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些与诺贝尔奖有关的作家写进作文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l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居诺贝尔文学奖赔率第一的女诗人:安妮·卡森(Anne Carson)
  卡森的经历平平无奇,是个典型的学院派作家。她1950年出生于多伦多,从多伦多大学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她写诗,著文,翻译古希腊文学,译过萨福和三大悲剧作家。她在各大学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还兼职当编辑。
  2001年,卡森凭借诗集《丈夫的美》成为第一个获得艾略特诗歌奖的女诗人。她乐于给诗歌正经的模样戴上面具,打破分行、打破标点符号,同样的句子可以获得另一层生命。每一首短诗就是一个世界,这些短诗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迷宫。
  例如《小镇生活》(The Life of Towns)中,卡尔森建造了三十二座小镇,有死亡镇、记忆镇、爱情镇……她还把李尔王、老子、荷尔德林统统请到了这座理想國。
  LOVE TOWN
  She ran in.
  Wet corn.
  Yellow braid.
  Down her back.
  素材速用:作为一名古典文学博士,安妮·卡森用自己所学赋予了诗歌更宽广的生命,她对标点符号的奇特使用方式和生硬的断句成了她的一个标志。
  文学创作全部手写,每天坚持一小时:残雪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小说被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选为文学教材,是唯一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被诺奖评委马悦然称为中国的“卡夫卡”。其代表作有《赤脚医生》《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等。
  30多年来,残雪日复一日地过着“单调刻板”的文学生活。七点钟准时起床,九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一个半小时。下午两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也是一个半小时。这两部分时间她写的是哲学书。然后,进入锻炼时间。晚餐后,开始进入一个小时的小说创作时间,之后是英语学习时间。
  残雪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却以二十年如一日的毅力自学英语,以至于她的小说翻译到国外,她自己做自己外文书的英语校对。二十多年来,残雪坚持每天看英文,哪怕是每天一个小时也坚持下去。她看英文原版的纸质书,读那些文学经典作品。
  她不用手机,不用微信,这让她省去了许多没必要的干扰,可以专注于她的文学和她的哲学。残雪的写作每天都是定时定量的,每天只写一个小时,大概就是八九百字,而且从她开始写作至今全部都是手写。
  素材速用:幸运往往降临在那些努力上进又严格自律的人的身上,尽管未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但还是让残雪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她身上看到了作家的自省、自觉和自强,我们没有理由去放弃那些以为很难的东西,坚持下去一切会变得容易起来。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获奖理由:“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边界,自成一派。”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活力的小说家之一。1962年1月29日,她出生于波兰的苏莱胡夫,在正式从事小说写作之前,她曾在波兰大学研读心理学,后来当过心理医生。这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创作,她的小说经常探讨个体的梦境或集体的潜意识,喜欢用碎片化的小故事组成一本完整的小说。
  托卡尔丘克刚开始写作时一直不愠不火,直到1996年,她的第三部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出版,这让她一跃成为波兰文坛的代表人物。继这本小说大受欢迎之后,2002年,她凭借《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再次获得波兰最高文学奖“尼刻奖”的读者选择奖。
  在《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中,托卡尔丘克继续关注生活的粘稠感。她把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陆续登场……这部小说不是线性结构,也不是观念先行,它随处涌动的是意识的捉摸不定,以及在各动荡不安的世界中人们渴求安定的内心。
  素材速用:无论是从体裁还是从内容来看,她都试图用细小的,碎片化的视角书写“微小之人”,聚焦于人的内心感知而非广阔的时代或者社会背景。然而,这种“小”视角书写出来的作品,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史诗般恢宏的气概和对大世界的探索。只有从微小之人的碎片人生,我们才能得以窥探出宇宙的面貌——社会关怀和私人情致在奥尔加的笔下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命题。
  2019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
  获奖理由:“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1942 年,彼得·汉德克出生在奥地利格里芬一个穷苦的底层人家,家里孩子多,为了得到教育机会,他只能去免费的耶稣会学校就读。如果按照惯常轨迹,汉德克毕业后应该做一个牧师,但这从来不是他的人生选择。
  穷苦逼仄的家境,舅舅在战场阵亡,战争对村庄的轰炸,母亲的自杀……汉德克看见太多人间苦痛,他必须直面黑暗。因为这是他所处的时代,无论如何都无法逃离。
