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机长刘传建:我不喜欢当英雄,我只是尽本分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上映的《中国机长》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双赢,其背后的故事也一度成为微博热点,传奇机长刘传建再次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英雄,可那些死里逃生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却少有人知道。
  话题:专业、冷静、面对死亡。
  做好平凡,成就不凡
  事情发生在2018年5月14日7时08分;在9800米高空,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驾驶舱右前座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驾驶舱气温骤降到零下40多度,舱内严重缺氧;仪表台受损失灵,和地面失去联系。
  飞机下方就是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一旦飞机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客舱里的乘客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突然从天而降的氧气面罩,和被甩到空中的乘务员,让他们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
  孩子开始哭闹,乘客开始呕吐,与驾驶舱失联的乘务长,一邊吸氧,一边用尽量镇定的声音广播,提醒乘客保持吸氧。客舱里一片混乱。
  这时,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机长刘传健身上。他身穿短袖衬衣,身体被不断撕扯,他感觉自己已经变形;他的双手冻得发紫,却必须在缺氧失去意识前做出承担128人生命的判断。庆幸的是,他始终保持清醒。
  7时20分,刘传健把飞机带出了青藏高原山区。事故发生的34分钟后,飞机终于平安降落在跑道上。
  客舱里乘客鼓掌欢呼;驾驶舱里,机长刘传建,第二机长梁鹏,副驾驶徐瑞辰,三个大男人陷入了沉默;静静地坐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刘传建鼓起勇气说了一句:“我们都还活着。”
  《中国机长》高度还原了死里逃生的全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机长”。
  但这并不是全部。电影里没演的,是一个更牛的中国机长刘传健;是他背后的平凡与不凡。
  话题:责任、细心、沉着、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第一次单飞让我重新认识生命”
  这样的逃生经历,只能用奇迹来形容;而创造奇迹的,并不是无坚不摧的英雄,而是血肉之躯的人。虽然心理素质强大,机组人员后续还是花了很长时间复建。
  刘传建患上了“高空减压症”,而且在开始的几天,一直失眠,浑身痛痒,在随后的1个月里,刘传建每天都要去医院接受治疗。副驾驶在5个月后做复飞体检,进行眼压测试的时候,还有心理阴影。通过半年的调整和训练,刘传建才再度战胜了自己,重新通过飞行考试,第二次接过制服。
  英雄可以被神话,神话无法造就英雄;真实的英雄,必定要熬过那些常人无法熬过的平凡岁月。人们都说,刘传建之所以能把飞机开回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战斗机飞行员的经历。那段经历,刘传建过得并不轻松。
  军校对于他来说,只是艰辛和淘汰的开始。并不是每个考进军校的人都能成为飞行员,70%的人都面临着淘汰。那时,同学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玩笑: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那时,刘传建来不及想太多,他只想着不能被淘汰。直到他经历了第一次单飞后,他才真正明白飞行与生命和责任的关系。
  当时,塔台指挥员告诉他,他的飞机前轮没有放好,不能着陆;于是,他只能在空中盘旋,一圈,两圈,三圈……整整飞了六圈,大概有一个半小时左右,油已经耗得差不多了,起落架仍然没有放好。但是飞机必须要落地,指挥员告诉他操纵要领,结合他自身的训练,准备着陆。
  高度从变成50米,30米,10米;终于主轮接地了,但前轮仍然没有放好。他的飞机上除了他,还有领航员,通讯员。当飞机终于稳稳地停在跑道上的时候,他清晰地看到,半个跑道已经被保障车、消防车、救护车排满。
  那次来之不易的着陆让他意识到:虽然平时训练了很多特情,但是当真正的特殊情况来临的时候,是完全超出想象的。
  从那以后,刘传建每次检查飞机,都会多看一眼。哪怕有一点疑惑,他也会向机务维护人员询问。他说:只有一丝不苟,才能保证生命安全。
  话题:无用与有用、细节、有意与无意。
  “无用的知识在关键时刻救我性命”
  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能做到的,恐怕不多。在“5.14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刘传建正在执行飞行任务,他和同事讨论到一个问题:驾驶舱的逃生绳的长度是多少。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结论。但是刘传建却把它记在了心里。
  第二天,在执行飞行任务前,他赶紧去翻书,找到了5.5米的结论。他马上给前一天一起飞行的同事发信息,告诉他答案。
  逃生绳的长度,和飞行员平时的操作没有太大的关系,很多人认为,这个问题不知道也没关系,但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它或许就会救你的命。
  我们一生会学很多知识,但生活中用到的,或许只占10%。逃生绳的长度,就属于那90%的知识,即使在“5.14事件”中,也没有发挥作用。那么,这90%,我们为什么还要学?
  刘传建说:这90%,就是在别人都说不行的时候,让你可以勇敢地说:我行!
