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街头制歹徒技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nail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 张 红
  对蹲伏攻击的防御
  
  歹徒蹲伏着接近李小龙(图1),这是不寻常的一种攻击方式。李小龙随势侧踢歹徒的前腿膝盖处(图2~图4),使他跪地(图5),随后向前揪起歹徒的后衣领(图6),把他拖倒在地,以脚后跟踩踏其面部(图7,图8)。
  评论:李小龙在半自卫系列中介绍了这种反击,因为一些武术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准备这种基础的技巧。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还会教导学生在对手倒地时即停止攻击。但是李小龙觉得,你必须确定对手无力还击时方可罢手,否则他们的反扑将会是致命的。
  


  
  对相反方向用拳直击的防御
  
  从鸟瞰的角度来看,李小龙仅用了简单的一招,就瓦解掉了歹徒的攻击(图9,图10)。当歹徒向前移动,试图施展一记右手直拳时,李小龙用前腿猛踢他的腹股沟(图11)。
  评论:许多空手道学校教学生在阻挡一次或是几个回合后再反击,但李小龙认为,迅速的回击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力,就像他做的一样。要想做到这一点,你的动作必须比攻击者要快。
  


  
  对摆拳的防御
  
  对于偷袭的摆拳(图12),李小龙有足够时间进行反击,因为他从歹徒的移动上看出歹徒的进攻方向。在歹徒出拳前,李小龙把体重移到后腿,前脚侧踢歹徒胸部(图13,图14)。
  


  
  对勾拳的防御(一)
  
  歹徒用右拳攻击李小龙(图15,图16)。李小龙避开攻击,以手指戳向对方眼部(图17)。
  
  对勾拳的防御(二)
  
  当歹徒用右拳攻击时(图18,图1 9),李小龙顺时针方向转动自己的臀部,把身体重心平均分布在双脚上(图20),在不阻挡攻击的同时用手指戳歹徒的双眼。李小龙出手和位置的变换,使歹徒击出的拳失掉了原有的目标。
  


  
  对勾拳的防御(三)
  
  歹徒用右拳攻击(图21,图22),李小龙转动臀部,体重移到后腿(图23,图24),前脚侧踢歹徒的腹股沟。
  评论:这一类挥臂攻击很容易看出攻击点,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击。对于勾拳,李小龙演示了两种指戳反击。三种反击中,他更喜欢这两种,因为不需要做出移动。
  


  
  对于环抱攻击的防御(一)
  
  像这种用摆拳偷击后又欲环抱住你的攻击,李小龙是有足够机会来反击的。当歹徒上前试图抱住他时,李小龙后撤一步,同时前踢歹徒的面部(图25~图27)。
  
  对于环抱攻击的防御(二)
  
  当歹徒欲抱住李小龙时(图28),他立刻后撤一步(图29),抓住歹徒的头发和手(图30),把他拖倒在地(图31~32),然后用歹徒自己的冲劲把他翻转过来(图33~35),用脚踩向歹徒的面部(图36)。
  评论:李小龙认为半自卫就意味着你可以用任何招式摆脱自己位置上的不利,或者只要能保护好自己,就不惜用任何方法。在打斗中,他很少揪对手头发,可是在这里他想告诉大家,这种反击同样很有效果。
  


  
  对于环抱攻击的防御(三)
  
