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尘技”之龟息直定功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界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燕市奇人马礼堂更是一针见血道:“气功和武术是一家,武术家之上乘者,都以练气为真。不论内家、外家,气功不得真传,则难以登峰造极。”正如武谚所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他曾写诗道:“气功武术本一家,可惜后学习练差。内外合一含奥义,艺高体健气伸发。”
  在这里,笔者介绍道家上乘气功“龟息真定功”给广大武友,望武友中有识之上,有爱武之心,发大志愿,试一习之。
  龟息(龟吸气潜水,久久始分数次缓缓吐之。龟能长寿,故人效之而作龟息,龟息之法以纳气久闭为难)真定功,据说是清末以后衍生的名称,在《道家·七步尘技·气道》中,原名“玄武真经”。旧传该法分三步修为。
  
  一、潜心入真渊
  
  此法为龟息功的预备功法,趺坐(注1),双手握子午扣(注2)抱脐,宁心静气,握固意守,务使心念不移,久之觉随念降,头手如失,惟觉脐中一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动,此为心已潜渊,第一步功成。
  
  二、潜息入真渊
  
  此为龟息功的修为功法,趺坐,同上式,伸颈鼓鼻,吸气人腹,量足八分,不得吸足。气入脐腹后,心念下移,潜入真渊,宁心集觉,住息久持。住息之时,初可数息,亦可观空,久之则可顺其自然。住中若觉气息渐憋闷,此系气息上浮,欲抢气道而出,感觉亦随之上移,故感到胸咽憋闷。气尚未急,解脱之法,只须心念下潜,小腹放松即可。因小腹逼紧,气即上逼;小腹松宽,息亦下降。加以心念下居,感觉随之下行,憋闷自然消失。此法初时较难做,气息会一再上浮,反复降潜,久之自可。如觉气充不足,腹中火热,实不可耐时,便引颈吸气一口,又复如前闭住。气极时,便可缓缓放气,放气少许,又复闭往下沉。极时又出气一口,直须气极不可耐时,方自出气调息,呼吸平匀,再行纳气闭息。闭放一次,谓之一息,修炼少则一息,多则七七(四十九)息。待修至息潜真渊,如如不动,不急不憋,久久安然,谓之息已潜渊,即为第二步功成。
  
