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化是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把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把生物教学过程与生物问题生活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理解生物问题,体会到生物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生物问题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问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教学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驱动知识的建构,能使师生的课堂生动丰满,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教学过程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1 积极导入生活问题,在生活体验中让学生兴趣盎然
  兴趣是人的一种特殊认知倾向,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内部驱动力的体现。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师,要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回归自然,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因而新课的导人十分重要。比如教学“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人说吃早餐“啃面包前要先喝几口牛奶”;也有人说“喝牛奶之前要先啃几口面包”。大家是怎么做的呢?到底哪一种更合理科学一些呢?或是利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大家讨论一下鲁迅先生说的有道理吗?这样一些生活问题的新课导人,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转移到教学中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究,使学生步入“想学、乐学”的境界。
  
  2 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体验中让教学回归生活
  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有效地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生物问题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生物知识,是解决生物问题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例如,在生物新课程教材上是以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产生谷氨酸为例来讲述发酵工程的,但是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其过程及特点。但如果在上课时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情境,譬如,让那些有经历的学生讲述家庭酿酒的操作过程,其他学生讨论补充,那么最终就有可能达到知识生活化的共享:先将米加热煮至熟,待冷却至30摄氏度,加入少许的水和一定量的“酒药”(实际是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合均匀后置于一瓷坛内,在米饭中间要挖一个小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摄氏度),12小时后,酒酿就制作成功了。同时让学生作以下一些思考:(1)先将米煮一煮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冷却到30摄氏度后,才加人“酒药”?(3)在米饭中间要挖一个小洞的原因是什么?(4)发酵坛并没有完全密封,坛内无氧发酵的环境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根据生活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探究如何大规模生产甜酒酿及工业生产的流程。
  以上教学设计积极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使教学生活化,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生活化,在生活化情境中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
  练习是培养学生用生物思想来看待现实问题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生物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生物,用生物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讲光合作用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家有温室大棚的话,如何提高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如果是大田又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样一道生活化的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的智力在解决生活化问题时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就是要将知识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学生的课后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应该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这类自主开放、协调完成的作业可以分为两类:限定主题型作业和主题扩展型作业。
  限定主题型作业的任务要有较明确的表现预期,对任务内容或主题有明确的界定,任务的结构性较强。限定主题型作业大多是经预先设计并指定的,是相对简单的任务。如写一份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报告;通过网络了解并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在讲完“环境保护”这个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分几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下自己的生活小区附近有那些污染,这些污染是怎么形成的,又如何治理呢?并写一个治理的可行性报告等等。
  主题扩展型作业其任务具有较强的主题延伸性,与限定主题型作业相比,主题扩展型作业立题更高,涉及面更宽泛,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创作空间。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信息查询、收集资料、调研考察等。如“本地水域水葫芦泛滥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的主题调研;“当地鸟类的种类与环境条件相关性”的观察研究报告。学生在学习“三大营养代谢”之后,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根据已有知识与当地的饮食习惯,设计一份高中学生全面合理的一周营养早餐食谱;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布置这些开放的、协作完成的研究性作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时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生物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一般要注意:(1)该设计对于完成教学内容的价值,是否符合三维的教学目标?(2)要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来进行设计。(3)问题情境和作业练习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适当的难度梯度。(4)设计要有科学性。同时特别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1 生活化内容选择具有真实性
