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职高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74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高毕业生总体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否顺利?在职业岗位上纵向发展情况及创业状况怎么样?需要职业学校进行哪些教学改革?等等。为掌据以上情况,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2.调查对象:长垣县2006--2013年毕业的部分中职生,共涉及8 个专业835名毕业生
  3.调查时间:2014年8月至2014年11月。
  4.调查方式: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36家民营企业和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了835份调查问卷(回收827份)。分析结果如下:
  1.就业渠道
  调查结果表明(图1),学校成功推荐就业的占到9.79%,参加企业招聘成功就业的占14.63%,经亲朋介绍就业的占73.52%,自己创业的占8.34%,其他(包括未就业)占5.80%。
  2.就业工资待遇
  调查表明(如图2),毕业生的工资收入情况受行业、工种、劳动强度、个人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接受调查的827名毕业生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2.06%,2000--2500元的占10.16%,2500—3000元的占20.19%,3000—3500元的占43.89%,3500以上占23.70%。
  3.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图3),职高毕业学生受学历限制,在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方面空间有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在专业技术等级提升方面困难重重。受调查的827人中,具有为初级工证书者占42.56%,中级工32.29%,高级工9.43% ,技师0.73%,高级技师为0%,无技能证书者为5.80%。另一方面,他们的职务提升空间有限,大多止步于企业中低级管理人员,进入企业中高层的确属凤毛麟角,受调查毕业生中仅有3名毕业生进入企业高管队伍中。
  4.就业方向
  调查表明(如图4),农村职高毕业生就业方向以民营企业为主,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寥寥无几。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就业比例占到受调查人员的78.84%,受雇于集体企业的占7.50%, 政府机关0.48%,事业单位0.85% ,国有企业1.33%,其他(含创业)占11.00%。
  5.职业满意度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专业对口的占38.46%,基本对口的占19.23%,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职业满意度较低,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普遍偏高(一些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40%左右),近半数毕业生有过转岗经历。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继续从事目前职业岗位的占40.21%,不愿意但会坚持的占21.56% ,有转岗意向的占38.23%。
  6.创业情况
  受调查毕业生中,有过创业经历的有86人,其中创业成功的为32人,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养殖专业。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家庭承包的耕地和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进行创业,资产总额大多在50万元以下。
  三、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1.学生就业意识差,对就业市场状况认识不足。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毕业前对就业市场认识模糊,不能正确认识所面对的就业形势,步入职场后发现对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一时难以适应。
  2.职前准备不够充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难度。一些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很好地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前对所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岗位规范了解不够,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等都使得毕业生初入职场时难以适应。
  3.市场监管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一些民营企业用工不规范,主要表现如:部分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民工无证上岗,充当了生产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职生的就业空间。另外,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中普遍采取生产车间分层承包的模式,企业只为产品负责,车间包工头成了实际的雇主,存在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资等不合理现象。同时,民营企业大都为家族式管理,对员工事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具有较大随意性。
  4.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不强
  职高毕业生初入社会既谨小慎微,又野心勃勃,忽视了家庭环境和本地产业优势为自己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一些毕业生凭着激情盲目闯进一个陌生的领域。例如,一名种植专业毕业的一名女生开了一家餐馆,从选址、招聘员工到经营均无成熟的计划,开业后勉强维持半年,亏损10多万元,最后关门了之。
  四、建议
  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
  此次调查表明,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和毕业生认为学校专业课程开设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建议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教材的确定、教学过程、专业实习计划制订等全面参与。强化实习实训,实训课程要占专业课的30%左右,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其操作能力。
  2.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顾客观现实,坚持寻求与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相符的工作而遭受挫折的情况,应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路,掌握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修正,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实现职业生涯的纵向发展。
  3.跟踪服务,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不能就此万事大吉,再与学校无关了。学校应由专门机构负责,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了解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的就业途径和方式、走向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品德、专业技能运用能力、工作适应程度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对有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向学校提供相关的调查报告,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教学等提供决策依据。 (责编 王鹏飞)
其他文献
为实现课堂结构的变革,从2010年开始,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深入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探索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科工特色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初步确立了以 “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为特征的活力课堂教学原则,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科工“活力课堂”,让课堂教学“动”起来,让教与学更精彩。课堂有活力了,才会有高效。那么怎样构建活力课堂呢?  
期刊
标准化中德班2012级学生(机电一体化/工业电工电子)已经顺利完成了在学校的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2014年8月,毕业生参加了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组织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一。其中,来自我省8所中职学校的66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  为了使每位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从学校实训车间向企业技能岗位的过渡,河南省教育厅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项目办于2014年9月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标准化中德班岗前培训”,
期刊
学生A,本是我的班上一个非常懂事的男生。任课教师都夸他学习努力,脑子反应快。然而到了第二学期,一切都变了。他竟然在课堂上睡觉,早上迟到。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了呢?  他的迟到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全班只有他一个人迟到。批评和其他惩罚措施都无济于事。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每天我早早地站在了教室门口等他。他来的时候已经8点40了,我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很关心问他是不是路上出状况了。他回答说,没有,只是睡过点了。
期刊
随着呼叫产业的升级,外包业务内容的多样化,客户信息服务中心领域人才具备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和全面化。呼叫中心的班组长作为整个呼叫中心最基层的管理者,是整个管理架构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他既是将企业管理和运营理念向客服人员传递的重要纽带,也是将心声和工作情况反馈给企业的主要通道,班组长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显得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实践历练三方面来探索如何提升客户信息服务
期刊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征求意见稿)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小康社会建设和中原崛起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现代产业结构,推动县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升级,建立县域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呼唤着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  
期刊
年前,笔者到英国贝德福特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周的学习培训。期间,考察学校6所,听课20余节,参加座谈会7次,参加学生集会2次,亲身感受了英国的大、中、小学教育与学校管理,对英国的教育理念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英国政府和学校高度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未来的教育理念,让我很受启发。我们的素质教育提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目前的教育现状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却相差甚远,这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课程源自企业”的职业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企业对技术工人素质的要求也逐渐统一,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点:“立足理论基础部分,突出操作动手能力,重在素质的培养。”很多职业学校都在提倡专业课实行一体化教学,培养的学生要具有三种能力:理论知识要精、新且实用;技术熟练、操作规范、动手能力强;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本工种岗位职责,有独立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因此,一体化教学的
期刊
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支,它不仅维系着中华民族亿万人的饮食生活,还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烹饪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饮食市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中餐市场,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层次、多品类的饮食享受。人们深刻体验到,中国烹饪是文化、科学和艺术的结晶。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作为培养优秀餐饮从业人员的主体,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应不断挖
期刊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优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使毕业生真正做到理实交融、学以致用。本文对郑州轻工职业学院园田校区2014届艺术设计系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我校就业指导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就业的一些基本需求,学生满意度较高,授课时间段基本合理,但教学内容实
期刊
他,我们学校走出的众多毕业生中的一个,他的乐观、勤勉、热忱、坚韧等特质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的班主任徐老师说:“他是一个活泼开朗、自信大胆、积极进取、勇于实践、不畏失败的人。他从事过厨房的各个岗位,到过海南、深圳等很多地方。他历经坎坷、百折不挠,他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段时间,我采访了他。他就是“祖祖花园”连锁餐饮企业的老板,亦是我校1988届烹饪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莫献锋。  踏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