  三、潜息定真渊
  
  在上两步功成的基础上,纳降气息,藏心于真渊,守定心知觉感,不使浮动,若渐渐心息两忘,惟有一灵知感存于灵根(脐内中空之窍),久久不动,渐人大定,此即真武定。真武定为龟息上乘功夫,习之不易,成则必有先天之得,有坐式和侧卧式两种。在修“定境”时,由于真气前引、藏心纳息之故,常见身体前俯,双掌重叠枕额成龟卧式,此为“真武定”正式,对气机的修为大有裨益。
  注解:1.趺坐:初学此功者,先以“人盘坐”为宜。即两腿交叉成“人”字形的自然盘膝坐法。习惯后,可接练“单盘坐”。即以左脚背搭于右腿或右脚背搭于左腿的半跏趺坐。最后可搭“天盘坐”,即坐时将两只脚背搭于左右大腿上,谓之全跏趺法。学者也可长期以“人盘坐”为主,但传统的做法都以全跏趺坐为主。
  2.子午扣:是左手拇指弯曲掐在左手中指午位(最上端),右手拇指由左手拇指、中指圈中插入,掐住左手无名指根部子位,右手中指在左手无名指外相对掐住,两手相抱放在小腹前。
  注意事项:
  1.练功时,须独居一室。无条件时,必须避开他人,以免别人影响自己练功。
  2.练功时,关闭门窗,以免邪风侵袭。
  3.练功场地应尽量少放东西,并保持干燥。
  4.练功场地不得设在热闹的地方,以免练功时使人心神不定,气色难安。
  5.练功的最佳时间是在子时(即每天深夜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如果无法坚持,也可改在晚上或早晨练功。
  6.练功前后半小时,不得进食任何食物或饮水。
  7.练功前,排净大小便,有益于内气行走,充盈腹内。
  8.平时少食或不食各种有刺激性的食物,多食蔬菜或水果。
  9.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不吸烟,饮食起居要有规律。
  10.练功时要做到勿忘勿助,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11.必须持之以恒,不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练功初期及练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本身会出现去清留浊的现象,这是身体向好的方向转变的开始,坚持下去,自然会出现气贯阴阳的功境。这就是所谓“三华聚顶,五气朝元,一气循环,如环无端”的太极妙境。到此地步,武友修习任何武术门派的功夫皆可事半功倍。同时,修习本功还必须注重道德修养,以免“亢龙有悔”,切记,切记!
其他文献
古都洛阳位于少室山下,洛水之滨,这里是中原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自古以来民风彪悍,文人武将交相辉映。洛阳紧邻少林寺,与陈家沟也相去不远,南临武当山,同时又是心意拳的故乡,几大拳种争鲜斗艳,傲放于华夏武林。受此武风的熏陶,我自幼就爱武成痴,在上世纪60年代末跟随名师习拳练武,打下很好的基础。由于经年累月的训练,我的身体素质非常好,青年征兵时期特招进入侦察兵的行列。我们所在的部队,是
期刊
张之江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沧州地区,受武术的熏陶,自幼热爱武术。清末,洋枪洋炮输入中国,因而武术的实用价值大大降低,遭到社会冷落,武林英杰无用武之地。  民初的统治者为防止练武之人造反,一度禁止练武,武术运动渐被淘汰,一些武术家流落乡镇,卖艺求生,处境极为悲惨。  这时,沧州地区出了一位辛亥革命之士张之江。他不畏强暴,挺身而出,立志把武术复兴起来。他提倡武术的动机有三个:第一,由于统治者不提倡,不支
期刊
一、削烂苹果    王芗斋是李紫剑先生在《狂生谈拳录》中抨击较多、力度较大的武林历史人物。李先生认为,王芗斋是有证可考的叛徒、汉奸。认为所有有关大成拳抬王都是大谬不然。大逆不道,缺乏起码的道德判断意识。而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几年来的武学刊物与武学著作里凡是涉及到大成拳时,“王芗斋”三个字便不时地闪耀着,他被人们以宗师之礼推崇与尊重。这便构成了一个矛盾,一种疑惑。我没有去考证王的这段历史,现在我假设李
期刊
《精武》武苑,时有佳作闪烁蹦出。如同洛阳牡丹之姚黄魏紫,奇色异香,令人赞羡;又如同滚滚长江之奇观,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本年第6期刊出有关李品银的系列文章,事理奇绝,德艺双馨,其文信息奔涌,其人于武、于医,均是世界一奇,人间一谜。读之可开人心胸,增人见识,激人思绪。砺人意志。读后掩卷而思,浮想联翩,夜难以寐,故披衣而起,提笔挥就刍议一则,试解其谜,以求其教。    一、太极难打在何方    且
期刊
编译 张 红  对蹲伏攻击的防御    歹徒蹲伏着接近李小龙(图1),这是不寻常的一种攻击方式。李小龙随势侧踢歹徒的前腿膝盖处(图2~图4),使他跪地(图5),随后向前揪起歹徒的后衣领(图6),把他拖倒在地,以脚后跟踩踏其面部(图7,图8)。  评论:李小龙在半自卫系列中介绍了这种反击,因为一些武术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准备这种基础的技巧。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还会教导学生在对手倒地时即停止攻击。但是李小龙
期刊
编前言:自古武林有“棍为百兵之祖”的说法。宋、明时代,棍术臻于大成,《中国武术史》(习云太编)记载:“在几十家棍法中,较有名气的首推俞(大猷)公棍。”何良臣说:“棍法之妙,亦尽于大猷。”戚继光也很钦佩俞大猷的《剑经》,他说这是“短兵用法,千古奇秘”。其实,《剑经》写的是棍法,而不是剑法。  习云太所著《中国武术史》记载:“与俞公棍齐名的少林棍,也曾受过俞大猷指点……俞大献在行军中访过少林寺,见寺僧
期刊
李书文,字同臣,沧州东南乡盐山王南良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后成为职业武师。  李书文出身农家,家境贫寒,身材矮小不到一米六,双手过膝,机警过人,聪颖异常。自幼对武术特别痴迷,但许多武师都嫌李家贫困和李本身个子小不愿意收李为徒,遂决心拜名师一定要学出个样来。李书文到沧州武艺极盛的罗疃去学艺,拜八极拳第四代武豪黄四海先生为师,并得师爷张克明指点,李书文的师叔(二师父)张景星(字拱辰)非常喜
期刊
事情还得从成吉思汗征召道教全真教派首领丘处机说起。公元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因为听说隐居山东半岛栖霞县的丘处机颇习长生之术,便命近臣扎八儿、刘仲禄持诏前往征召。年逾古稀的丘处机大约是看到了蒙古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入统中华,所以一反常态,毅然应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这位长春真人与他的十八位弟子终于抵达雪山,见到了威振大漠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当时正忙于西征,所以除了关心有无长生不老之药,还真诚地向
期刊
上海不仅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众多武术汇集之地。自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办了国术比赛以后,随着各地武术家来沪,许多拳种由此而扎根于上海。目前上海流行的拳种(笔者亲见)有山东查拳、十路弹腿、十二路精武谭腿、华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花拳、沧州六合拳、少林大红拳、少林腾云门、少林心意门、少林十三抓、关东拳、太乙门、蜀中松溪内家拳、太极拳(包括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形意拳(河北、山西
期刊
有文治者必有武功,此乃中国传统文化之名言,亦为显示上古之世,文武合一之名训。然所谓武者,即止戈为武之意,以威杀而止残杀,以奋战而达非战,实为护生仁术之功德也。但武学约有分为广狭两畴。广义之武,即为军国大防兵法战阵之学,必以戒慎恐惧,好谋而成,乃至以器械搏斗,所谓执兵戈以御社稷是也。至于任侠尚气,睚眦必报,流血五步,在所不惜者,已非尚武之大义,徒为匹夫之勇耳,犹所不豫焉。然皆立基于强身健体,养志率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