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麻辣X”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麻辣杂谈、麻辣时评、麻辣讲课、麻辣教师、麻辣女友、麻辣黑板报、麻辣博文”等“麻辣X”结构流行于网络、电视、报刊诸媒体。这里的“麻辣”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名“麻辣豆腐、麻辣火锅”等中的“麻辣”不同,它并不是指“味觉的麻感和辣感”,而是有了新的意义。新义既由其原义“味觉的麻和辣”引申而来,又由日剧《麻辣教师GTO》的影响衍生出来。
  1,由原义引申出来,突显“刺激”
  “麻辣”能使人产生味觉上的刺激感,由此引申出了“刺激或使人感到刺激的”等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麻辣”修饰、限制后面的X,激活了X使人产生刺激感的一面。例如:
  (1)结果很多女性网站都变成了大女人俱乐部,或者晚晴俱乐部,要不然就是只会炒麻辣话题主张性解放的俱乐部。(《国际金融报》2000年5月9日)
  (2)虽说是悬疑推理剧,但整部剧最吸引人的依旧是男女主角的麻辣恋情。一个是玩世不恭、嘴巴毒辣、离经叛道的男人,一个是外表强悍的“男人婆”,打打闹闹一阵、恩恩爱爱一阵,有如“史密斯夫妇”。(金羊网2010年9月28日)
  (3)七人摆出天罡北斗阵,再现影片摄制中的艰苦历程,爆出台前幕后不为人知的麻辣猛料,重现电影中的精彩桥段。(《京华时报》2010年1月31日)
  例(1)关于性的话题,例(2)爱情、婚姻的错综复杂,例(3)演艺界不为人知的内幕,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感。凡是能使人产生刺激感的事物都可以填充模槽“X”,形成“麻辣X”结构,除了上举诸例,其他如:“麻辣新闻”“麻辣段子”“麻辣竞猜”“麻辣爱情宣言”“麻辣贴图”。
  2,以日剧《麻辣教师GTO》为基础
  《麻辣教师GTO》原本是日本漫画家藤泽亨的漫画,1997年至2002年在杂志上连载,是一部受欢迎的作品,被改编成动画和电视连续剧,“GTO”是Great Teacher Onizuka(伟大的老师鬼冢)的缩写。
  《麻辣教师GTO》中的鬼冢老师与众不同,不仅装扮时尚,个性泼辣、厉害,而且教学方法独特、另类,他以暴易暴,或故意放任,但却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由于此剧的影响力非常大,很多人便模仿使用,把具有鬼冢老师特征的教师称为“麻辣教师”或“麻辣老师”,如下面例(4)例(5)。这样,“麻辣教师”产生了隐喻用法,逐渐成为一个流行语。随着“麻辣教师”的隐喻投射,其中的构成成分“麻辣”成了新义的载体,所以人们在使用时经常保留“麻辣”,而用别的词语替换其构成成分“教师”。但在不同的语境中“麻辣”突显的特征不同,具体突显的方面有:个性泼辣或厉害,如例(6);言语直接、犀利、尖锐甚至尖刻,如例(7);分析问题的风格或观点独特、调侃、戏谑,如例(8)。
  (4)“歌舞训练班”劲爆授课,麻辣教师戴军的撒手锏——“魔鬼训练法”终现江湖…(《江南时报》2002年11月8日)
  (5)很多学生称我是“麻辣老师”,可能我还算是老师里边比较时尚的吧。(《京华时报》2004年9月10日)
  (6)以前拍《金粉世家》,你被外界称为“中国第一少奶奶”;后来拍《清水蓝天》第一和第二部,你变成一个麻辣村姑。(《羊城晚报》2009年3月11日)
  (7)华远集团总裁、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延续了他二贯的麻辣风格,他严厉地指出政府的宏观政策存在问题。(《京华时报》2008年7月4日]
  (8)他讲三国的风格很多人认为像“麻辣三国”,有些“哗众取宠”。其实他深读《三国演义》《三国志》将诸多野史和正史相结合,通俗地表现历史情景及事件,正是“老少成宜”。(http://blog.sina com,cn/s/blog_53a81c760100058n,html)
  在感情色彩方面,“麻辣”从最初《麻辣教师GTO》中映射的褒义特征逐渐趋向中性,甚至有时还带有贬义色彩,例如:
  (9)一个美眉发了个帖子,问“BT”究竞是什么意思。一时间。麻辣热帖如泛滥之水,波涛汹涌……一楼:俺是学地理的,俺觉得“BT”指的是“包头”,内蒙古的一个全国闻名的钢铁城市。二楼:楼上的胡扯。“BT’’的意思是“奔腾”,这是我们全国IT人士的一致意见。(《牡丹晚报》2009’年4月6日)
  (10)“麻辣女教师”下课:“老师让我们管班长叫‘老大’,她带我们到台球厅‘开展’团队活动。班长过生日,老师让我们凑钱给班长买自行车。”(《江南时报》2002年9月s日)
  例(9)“麻辣热帖”指观点不同的帖子,“麻辣”属于中性词,例(10)“麻辣女教师”的行为令人不齿,带有贬义色彩。圈
其他文献
三十年的语文教育实践,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语文人的盎然生机和勃勃活力,—直在寻找一个语文人的思想眷注和内在安排。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思想的、精神的和文化的。语文教育是什么?它,不再是一种应试“利用”的敲门砖,它不仅仅是一种“使用”的交际工具,它更应该是一种“享用”的思想、精神和文化。  时下,语文教育赖以生存的东西有三样:一是权威,二是记忆,三是应考。语文教育沦落为一种技术、一种伎俩,麻木不仁,浑浑