  当歹徒突然袭来时(图37),处于后面的腿向后滑(图38),双手锁住他的脖子(图39,图40),然后前脚向后撤(图41),双手不放松把歹徒别倒在地(图42)。记住速度要快,同时防止歹徒攻击你的腹股沟。
其他文献
名称与意义    小念头,过去亦别称“三拜佛”,但仍以前者的名称流行。所谓“三拜佛”者,是由于再次“古式”套路中有一摊两伏的动作;而已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状的护手作为收回身前的动作。但由叶师及现实所传者,多为“一摊三伏”之法,故以不算三拜佛已。  以“小念头”作为詠春第一首拳套之称别具含义。当一名初学者启蒙之日,教者会以告诫的语气对他说:“小念头不正,终归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  小念头者,是
期刊
流传于山东菏泽地区的曹州梅花拳,长期流传着“梅花拳在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变革才日趋成熟”的说法,现介绍如下。  1982年至1985年,国家体委号召对武术作为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当时菏泽地区著名的拳师冯天民(梁山县人,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之弟子杨培考整理了梅花拳的渊源。杨在资料中称“梅花拳有四次变革”:第一次变革,始于公元前213年。有七位兄弟结为莫逆,老大董发利(董发道长,河南开封南五里董子庙人)习杆
期刊
余拳是一种神奇的拳术,我曾经与它的传人有过几面之交,并且接触到一些关于余拳的基本知识。说通俗一点,就是知道了一些“皮毛”吧。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并没有真正学会余拳,对于一个爱武之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当年和我一起学过一点余拳的朋友已去世多年,而那位余拳的传人更不知隐居何方,不知这门特殊的武功有没有重新“出土”的机会,让世人,特别是爱好武术的人们能够真正了解它,学习它。  1983年,
期刊
《庄子》中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纪湘子为国王驯养打架的公鸡。十天后,国王问:“驯好了吗?”纪答:“还没有,它们正狂躁呢。”二十天后,国王又问,纪答:“还不行,有点响动,它们就不踏实。”三十天后,纪回答国王:“还差点,它们还总爱东顾西盼的。”过了四十天,纪才点头说:“好啦,它们已经沉稳不变,看上去如同木鸡一样呆了。”果然,拿这些鸡去参加比赛,对手没有不失败的。  看来,“呆若木鸡”原本并非一个贬义词。
期刊
练武之人,必须遵守一个礼节——武礼。习武人见面互相打招呼,都应该做这个动作,表示互相恭敬。  一、抱拳礼: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右手握拳,左手拇指屈拢,四指并拢伸直成掌。双手从体侧向胸前合抱,两前臂微内旋,两臂撑圆,平举于胸前,左掌心贴于右拳面,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受礼者。此礼为晚辈(学习者)向长辈和教师行礼的方式,现引申为习武者之间不分长辈、晚辈的武礼。  二、注目礼: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目视受
期刊
万籁声老师所传承下来的自然门武术,一门三杰之所以名扬武林,却传播不广,有其特定的因素,除了苦练,还要有明师、还要博学、还要有环境的磨练,除此之外还要精悟道家理论。  自然门始创于清徐老始祖。徐老始祖博学武术之内外家,并饱读《四书五经》,精研老庄学说,在其坎坷的求学生涯中磨砺功夫,最终结合道家理论,去其套路之繁琐,淬炼出以“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的16字真言为总诀的武术之精华——自
期刊
古都洛阳位于少室山下,洛水之滨,这里是中原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自古以来民风彪悍,文人武将交相辉映。洛阳紧邻少林寺,与陈家沟也相去不远,南临武当山,同时又是心意拳的故乡,几大拳种争鲜斗艳,傲放于华夏武林。受此武风的熏陶,我自幼就爱武成痴,在上世纪60年代末跟随名师习拳练武,打下很好的基础。由于经年累月的训练,我的身体素质非常好,青年征兵时期特招进入侦察兵的行列。我们所在的部队,是
期刊
张之江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沧州地区,受武术的熏陶,自幼热爱武术。清末,洋枪洋炮输入中国,因而武术的实用价值大大降低,遭到社会冷落,武林英杰无用武之地。  民初的统治者为防止练武之人造反,一度禁止练武,武术运动渐被淘汰,一些武术家流落乡镇,卖艺求生,处境极为悲惨。  这时,沧州地区出了一位辛亥革命之士张之江。他不畏强暴,挺身而出,立志把武术复兴起来。他提倡武术的动机有三个:第一,由于统治者不提倡,不支
期刊
一、削烂苹果    王芗斋是李紫剑先生在《狂生谈拳录》中抨击较多、力度较大的武林历史人物。李先生认为,王芗斋是有证可考的叛徒、汉奸。认为所有有关大成拳抬王都是大谬不然。大逆不道,缺乏起码的道德判断意识。而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几年来的武学刊物与武学著作里凡是涉及到大成拳时,“王芗斋”三个字便不时地闪耀着,他被人们以宗师之礼推崇与尊重。这便构成了一个矛盾,一种疑惑。我没有去考证王的这段历史,现在我假设李
期刊
《精武》武苑,时有佳作闪烁蹦出。如同洛阳牡丹之姚黄魏紫,奇色异香,令人赞羡;又如同滚滚长江之奇观,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本年第6期刊出有关李品银的系列文章,事理奇绝,德艺双馨,其文信息奔涌,其人于武、于医,均是世界一奇,人间一谜。读之可开人心胸,增人见识,激人思绪。砺人意志。读后掩卷而思,浮想联翩,夜难以寐,故披衣而起,提笔挥就刍议一则,试解其谜,以求其教。    一、太极难打在何方    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