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浇苗苗正绿——记瑗瑗同学成长记

来源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往往会因为家中第二胎的来临而感到失落,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曾经活跃爱学的孩子变得消极厌学。本文讲述了笔者帮助方佩瑗同学克服心理障碍、重新找回自我的成长故事。

2016年前出生在“独生子女”大背景下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在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吃饭、穿衣、睡觉、上学,父母全程陪同,一人有要求,全家就呼应。游戏机之类的玩具、小说之类的课外读物、钢琴课等艺术类的培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们的童年是万千宠爱的,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但2016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施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自此终止,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很多父母陆续实施着二孩计划,“独生子女”的关注力迅速被父母弱化,此时有些“独生子女”的心情会一落千丈,心理笼罩着一层被抛弃的错觉,总是患得患失,一度失去了往日开朗、活泼的一面。我们班的方佩瑗同学就经历着一场从“独生子女”到二孩的成长与蜕变。

二年级时瑗瑗同学是一位乖巧懂事的孩子,在校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班级,热爱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校园里处处能看她活泼的身影,是年级里有名的三好学生。但是这个学期刚开学时,我发现她好像变了一个孩子,上学经常迟到,经常找各种理由不来上学;即使来到学校,上课时也经常发呆;出操时找借口不出操;上体育课时也经常找借口不上课,还经常喊“肚子痛”要父母来接她回家,成绩一落千丈。找她来问话她就哭,问她什么她要么摇头要么都说:“不是、不是。”曾经活泼好学的孩子再也找不到了。如果不是跟班上来,新接手的老师会误以为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但是作为与她相处了两年的班主任,我深知她不是这样的孩子,我深知这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一定得帮帮她。

针对她的情况,我对家长进行了校访、电访、面访,也对她的邻居(我们班的其他家长)进行了侧面了解,从多种渠道我了解到了,原来瑗瑗的妈妈最近怀上了二胎,性格敏感的她以为父母再也不爱她了,再也不关心她了,所以她天天不想来上学就是想粘着父母,来到学校发呆、装病也是想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什么肚子痛、不想上学,这些都是借口。一个原本活泼乐观的孩子,现在却用这种方法来引起父母的关注。为了帮助她重拾活泼开朗、朝气蓬勃的阳光心态,我从以下两方面助她走出了心理阴霾。

一、从家长入手,创建良好家长环境

我通过多次家访、面访跟方佩瑗的家长反映孩子现在的心理状态、学习情况,让家长掌握孩子在校的第一手资料,让父母与老师一起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心病还需心药医,问题是出在二胎身上,做父母的就要从改变对待二胎的态度做起。

首先,关注点不要全放在二胎身上,平时说话聊天时,注意力转移到以第一胎(方佩瑗)为主,像以前一样关注她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学习状况。上学、放学、睡觉时给她一个拥抱,让她感受到父母不管生几个还是最爱她的,营造一种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

其次,父母和她多谈心,通过讲故事、举事例、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拨动她的心弦,增强她的责任感,培养她的责任心,让她体会做姐姐的开心与快乐。就像“半杯水”理论,杯子里有半杯水,有些人可能只看见失去的半杯水,有些可能看到了现在杯子里还有半杯水。只要调整心态,我们的心理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让她学会看到还有的半杯水,也就是让她感受有弟弟的好处,让她产生积极的心理过程。

最后,建议多组织亲子活动,周末一家三口出多去散散走、骑骑车,向她征求活动建议,与她分享活动的心得,从活动中分散注意力,从活动中体会家庭的快乐,让她走出阴暗的想法。

二、从学生入手,让她感受集体的关爱

在学校里我每天都会关注她的状态,尽量为她创建一个有爱的集体。上课时,我时常请她来回答,用赞许的眼神鼓舞她,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她,用同学们的掌声赞扬她,让她在课堂上能以饱满的状态进行学习。

在课后,我常常找她聊天,了解她的心情,安抚她的心灵。当她说肚子不舒服时我会帮她揉肚子,当她说想妈妈时我会帮她打电话给家长。当她说不舍得外婆离开时,我就跟她分享有散才有聚的故事和道理。并時常跟她讲她父母对她的关心,老师对她的期待,同学们对她的羡慕,羡慕她快有一个弟弟了,羡慕她可以做姐姐,羡慕她有一个弟弟可以做她的小跟班了。在课余时间,我让班里活泼可爱的同学,如婷婷、炜愉、菲燕等同学多跟她游戏;也会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参与一些放松心情的游戏,比如袋鼠跳、双脚夹球跳等活动,让她从游戏中爱上集体,爱上班级,爱上上学,更重要的是让她走出心理阴影。