  “5.14事件”之前,刘传建就因为喜欢游泳,经常在家练习憋气。最长的一次,他闭气4分钟。事后在调查这个事件的过程中,刘长建清晰地记得从挡风玻璃破碎那一刻开始到着陆期间所有的操作,调查人员觉得不可思议。就是这项无意当中储备的体能,在关键的时刻,不仅救了他自己的命,也救了飞机上119名乘客的命。
  今年3月,刘传建受邀到央视做演讲。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用生命守护的一名乘客。在看到乘客的一瞬间,刘传建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女孩子冲上台,与刘传建拥抱。
  她说,刘机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劫后余生,是此生最幸福的事情。世间其实没有什么起死回生的神力,英雄的背后,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只要普通人可以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就可以成就不凡。
  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是救人于水火的英雄;但对他们本身而言,他们就是出于职业本能,做好每一份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生命。
  正如美国电影《萨利机长》里的一句台词:我不喜欢当英雄,我只是尽本分。
  只要把平凡做到极致,你也可以成为不凡的英雄。
其他文献
一个女生私信给我,心情太紧张,说得语无伦次,只是反复地说:不想活了。  渐渐地,我听出来了:她暗恋一个男生的事儿被人发现,她从此成为全班甚至年级同学欺凌嘲笑的对象。她无处可逃,无人可仗恃,她只想逃到死亡里去。  我告诉她:初二那年,我也曾遇到类似的事。  当时,我随父母工作调动而转学。在新学校,我像在动物园里长大的雏兽,从不知什么是生死搏斗,却突然间被丢到了大森林,一派天真,没有半点弱肉强食的本能
期刊
小编叨叨叨: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只有真正“触底”,你才会发现自己内心渴求“反弹”的力量。如果真的无所谓,又怎会在某一刻惊慌失措?  ——张小飞  高考后的两三天之内,我都没有从长时间的紧张中缓过神来。我依旧会在每天六点十分左右蓦然惊醒,断断续续的梦境也无一不和考试有关。直到七月中旬,一纸广西民族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回家,我急迫又小心地拆开信封,眼泪才如释重负地掉下来。  可能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在一年
期刊
2019年6月8日,走出考场,我比我想象中的平静,我没有让父母来接我,像平常那样走回家。  坐在家中的空调房,回首高中三年的点点滴滴,真的很一言难尽。高一的孤独,高二的堕落,高三的奋进,真实而又鲜活地在我眼前回荡。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害怕孤独,却又懦弱、胆怯。我从小镇来到一所市重点中学读书,高中的第一堂英语课,因为发音的不标准而闹出笑话,我感觉同学们都在嘲笑我,我的自尊心在隐隐作怪。我
期刊
小学五年级,我直接跳级参加了小升初的考试,当时考了全镇第二名,就算过了这么多年,村里人拿我举例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不忘提到这件事。  然而,读了五年级上半学期就直接读六年级下半期的我,去到一个陌生的班级,简直是一场噩梦。  程俊(化名)是校领导的儿子,也是班上很多整人游戏的发起者。整治男生,程俊喜欢玩两个游戏,“卡竿”和“朝天辣”。  “卡竿”是几个人把一个人抬起,找一棵树或竿子,把被抬起的那个人
期刊
早春的时候常有连绵细雨,也总有那么几天阳光白得刺眼,这时的雨水也好,阳光也好,总是让人欢喜的,我尤其喜欢这雨后泛白的阳光。  我把透明的笔帽竖在课桌上,看光折射后的样子,然而正午时分,影子不长,我收起笔帽,继续往下写。  从高一就养成的习惯,中午在教室自习,因为跑着去吃饭,吃饭又像比赛一样,我总是在十二点十分前就回到教室,之后的半个小时做一些摘抄。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每天省下的几分钟真的能让我多学到
期刊
我想告诉你的第一点是,你还只是一个孩子,遇到校园欺凌,千万不要放弃向大人们寻求帮助的希望。  其实你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因为他是真心地想要帮你的。还记得因为你的指认,同学被调查,而老师也受到牵连,但他并没有迁怒于你,而是告诉你,你做的选择是对的。  你也遇到了一个好警察,他们想方设法地调查真相,竭尽全力保护你的安全,很多事情都在设身处地地为你着想。  所以,你千万不要放弃向大人们寻找帮助的希
期刊
小编叨叨叨: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圈他也一点也不惹眼,就像班级里坐在后排最默默无闻的那一个,不会抢任何人的风头,却在最后一场考试里成为人人称赞的“黑马”,你惊呼,诧异,却发现他其实一直都在暗暗努力,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林木木  张译的人生是从16岁那年开始走“背”字儿的。  那时他是整片小区里最特别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学习,但对调皮捣蛋却始终热情。他用大葱喂兔子惹它们发疯、在母鸡脑袋上撒尿逗
期刊
小编叨叨叨: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口中的非常努力尚不及旁人日常的三分之一?  ——刘斌  我是石家庄人,在市区的一所很水的省重点上的高中,全校走读,晚上八点多下晚自习,早7:40到校,整个高三一共300人,理科考生一半,虽然我在重点班,但不夸张地讲,从建校以来从来没有上清北的。早恋没人查,迟到只罚站10分钟,校服不穿没关系,烫发打耳洞只要不惹事从来没人管。  所以我一向自诩成绩还不错,每天等公车上学
期刊
小编叨叨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高三一年,一个人的成绩能有多大提升#,两千多个答案里,酒包子的答案排第一,4K+的赞。打动我的不是她多高扬的精神,因为我确信我的读者比她努力的多得多,我只是感动于那个在妈妈维护下决定崛起的姑娘,她让我知道也许努力真的不必有多宏观的意义,全力以赴只是为了对得起某个人的信任和爱。别让你的奋斗开始得太晚,别让你的遗憾延续得太长,人生很长,谁都可能逆风翻盘,前提是,你要先跑
期刊
那时。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词,一下子把时光轴拉得飘渺遥远,所有景象都带着美好的怀旧色真切起来。  那时,我和某某某同在省重点,念着同样的年级。他除去英语弱一点,其他科目成绩和我不相上下;他人缘极好,男生都喜欢跟他约踢球约吃饭,女生都喜欢围着他问各种天文地理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他是很传统的浓眉大眼高鼻梁偶尔戴眼镜也遮不住他的双眼皮;高一入学军训时他是标兵,穿军装的样子比军队里来的教官还要帅。  那时的我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