  汉德克用写作来应对苦痛。自我与世界的格格不入,是贯穿汉德克创作的母题。他试图打破语言框框,告诉人们这是个普遍缺乏自我主体意识和反思能力的世界,异化的生存方式摧残人的生存,无论是戏剧《骂观众》里对自我与他人的重新审视,诗集《内部世界的外部世界的内部世界》里的混乱存在,或者小说《无欲的悲歌》里小人物被日常规定性和社会习俗所扼杀的宿命,汉德克对生活都在进行深刻反省。
  素材速用:“我想做的是,用一种精确的语言和图景去描述伟大的生活,而今似乎电影正在做这件事,但是我认为电影里的生活不是伟大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是非常开放的,无论如何不能悲观,乐观也没必要。在这个世界,悲观是不被允许的,而乐观是愚蠢的。”——汉德克
其他文献
2019年6月8日,走出考场,我比我想象中的平静,我没有让父母来接我,像平常那样走回家。  坐在家中的空调房,回首高中三年的点点滴滴,真的很一言难尽。高一的孤独,高二的堕落,高三的奋进,真实而又鲜活地在我眼前回荡。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害怕孤独,却又懦弱、胆怯。我从小镇来到一所市重点中学读书,高中的第一堂英语课,因为发音的不标准而闹出笑话,我感觉同学们都在嘲笑我,我的自尊心在隐隐作怪。我
期刊
小学五年级,我直接跳级参加了小升初的考试,当时考了全镇第二名,就算过了这么多年,村里人拿我举例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不忘提到这件事。  然而,读了五年级上半学期就直接读六年级下半期的我,去到一个陌生的班级,简直是一场噩梦。  程俊(化名)是校领导的儿子,也是班上很多整人游戏的发起者。整治男生,程俊喜欢玩两个游戏,“卡竿”和“朝天辣”。  “卡竿”是几个人把一个人抬起,找一棵树或竿子,把被抬起的那个人
期刊
早春的时候常有连绵细雨,也总有那么几天阳光白得刺眼,这时的雨水也好,阳光也好,总是让人欢喜的,我尤其喜欢这雨后泛白的阳光。  我把透明的笔帽竖在课桌上,看光折射后的样子,然而正午时分,影子不长,我收起笔帽,继续往下写。  从高一就养成的习惯,中午在教室自习,因为跑着去吃饭,吃饭又像比赛一样,我总是在十二点十分前就回到教室,之后的半个小时做一些摘抄。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每天省下的几分钟真的能让我多学到
期刊
我想告诉你的第一点是,你还只是一个孩子,遇到校园欺凌,千万不要放弃向大人们寻求帮助的希望。  其实你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因为他是真心地想要帮你的。还记得因为你的指认,同学被调查,而老师也受到牵连,但他并没有迁怒于你,而是告诉你,你做的选择是对的。  你也遇到了一个好警察,他们想方设法地调查真相,竭尽全力保护你的安全,很多事情都在设身处地地为你着想。  所以,你千万不要放弃向大人们寻找帮助的希
期刊
小编叨叨叨: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他也一点也不惹眼,就像班级里坐在后排最默默无闻的那一个,不会抢任何人的风头,却在最后一场考试里成为人人称赞的“黑马”,你惊呼,诧异,却发现他其实一直都在暗暗努力,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林木木  张译的人生是从16岁那年开始走“背”字儿的。  那时他是整片小区里最特别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学习,但对调皮捣蛋却始终热情。他用大葱喂兔子惹它们发疯、在母鸡脑袋上撒尿逗
期刊
小编叨叨叨: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口中的非常努力尚不及旁人日常的三分之一?  ——刘斌  我是石家庄人,在市区的一所很水的省重点上的高中,全校走读,晚上八点多下晚自习,早7:40到校,整个高三一共300人,理科考生一半,虽然我在重点班,但不夸张地讲,从建校以来从来没有上清北的。早恋没人查,迟到只罚站10分钟,校服不穿没关系,烫发打耳洞只要不惹事从来没人管。  所以我一向自诩成绩还不错,每天等公车上学
期刊
小编叨叨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高三一年,一个人的成绩能有多大提升#,两千多个答案里,酒包子的答案排第一,4K+的赞。打动我的不是她多高扬的精神,因为我确信我的读者比她努力的多得多,我只是感动于那个在妈妈维护下决定崛起的姑娘,她让我知道也许努力真的不必有多宏观的意义,全力以赴只是为了对得起某个人的信任和爱。别让你的奋斗开始得太晚,别让你的遗憾延续得太长,人生很长,谁都可能逆风翻盘,前提是,你要先跑
期刊
那时。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词,一下子把时光轴拉得飘渺遥远,所有景象都带着美好的怀旧色真切起来。  那时,我和某某某同在省重点,念着同样的年级。他除去英语弱一点,其他科目成绩和我不相上下;他人缘极好,男生都喜欢跟他约踢球约吃饭,女生都喜欢围着他问各种天文地理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他是很传统的浓眉大眼高鼻梁偶尔戴眼镜也遮不住他的双眼皮;高一入学军训时他是标兵,穿军装的样子比军队里来的教官还要帅。  那时的我有
期刊
十月上映的《中国机长》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双赢,其背后的故事也一度成为微博热点,传奇机长刘传建再次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英雄,可那些死里逃生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却少有人知道。  话题:专业、冷静、面对死亡。  做好平凡,成就不凡  事情发生在2018年5月14日7时08分;在9800米高空,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驾驶舱右前座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驾驶舱气温骤降到零下40多度,舱内严重缺氧;仪表台受损失灵,和
期刊
小编叨叨叨:稀松平常的日子因为一个完美的父亲每一天都变得无比生动,很平淡的叙述,我却看得眼泛泪花,许是希望自己的父亲也可以这般明媚,抑或是深深艳羡身边有一个如山间明月般的人一起终老。最厉害的是,作者后来将父母的这些日常拍成了纪录片《四个春天》,豆瓣8.9分!生活就是最好的剧本,而你是最耀眼的主角。  ——林木木  我爸做什么事都悄无声息的。比如他在睡觉前,会不声不响到每个人的房间打开电热毯预热,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