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几点问题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y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9-01
  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从2004年第一版以来,虽经过多次修改,每次均能发生一点小小的变动,但有几个小问题一直不能使笔者释怀。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与大家探讨。
  一、水稻恶苗病中的相关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53页第3节其他动植物激素中“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作为引入本节内容编者引用了水稻恶苗病的现象。这部分内容作为赤霉素的发现过程放在节首本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可能会引起学生两种误解:一是由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是植物激素,二是认为由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水稻恶苗病的由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究竟属于什么?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因而水稻恶苗病不是由植物激素引起的。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我为施加的,因而引起水稻恶苗病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查阅相关资料后得出二点结论:一是本小节的内容是赤霉素的发现过程,主要是一位日本科学家黑泽英一在1926年用赤霉菌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处理无病水稻,产生了与染病植株相同的徒长现象,这提示赤霉菌中有促进水稻生长的物质,发现了水稻恶苗病的现象。另有二位日本科学家薮田贞治郎和住木谕介1938年(注:不是教材中的1935年)从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鉴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赤霉酸。二是若作为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则缺少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发现的过程。即1956年C.A.韦斯特和B.O.菲尼分别证明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类似赤霉酸的物质。
  二、一道种群增长曲线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85页选择第3题: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 )。该题的答案在《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中给的答案为C(S型曲线)。
  但笔者却不这么认为,而觉得是答案D(J型曲线)。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用酵母菌酿酒的通气培养阶段是营养充足的适宜条件,“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这是一个短时间内,完全符合J型曲线的条件。二是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5%的营养是用来培养酵母菌,95%的营养是用来发酵,而不是S型曲线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三、一道遗传题的计算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第13页第2节练习二的拓展题的最后一问:(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___种,数量比为____。本题在《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第27页中给的答案为:(3)YyRR或YyRr;2或4;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皱粒=1:1;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对于该道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认为遗传题的答案不可能出现或者应用概率来计算。其解释过程为:由前题可知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且两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1/3YyRR与yyrr杂交得后代1/6YyRr和1/6yyRr,2/3YyRr与yyrr杂交得后代1/6
  YyRr、1/6Yyrr、1/6 yyRr和1/6yyrr。综合可得杂交得后代的基因型及数量比为2/6YyRr、1/6Yyrr、2/6 yyRr和1/6yyrr。即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另一种观点是认为该题强调的是“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对于一株来说,就有两种可能的基因型即YyRR或YyRr,结果就会出现两种表现型和比例。也就是说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
  笔者认为最好是将教材中的“一株”去掉。这样做为自由组合内容讲完后的练习题能够体现出概率的问题,同时也免去了不必要的争议。
  以上三个问题仅是抛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以取得最为合理的答案,以便于教学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导学案教学”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可。但由于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一课一案”的实效性更值得研究。本人在“学案导学”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1+3小单元大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得到了较成功的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1+3” 小单元 大学案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学科学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任务,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是值得科学老师深思和实践的。 Primary science teach
口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本文介绍了“口诀记忆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中的应用及体会。 The pro
提出一种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新型楼板.楼板下层为结构层,上层为建筑层,建筑层在装修阶段浇筑,结构层楼板和梁在工厂一体化制作.梁全部隐藏于楼板中,建筑隔墙位置不必与梁对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设计问题要给学生以适当的负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过易和过难都不好,设计的问题要遵循“让学生跳跳, 才能摘到果子的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问题设置 生物课堂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3-01  著名学者陆九渊曾言道:“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有效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剖析,学会合作。这不仅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更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 而要做到这些,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创设基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学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模式的探索可以更好地进行行业预测和展望。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动中国高速铁路装备“走出去”并带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加速转型已成为本届
在本校课堂改革中,我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的规律与因之而成“教”的规律。以“生本”为出发点,践行归于生本、远离形式、充满个性与活力的“30+15”课堂。 In o
【摘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老师和学生内心,追求高三化学课堂复习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2-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些通过挤占非高考课程教学时间,牺牲学生休息时间等手段来“提高”
【摘要】《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化学教学为了探索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加强《新课标》解读,明确科学素养的涵义,明确与科学素养相匹配的化学教学目标体系,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形成科学基本观点,掌握科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关键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