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感悟中国文化的源头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er_hf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见,祖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1969年入伍,历任侦察大队长、师参谋长,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战役战术研究部军队指挥研究室主任,师长,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少将。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六届维权鉴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理论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教师书画院名誉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书协名誉主席。主要著作:《中国书法艺术通论》、《毛泽东兵法十三篇》、《各国国防概观》、《现代军事训练评估》、《孔见书法集》、《八桂流韵——孔见咏广西诗书集》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近和夫人一起登庐山消暑,漫步在白鹿书院古贤探究学问的圣地时,不禁又一次感慨明代大儒朱熹这首诗句中所包含着的至善妙理。在庐山上和朱熹有着同样感悟,做着同样的诗句,给我们有同样启迪的不仅仅有朱熹,还有苏东坡这位文豪,他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登庐山名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给了我们相同的感受。诗人们在这紫烟深处、飞流千尺的丽景之中,用诗句告诉我们,要真正看清庐山美景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到源头、到山中。而且,这同样是他们在庐山寻到的读书悟道真谛。
  东方文化,不论印度佛教还是中国儒学、道学,其形式都是神圣的、集智式的。也就是把众人的思想集中在一个圣人的名下,集中集体智慧共建一个博大的理论体,使之形成绝对真理,然后让求学者在顶礼膜拜之后,再到书理之中终究其境。这与西方学院式的民主教育有所不同。西方教育是发散式的,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批评中发展。由此,东方文化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祖师的经典是五百罗汉、七十二贤人甚至三千弟子凑起来的,那么祖师究竟是怎样认识的,这中间该不会有道听途说、添枝加叶的伪论吧。如此,在不断的激烈辩论之后,就有了进山寻源的强烈需求。然而,源头究竟在哪里呢?难道祖师真的那么伟大,在几千年前就为后代提供了所有的道理吗?对此,佛教的祖师只是拈花一笑并不言语,他要你自己去感悟。
  我们今天在学习国学时,老讲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实,中国文化的源头并不在这里。早在三皇五帝夏商周,就形成了系统的史官文化。以尧舜禹为代表的思想修为,则是孔子、老子求学的先师,甚至周公旦都是孔子竭力维护的典范。一个民族的文化总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不断变化、发展和丰富的,这是社会实践对于人类知识的推动。一个具有统领作用的文化思想理论体系,如孔子儒学或老子道学,都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社会的需求。儒学和道学两个学派的理论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也绝不是孔子和老子之间的华山论剑,而是社会统治者的权衡选择,当然,他们也是背后最大的推手。儒学和道学都是植根于史官文化基石上的凝合体。东周末期,礼崩乐坏,征战频繁,任何理论都于世无补,儒学于孔子、道学于老子不过是先贤文化的一种传承,知识分子的一种冀希,诸子百家强国治军之策,成就了七雄,造就了一统,接下来大国长治久安,便带来了庞大而深邃的经学理论的繁荣。然而,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再好的道理都需要践行,不然便是那“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从来不读书”。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一统江山的建立,主要不是经学理论,而是法治和方策,乱世治国、强兵征战,非诡道奇策而不能致胜。这方面的法理都归根于老子道家的阴阳学说。可是,统治者为什么最终放弃了道家而选择了儒家呢?我以为根本原因是,道家的理论更多是帝王将相用的东西,属于统治术,而儒学的理论则多为伦理道德规范,属于被统治者的人伦道理。所以,统治者当然不愿意让百姓都变成权谋家,而要求百姓成为上治下愚逆来顺受的草民,这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思想文化的本质属性。
  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人类文明已经登上了新的高峰,并且还在进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过去一百多年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辉煌,不仅使我们认识到儒学道家之争已毫无意义,也看到了东西文化的此消彼长。今日之山乃彼山,今日之水乃彼水,没有哪一个理论先贤能够解决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情形。古人读书的方法是寻源探境,我们今天的任务是追梦逐新,在经历了无数的是非曲折之后,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峰,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要回头,坚定前行。
其他文献
春愁阳光盛开了。你在眺望,远方的人儿骑着骏马,带着一支春天归来。其实此处,早已春来花开。只是远方的良人所给的春天,才能让你青笛响耳。为此,你在百花深处,手抚丝竹,一词
一你在荒凉的天幕上奔跑,云朵上的露水,打湿你美丽的微笑。前方是一片梦幻的高地,你要在花香中去寻找淡泊的人生。你是那样的温柔娴淑,如一池明镜秋水,一尘不染。尽管在狂风
一截旧景三月,是人间的一个摆设。旧风景开了一遍又一遍;花骨朵冐了一春又一春。你遇见的人,没有一个 A section of the old scene in March, is a display of the world. O
十五年前的一天下午,十岁的小丹尼从校车上跳下来,蹦蹦跳跳地向家走去。还有几天就是圣诞节了,他想,今年的圣诞节爸爸会给自己买什么礼物呢?“你好,小朋友,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一梦中,一直有一些事物,美得叫人落泪,比如那一片野菊。我一直不能够想起,我是在哪里看到的那一片白色的野菊,满满一田野的野菊,满河堤的野菊,满山坡的野菊。我坐在车子上,风
春天的心如草的荒芜,随便地踏出门去,美丽的东西到处可以捡起来,少女的心情自是不能说的。天上的雨点常是落下,而且不定落在谁的身上,车上的邂逅多是不相识的,含情的眼睛未必
闭上眼睛,感受宁静,凝视那生活中的一份美好,倾听那生活中的一支妙曲,看岁月静好,阳光依旧温暖如春。走在路上,感受着微风吹过脸颊的清爽,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去体验宁静。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要
中国文化对“淡”之味情有独钟,崇尚淡味养生、以淡潜情、淡以明德、淡雅为美、淡定智慧。在社会日趋急功近利及豪奢浮华的当下,“淡”字犹如暮鼓晨钟,提醒我们静心品味生活
文物作为历史中人类活动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同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文物,对我国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