经过一个多月持之以恒的家校配合,为她营造了一个有爱的家庭,为她创建了一个有爱的集体,为她寻找到了一群有爱的朋友。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不但分散了她忧郁的心情,而且还让她感受到了身边人的关爱,感觉生活还一样多姿多彩,生活还是处处充满阳光。慢慢地,她从二胎的阴霾里走了出来,一个背向太阳看到自己阴影的孩子现在看到了霞光满天,活泼、好学、上进的方佩瑗同学又回来了,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瑗瑗同学又像一棵嫩绿的小苗正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学校课程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社会变革也让学生评价日趋多元化。新教育环境下,传统的班级管理不断遇到一些新兴的、边缘性的、多级性的问题,以规范化、精准化、具体化为基本特性的精细化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发展的趋势。精细化管理是上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生产进步的企业管理产物,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顾名思义,“精细化”指精准化、具体化、细密化,是对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措施提出更精、更细、更专的要求。班级的科学管理应该具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国内外信息化及国内近20年活动课程的发展更迭,总结当前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和误区,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双“三螺旋”培养体系,并从模型出发得到三个学科培养目标的启示。一、引言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到社会各行各业,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世界各国将人才培养的目光逐渐投放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发展之上。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课程整合也同样备受关注,基于网络化与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将高中数学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能够从多角度促进学生数学思
期刊
[摘要]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进行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时,笔者将学校提出的“本原三学”课堂教学模式贯穿其中,以学生为本,利用小组研学、互学,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实践表明,“本原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技术在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水平。因此,技术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基本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自信是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感觉后所拥有的一种人生态度,是逐渐积累的结果。为了让学生拥有自信,教师可以做一些事情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取得成功的过程和感觉,并因此逐步提升他们的自信。我们在人的这段岁月中不仅仅有坦路与鲜花,有时候还会遇到坎坷与荆棘,自信心是每一个人最终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只要我们以自信为伴,没有任何战胜不了的困难,必将取得成功。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培养自信,让学生受用一生。我们的学生有追求、有理想,对未来充满自信、充满希望,这是走向成功的开始。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给予激励,让学生
期刊
[摘要]每个孩子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学生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农村学校的学生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教师要善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本文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现状,着重研究英语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如何在农村学校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并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
期刊
[摘要]教学就好比“挠痒痒”,在开展教学之前,我們要精准地掌握学生的“痒”处在哪儿。学生思维的养成是有步骤的,教师的教学只有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置层次递进的一个个小目标,才能够让学生通过一个个低台阶顺利走到目的地。评价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艺术,对我们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生动的有感情的人,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仅要想各种新花招,更要融入感情。一、教学评一致在应试教育中,学生为了拿高分,大多是被动地通过机械记忆强行接受科学知识。长期下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考试,也失去了对科学的兴趣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中职物理学科的教学面临着时代发展的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大力应用信息化手段,能够适应新生一代的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多样性、高效性、探究性的渴望,快速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科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及时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期刊
[摘要]时而除法,时而变身小数(整数),时而化为比,分数不仅有自己的属性特征(分数属性),还有其它的不同属性,“三头六臂”,变幻莫测。一些孩子认识分数时往往记其形、忽其意,只看表象而不知内在的具体原因,于是碰到分数的四则计算时极易出错。学生需要对分数有全面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在各种多变的情境中对分数本身加以分析和判断,做出相应的理解,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对分数的理解、认识和运用是小学高段学好数学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我在多年教学经验中发现,不少孩子小学毕业了,对于分数的认识、运用还存在很多模糊认识,还有不少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简易、快速判断有机物分子(或离子)芳香性的方法,并结合实例描述了应用此方法判断有机物芳香性的基本步骤,应用此方法对多种分子(或离子)中芳香性进行解析,所得结论与实际结果相一致,展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有机物芳香性是学生学习大学有机化学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有机化学中,很少有一个概念像芳香性一样有如此高的引用频率,也很少有类似的概念能引起如此多的争议[1][2]。“芳香”一词最早是用于形容一些有机物独特的气味,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些有机物具有特殊的稳定性,比如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培育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红色歌曲蕴含着特殊的时代背景、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丰富的革命精神,体现着革命精神传承和文化底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红色歌曲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作为音乐教育人更应将红色歌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通过运用丰富的红色歌曲文化资源,强化红色歌曲育人功能,培育高中生爱党、爱国和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