  知识建构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真实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学生认为老师选的教学内容不真实,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或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缺乏一定的典型性,那么对于这个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知识学生就不太容易接受,达不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效果。所以生活化内容最好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营造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产生冲突;问题必须是具有理智的挑战性并通过努力有可能作出尝试性的解答的。
  
  2 生活化教学要适时、适量
  在追求生活化的课堂上,我们不能只关注课堂活动的外显状态,热衷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热衷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从而忽视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的正常思维程序。那些时髦的看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做法,那些看似生活化的细节,表面上课堂气氛是活跃了,学生是主动投入了,但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一定是有效的。不能为了能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忽略学科自身需承载的教育功能,不自觉地去加进一些与学科教学无关的非学科因素,从而忽视了学科教学的科学与严谨。
  要落实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把生活经验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获得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快乐!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从而构建出和谐、高效的生物课堂。
其他文献
图片能以其视觉力量与文字互补,用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述在于说理,图片在于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心理学实验证实:一般而言,人类要清楚地表达一个信息,语言描述需要28秒钟,线条描绘需要15秒钟,图片描述只需9~12秒钟。
1  一九四三年的江南,已是夏天,淀子里碧绿一片,少年豆子的船儿如一条鱼儿般在湖面上划过,留下一痕水纹,在荷叶下播散开。  一股清鲜鲜的荷花香,在空气中荡漾着。豆子随手捞起一个菱角,咬起来,菱角青嫩得很。就在这时,“啪”的一声枪响,从水的那边传来,打破了六月的宁静。  “啪”,又是一声。几只鸟儿从苇丛里飞起来,扇动着翅膀,向湖那边飞去。  豆子轻轻拂开苇叶,伸头一看,一个年轻人右手臂流着血向这边跑
童年就像雨后的彩虹一样五彩缤纷、绚丽难忘。而有趣的游戏,又如一颗颗小星星,在童年的天空中闪烁着动人的光芒。采撷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便是我们儿童节时玩过的“抹布开花”大作战了。  说到这里,你一定对它很好奇。其实“抹布开花”就是先用水把抹布浸湿,然后由一位挑战者拿着抹布往黑板上一扔,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抹布印子的轮廓细细勾描出来。接着可以让同学们自由想象,猜猜它像什么图案,进行抢答。说得好的同学,将会
从2006年9月起,浙江省高中语文教材,不再使用人教版高中教材,而选用了苏教版教材。笔者教了三年新教材,感触颇多。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的选文呈现方式很新颖,是对传统教材反思后的大胆创新,但新生事物,总会有一些不足,尤其下列几个方面,亟待改进。     一、选文编排方式逆反传统,教学中难以操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为2007年第4版,为表述的便利,具体分析中,简称
经过高三一学期第一轮系统、详细、全面的复习,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二轮复习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与高考成绩有着密切联系。笔者观察到有些教师在二轮复习中,通过不断地让学生考试、做模拟卷,然后教师分析卷子,学生订正错题的循环模式,考前的三四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学生做了大量试题,却没做到考试的那道题,高考成绩还是不理想。这说明高考复习虽然离不开做题,但一味地
一、“联动”的源起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培训者,我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身边的校本研修活动。由于校本研修是在职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水平的有效方法,是体现终身教育思想、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因此,校本研修之树在师训的圣土上枝繁叶茂。然而,当我们从区域的视野审视,发现我们的研修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1)各校培训力度参差不齐;(2)学校单兵
有些歌曲虽然好听,也朗朗上口,但仔细读一读歌词才发现根本看不懂啊!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些歌词。  《江南》:圈圈圆圆圈圈,天天年年天天的我,深深看你的脸。(圈圈圆圆圈圈是什么鬼?)  《青春修炼手册》: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跟着我,鼻子,眼睛,动一动耳朵。(我晕了!)  《花好月圆夜》:月儿高高挂,弯弯的像你的眉。(说好的花好月圆夜啊!)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哆啦: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有了一个可以展示才华、放飞自我、抖出热情、抖出活力的平台,哆啦当然要发挥特长,将这一身控制不住的戏精洪荒之力倾力全出,成为你们的快乐源泉——抖音搞笑达人。让你们早上抖一抖,阳光一整天;瞌睡抖一抖,百倍精神百倍爽;伤心抖一抖,打跑不开心;快乐抖一抖,幸福膨胀停不了……这么可爱、快乐的抖音搞笑达人你们确定不投上一票?來吧,宝贝们,是时候展现你们真正的技术了!抖一抖,你我
“问题解决”,是具有明确的目的,并有认知成分参与的一系列心理操作过程。可以理解为个人在面对问题之时,综合运用知识技能以期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历程[1]。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就是把“知识问题化”,把本源的、固定的、共性的教材转化为学生变化的、个性的、创新的个性认知体系与认知能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2]。该模式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学习
意丝们都听说过“三十六计”吧?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但你们知道吗?有些动物在遇到危险或进行捕食的时候,居然也能灵活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各种策略。不信?那就一起来看看吧!橡皮蟒——暗度陈仓御敌计  在遇到危险时,大多数蛇都会凭借毒液克敌制胜,然而,居住在热带雨林松软泥土中的橡皮蟒并不喜欢靠武力解决问题。  橡皮蟒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的头部和尾部均为椭圆形,且全身覆盖着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