世只有80天。上面写着:  钟洁玲:《他们的世界》三联尚未退还,家里还该有,只是还没找到。我母又病,现焦头烂额,有即寄上。书的事还请上紧。王小波敬上。  睹物思人,往事又重现在我眼前。这张20年前的明
驻英国特约记者 杨扬  英國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有上百年历史,一直致力于动物保护工作。为了让小朋友也参与其中,從1990年起,协会举办“少年摄影师大赛”,拍摄对象必须是动物。小摄影师们拍摄的动物多种多样:天鹅、孔雀、螳螂,甚至还有以爷爷为背景的猫……对孩子们来说,参赛能相互促进、接受专业训练,更重要的是因为关注动物而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王权衰落和殖民版图的崩溃是王朝宿命,但君主们以展示爱国情怀和灵活务实精神,赢得了民众的认同。  在伦敦市中心的格林公园响起41响礼炮。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塔,也呼应着鸣放了62响礼炮。  这是2017年2月6日,一个看似寻常的星期一。但英国皇家礼炮队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时刻才会鸣放103响礼炮。而这一天确实是个大日子,是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5周年纪念日,按英国人的说法,这是“蓝宝石禧年”。  这一天
毛尖: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栏作家,影评人,著有《非常罪,非常美》《乱来》《例外》《夜短梦长》等。2018年8月,出版最新随笔集《一寸灰》。  从《万象》的台柱到“沪上第一影评人”,她的文章成为一代人的影史科普与观影指南  如果说影评人是电影的筛子,那么毛尖就是影评人的筛子。  1998年末,《万象》杂志创刊,承续了上世纪40年代老《万象》以“趣味”为帜的特点,品评琴棋书画,回忆民国掌故
1917年,是梁启超与政治最后纠缠的一年。前半年他帮段祺瑞执掌北洋大权,因而被重用,出任各项要职,雄心勃勃,志得意满;后半年,他就在孙中山“护法战争”的逼迫中,不得不递交了辞呈。从此,他告别政治舞台,转而以主要的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这其中,也包括教育他自己的子女。  那一年,一个张姓的大家庭刚刚搬至苏州。家里4间书房,父母各一间,众多儿女们合用两间。母亲亲自为孩子们开蒙读书,还有专门聘
这位挪威前首相是女权先锋,也是 “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 人物简介 格鲁·哈莱姆·布伦特兰,1939年生,挪威政治家。四度出任挪威首相,后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挪威女政治家格鲁·哈莱姆·布伦特兰曾引用鲁迅的话说:“其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她35岁入阁,四度出任首相,执掌世界卫生组织5年,走出了女性从政的新路,并被英国《金融时报
美国《大西洋月刊》11月刊封面文章  11月15日,纽约秋季拍卖开启,其中最吸睛的是达·芬奇的画作《救世主》,有人称它为“男版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已不可能拿来拍卖,能竞拍“男版”也是一桩盛事。两幅画的创作时间均在1500年左右,《蒙娜丽莎》的成就更高一筹。它是达·芬奇集绘画、解剖、光学、力学等知识之大成创作出来的。为画出完美的微笑,他落笔前先往木板上一层层涂白颜料,每涂一层,就观察一次光线折射
最近一段时期,在俄罗斯出现的中国人红色旅游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一家德国知名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文章称,中国游客是赴俄团体旅游冠军,去年有130万中国人赴俄旅游,比上一年多20万,今年上半年的中国游客又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俄罗斯旅游局新闻中心的消息称,2017年上半年中国免签证赴俄游客数量同比增加36%,有些地方中国游客数量增长高达100%。而“红色怀旧与豪华消费的混合”是这一热潮的原因。  
韩国《韩民族21》4月24日封面文章  自去年朴槿惠“亲信干政门”发生以来,韩国  舆论分为两派。一派要求弹劾朴槿惠,发起烛光集  会;另一派高喊“弹劾无效”,要求宪法法院驳回总  统弹劾案,发起太极旗集会。后者引起了媒体的怀疑。  经过调查,媒体发现太极旗集会的背后势力之一是  韩国国家情报院。这个由朴槿惠父亲、韩国前总统  朴正熙1961年成立的情报机关,如今竟然企图收买  青年操纵舆论,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