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在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民间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和保护是政府、民间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民间民族民俗文化极其丰富,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数字化工作也一直是研究热点。文章首先阐述了云南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带给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启发;最后从加快传统数字技术在民间文化数字化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复原保护,加快数据库和信息使用平台建设,以及利用数字技术集成创新促进民间文化产业化四个方面提出云南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技术;云南民间文化;集成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4-092-03
  【本文著录格式】王华,兰晓俐.数字技术在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4):92-94.
  项目名称:地方民间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J2019001402。
  云南是中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6000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还有哈尼族、傣族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人口数均占全国该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621.26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6%。[1]云南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各民族分布为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一个民族只住在一个县(市);同时分布立体,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有很大关系,有居住在河谷地区的,有居住在坝区的,也有居住在高山地区的。由于云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民族特征,云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不断改变,有些民间文化逐渐消失,这一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原有的登记、鉴定、发现、保存的“传统保护模式”在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现实条件下面临严峻挑战。[2]本文针对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首先简要介绍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然后介绍数字技术发展的现状,并着重介绍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数字化趋势,最后提出数字技术在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策略,给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具体数字化方案。
  一、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
  (一)云南民间文化保护形势比较严峻
  云南民间文化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是由少数民族独特的生存条件和历史环境决定的,是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云南地处地震带,地理条件也比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造成许多文物受损,许多档案资料和实物损毁。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原始的劳作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以及居住条件的改变,许多民间手艺、工艺和娱乐项目被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取代,使得传统民间文化面临逐渐消失的困境,甚至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及其生存环境都面临巨大挑战。
  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许多传统民居被造价低廉的简易建筑所取代,村寨的民族特色和乡村特色急速消失。[3]民族文化的流失在改变了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与其存在很强互动共存关系的包括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界丰富资源也逐渐面临流失状态。[4]甚至许多民间文献资料被损毁,因此,分析云南民间文化的特征,研究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方法十分重要。
  (二)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取得一定进展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云南省积极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截至2013年10月,云南省已基本完成三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数据化采集和存储建档工作。[5]目前为止完成了共五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的申请和认定工作,后续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工作任务量很大。
  2007年,云南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同年建成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数据库。2013年以来,在建立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传承人数据库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名录和传承人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工作管理平台,并完成了覆盖全省档案及数据库管理人员的培训,为16个州(市)配发了建设档案和数据库需要的笔记本电脑和单反数码相机,形成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省、州(市)、县(区)三级网络化管理体系。[5]云南省非遗中心成立以后,整合各方資源,建立了一支专业非遗数字化保护信息采编队伍和一支专业的数字化资源管理队伍,进行了多次抢救性数字化保护工作。同时以点带面,逐步培养辐射全省的非遗数字化保护队伍,为云南民间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和保护全面深入地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云南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目前虽然制定了相关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也实现了四级名录申报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信息的数字化,但是这些信息对项目和传承人来讲仍然不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间民俗民族文化甚至是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未能纳入数字化保护体系,偶尔采集的数字化信息也缺乏系统整理。
  虽然数字技术在保护民间文化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云南民间文化分布零散,交通不便,且云南民间文化数字化保护处于探索阶段,对数字多媒体技术认识不足,所以目前的民间文化保护信息中大量信息仍然是以文本和图片的方式记录和保存,音视频、三维立体建模、全息技术等数字化形式的资源不足且质量参差不齐。另外,民间文化数字化保护信息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地在数字信息的具体标准上存在差异。且保护侧重于采集和存储,忽视了网络检索的重要性,导致云南民间文化不能够很好的进行传承,利用率较低。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声乐艺术学科,学习声乐的学生数量也不断不断增加。通过教学实践效果反馈,声乐学生的演唱问题也日渐突出。特别是歌剧新生或登场表演的学生在演唱时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但这其中最多发的是怯场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多发性问题,也是易犯难改的问题,本文将从演唱紧张的理论、声乐艺术的教与学等方面来探究怯场心理问题。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紧张与怯场;心理状态研究  【中图
【摘要】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献英译是信息传递,也是文化外译。本文依据翻译学、音乐学、词源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英语词汇、句法的语体特点,结合实例,探讨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及实现译文的传意性和可接受性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文献翻译;主体性;传意性;可接受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4-076-03  【本文著录格式】
【摘要】艺术概论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广泛,概论抽象,理论性强。单纯的理论讲授和将掌握知识点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会使偏重技能学习的艺术设计类学生对课程缺乏学习热情与兴趣,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当前,后疫情时代和“教育新基建”背景下,新的学习方法与教育模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思考。文章试图在艺术概论教学中,引入人才培养“新基建”对课程的要求,关注和利用教育新基建的技术红利
【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其内涵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意义不谋而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供良好平台,二者共荣互促。文章浅要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从中得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兼有民族教育与高等教育于一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更为特殊,也尤为重要。辅导员通过在自身学习上下功夫、关爱学生上下功夫、培养教育上下功夫,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以期达到更好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三个下功夫;“一对一”帮扶;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4-
如果说王铎是因为降清遭人非议的话,那么,黄道周则是以死殉国的楷模,其人乃烈士风骨,其书若飞鸿舞鹤。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人,人品、书品俱佳。他一生勤于笔耕,著作宏富,后人辑成《黄漳浦先生全集》,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份珍贵的遗产。现存著述有《易》类十三种《、尚书》类四种《、诗经》类五种《、周礼》类一种、《礼记》类九种等,共约140余万字。
“革命话语”作为曾经高度符号化的叙事话语所蕴含的明确的政治倾向性和强大的意识形态宣教功能,使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并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的主导话语形态。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文化土壤的变化使得“革命话语”开始发生转向。在21世纪以来的中国主旋律影视作品中,“革命话语”正鲜明地转向更具普遍性和时代性表达的“国家话语”“民族话语”和“信仰话语”,通过这种转向,“革命话语”的内在精神得以在新的时代继续发挥积极影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下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艺术培养,其中,对于舞蹈的学习也愈发重视,当下,业余与专业舞蹈的推广速度极快,成为全民的爱好,不再是舞蹈专业学生的“特权”,也成了广大青少年甚至是成人的必修课和业余爱好。舞蹈教学是既适应人们爱美爱玩爱运动爱交际的需求,又是富有教育意义的一种健康高雅的艺术活动,而且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就舞蹈的含义和舞蹈教学的意义,舞蹈在日
与传统技术伦理相比,人工智能伦理在研究进路、研究领域、研究层次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原有的以批判为主的研究架构已经不能完全涵盖当今的研究格局。人工智能伦理逐渐形成“外在主义”和“内在主义”两种互补的研究进路,其中,“外在主义”进路主要是对人工智能所引发的社会伦理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并制定相应的伦理规则来规约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内在主义”进路主要关注人工智能的道德能动性以及如何在人工智能中嵌入道德原则,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社会伦理问题。由此可见,“外在主义”和“内在主义”两种进路在治理手段和治理对象上实现了互换,是具
【摘要】新时代赋予高校教育更多的色彩,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逐渐将声乐教学作为高校重要的教学科目,需要高校在进行音乐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思考时代的发展性,不断将声乐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并能够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声乐乐理以及声乐学习目标。高校声乐教师在不断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逐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让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更加具有方向性和策略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