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器官移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目前造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的主要阻碍,是一种可以累及皮肤、肝脏、肺脏、胃肠道等全身各个系统的并发症,其中皮肤是最易受累的器官.目前,皮肤GVH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重度或广泛型慢性GVHD极大地影响受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皮肤GVHD的发病机制,从中找到新的治疗方法非常迫切.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IL)-22、IL-17、IL-6和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在皮肤GVHD的发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够明确.因此,本文就国内外关于这些细胞因子在皮肤GVH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皮肤GVH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小鼠羊水间充质干细胞(AF-MS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获取孕鼠子宫,收集羊水后进行过滤和离心,对沉淀细胞团进行培养并传代.观察AF-MSC的形态,分析AF-MSC的增殖特点,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AF-MSC的表面标志物,检测AF-MSC的三系分化能力及冷冻复苏后的细胞活力.结果 小鼠AF-MSC呈典型的梭形,融合度>80%时会出现典型的漩涡状结构.小鼠AF-MSC传代培养无明显潜伏期,培养2~3 d进入对数增长期,增长速度最快,之后增殖速度减慢,进入平台期.AF-MSC表达干细
学位
目的 探讨儿童肝移植治疗Alagille综合征(ALGS)的疗效.方法 收集12例ALG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LG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肝移植的特点及其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12例患儿均存在JAG1基因突变和典型面部特征,黄疸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在出生后7(3,40)d出现.患儿行肝移植时身高和体质量Z评分分别为-2.14(-3.11,-1.83)分和-2.32(-3.12,-1.12)分,5例患儿严重发育迟缓,4例患儿严重营养不良.12例患儿中8例伴有心血管异常.病
随着终末期肝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肝移植手术作为有效治疗手段,其安全性和疗效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肝移植技术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多年来,经过广大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肝移植技术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研究者们相继开展了劈离式肝移植、无缺血肝移植、异种肝移植、多米诺肝移植、肝切除联合Ⅱ~Ⅲ段部分肝移植的延期全肝切除、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及磁吻合等肝移植技术,为扩大供者池、提高肝移植疗效、改善肝移植受者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本文就肝移植手术技术的探索与发展、创新与改进方面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肝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切除术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肝癌复发以期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迫在眉睫.外科治疗是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包括再次肝切除、补救性肝移植和射频消融.目前,肝癌术后复发提倡个体化治疗,治疗选择应基于首次肝切除时肿瘤情况、复发肿瘤特征、患者基本情况及复发时间等,为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本文对上述外科治疗方案进行回顾和比较,以分析肝癌术后复发较为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旨在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