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鲁迅笔下的劳动人民形象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124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扛起文学大旗的鲁迅,沿着“五四”新文学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把笔伸向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如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等作品,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劳动人民形象。既有阿Q那样的雇农,又有像闰土那样的贫农;既有为地主做佣工的祥林嫂,又有自食其力、开小茶馆的华老栓夫妇;还有出卖苦力的人力车夫……这许多不同类型的劳动人民形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鲁迅小说中着力塑造劳动人民的形象,目的是通过对他(她)们苦难生活和麻木精神状态的形象描绘,揭露旧社会反动统治阶级政治上压迫、经济上剥削、精神上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罪行;揭露旧社会对劳动人民带来的心灵奴役和精神痼疾。正如鲁迅自己所说:“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
  《药》中的华老栓对荒唐无稽的人血馒头能治肺病的迷信深信不疑,用多年积蓄下来的一点钱从刽子手康大叔手中买来了人血馒头时,“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置身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华老栓就是这样愚昧无知,那些看客对夏瑜之死,不但无动于衷,反而围观,作为谈笑的资料。这充分说明,麻木不仁的不光是农民,还有更多的民众同样愚昧无知。
  《故乡》中的闰土,同样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当闰土与小时候兄弟相称的“我”见面时,连声地叫“老爷”,这说明封建的宗法制度深深地毒害了闰土。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经济剥削使得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皺纹”,“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了”。封建思想的毒害,使闰土变得迟钝、迷信、木偶一般。鲁迅对闰土的描绘,既是对反动统治阶级经济剥削的抨击,又是对他们精神上毒害农民的罪行的揭露。
  而《阿Q正传》中的阿Q是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精神胜利法所毒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阿Q的精神胜利法表现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他和别人口角时,却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他头上有癞头疮,当别人嘲笑他时,他自我解嘲地说:“你还不配……”,似乎这癞头疮是一种高尚的标志。阿Q还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相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孔孟说教,相信“男女之大防”的谬论,他还“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这些腐朽的封建思想使得阿Q愚昧、麻木、落后、无知。鲁迅对其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祝福》中的祥林嫂,便是旧中国深受四种权力毒害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并非不想为自己的丈夫守节,但她自己是没有独立选择的权力的。婆家像卖牲口一样卖掉了她,使她守节不成。祥林嫂精神上受到摧残,“只有那双眼睛间或一轮,俨然还是一个人”,但封建道德最终还是吞噬了她的灵魂。祥林嫂原本是坚韧的,具有很强的耐力,既勤劳又淳朴。她提出“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问题,虽表现有反抗精神,但她是无可奈何的,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自己的悲剧命运。
  鲁迅小说中的不少劳动人民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都有着生活的原型。但是鲁迅又从广阔的现实背景上,观察、分析了许多人,然后经过艺术概括和典型化。正是由于鲁迅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概括,才使他笔下的人物高度典型化。《阿Q正传》、《故乡》、《药》、《祝福》等小说,不但形象地描绘了辛亥革命的“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百态,揭露了中国社会具体的发展过程,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镜子,而且在艺术上,开创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其他文献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说、写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說,能体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写又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在四种技能中占有独特的位置。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一、通过阅读增加知识储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说明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研究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问题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能力的有效必由之路。学生们在培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也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始终以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及其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和创作之源。而且美术总是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化的眼光来看待和创造一种意境,反映美好的愿望,这在东西方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体现尤其明显。另外,感官和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
英语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自学能力,才能在学习和运用英语时逐渐提高,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钻研并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有计划、有目标增加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教学效能最大化的目的。那么,在控讲强练实施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呢?当务之急要從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入手。    一、培养学生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单词
摘 要: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不同阶段的适时应用,能够促进体育游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能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游戏;课改;游戏设计  相信每一个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都不会忘记:老鹰抓小鸡、丢手帕、捉迷藏等体育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体验,无论岁月怎么流逝都依然印象深刻。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的内容和任务及其结构特点,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完成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如果以培养现代人才作为宗旨,那么目前的教材、教法、师资都与此不相适应。现就中学语文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语文教学开始从实际出发,遵照教学规律,重视适度优质,已形成几种教法:1.精讲实练,适合典范教材。实练,就是有选择有目的有典型意义的练,即能举一反三。2.以练代講,适合浅显的教材。有些课文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事先阅读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指导
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终结性的复习与考试,如何进行有效的中考备考,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我们每一位思品老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现就如何选择有效的复习备考策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复习教学策略    (一)情感教学法  思想品德复习重视知识的补缺、应试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价值体验。思想品德的中考要求有它的特殊性,它是在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下,突出学科的德育功能,引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中,涉及道德成长的各个方面。仅以高中语文课本来看,德育内容就十分丰富。合理的利用教材,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是我们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1.对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开篇入题法、以情动人法。  我国从古代开始一直到近现代,有无数的先贤和革命志士为了祖国的完整,为了国家的兴盛和安定,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课本中有不少的课文都对这些做了记载。如《屈原列传》
一艘海轮在一次远洋航行时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船员拼命登上一座孤岛。  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可怕的是,在烈日暴晒下,每个人都渴得嗓子冒烟嘴冒火,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都是水,可谁都知道那是海水,海水又苦又咸,根本不能饮用。  这些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等到下雨或有过往船只发现他们。但是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寂静的海岛,而且
连续多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我深刻地感悟到:语文教学要适应新时代新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更新教育理念,废除“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教育方法,采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认可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反应,使思维趋于活跃,使灵气得到释放。现把我感受最深的几点总结
摘要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同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面对民族危机作出的不同选择之路。本文拟在分析由于所走的救国之路不同而产生的巨大不同结局。从中启迪人们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  关键词 相似背景 不同选择 结局反差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