对时尚的教育口号,我常常保持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耳熟能详的励志语。“教书匠”是对“教师”的贬称,或者说谑称。“匠”者,本意是“木工也”。自古以来,百工皆称“工”、称“匠”。有手艺的匠人,往往凭借技艺,受人尊敬,让人羡慕,从“能工巧匠”“独具匠心”这些词语中可见一斑。“教书”何以成了“匠”?笔者无从考证。但我知道,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却是难以做一个好教师
《我的人生我做主中职学生人格素养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自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中职学校的普遍欢迎,并由此引发一定范围内关于学校教育的热烈讨论。本文拟就《读本》的特点作简要分析,并就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人格素养培育提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阅读启悟学生语境  1.《读本》能够把握学生特点,真诚助力学生发展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中等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逐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改革,第一个十年已经结束。若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算起,第二个十年又将过半。看着在路上浩浩荡荡行走着的课改大军,我在思考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人在走,心,跟上来了吗?  这不是杞人之忧。同想一下,第一轮课改起步时,国家搞了实验区,地方也搞了实验区,组织了分层培训,然后才全面推开。国家与地方的课改态度是严肃的,过程也是审慎的,但为什么课改十年“举步维艰”?为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二提出:“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日理。太白《赠汪伦》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兴也。陆龟蒙《咏白莲》曰:‘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此趣也。王建《宫词》曰:‘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此意也。李涉《上于襄阳》曰:
专家简介:  欧阳中石,山东省肥城人,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语文出版社书法教材顾问。  欧阳启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语文出版社书法教材主编。  书法教育应与汉字认知结合  光明明:您教过语文课,对汉字的认知有一套自己的观点。请问您怎么看书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篇童话自1923年首次入选《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以来,至今仍保留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作为经典童话名篇,对其的解读也是开放性的、多角度的,这也为作品教育价值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一、人道主义视角下的女性解放  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北京一零一中学建校于1 9 4 6 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1 9 5 5 年,学校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 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校名, 并释其含义为“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建校六十多年来, 一零一中学语文组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不断进取创新。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三年来, 语文学科组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不但培养了学生深厚的语文素养, 而且取得了优异的考试成绩
《与朱元思书》原文不长,节录如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中国古典诗歌以意象营构为主,借象达意是常见的手法。《诗经》中“赋”“比”“兴”都以象为中介:“赋”其实是象的铺排,“比”强调的是异象之相似,“兴”则托象起情。因此,鉴赏诗歌往往要突破有限象之局限,延伸至无限宇宙、历史与人生,追求象外之意。  《卫风·氓》中,“淇水”明确出现了三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其实,据文意,应还有一次,即女主人公出嫁,须渡过淇水嫁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