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中如何对幼儿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使幼儿从中不断地产生进取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要做到:客观性的原则教师在评价时务必做到遵循;教师在评价时所采取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解也是评价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幼儿教育 幼儿行为 评价
  Bloom认为:“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其实评价就是指,通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
  幼儿是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我的肯定或否定。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进的勇气和向上的信心。那么,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评价趋向正确,并使幼儿能从中不断地产生进取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呢?下面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幼教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客观性的原则教师在评价时务必做到遵循
  在幼儿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评“好孩子”的情景:老师说:“小明这星期吃饭很乖,上课会回答问题,和小朋友也很友好,應该给他评‘好孩子’。”再“民主”一些的做法,便是让似懂非懂的小朋友表决一下。这种面面俱到的评价,看似公正,其实是最容易伤害幼儿的。因为教师费心挖掘那么几个“好孩子”,却忽略了大部分幼儿在同一时间里的努力。一个孩子也许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可在另一个方面却进步了。而老师却在求全责备,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孩子如果经常处在这样的评价之中,就会失去信心,甚至会不在乎地说:“我反正评不上好孩子的。”
  客观的评价,应该看到每个人的进步,对每个小朋友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与恰当而及时的评价。这倒不是说给每个人都评上“好孩子”,那样的话,又是另一种表现得“不公正”了。正确的做法应该将目光顾及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比如说在小班阶段评小红花,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进步,就应给与鼓励。一位小朋友主动扶起摔了一跤的同伴,就可发给他小红花。一位小朋友尝试着自己扣好了扣子,也可发给小红花;一位小朋友上课发言很积极,同样可以发给他小红花。小红花不应成为十全十美的标志,而是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明的一种肯定态度,它能使幼儿不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评价是针对幼儿个体的行为的,不能轻易地把幼儿放入群体中与他人作比较。如果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进步与比他强的人相比,那么他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着眼于与他自身相比,时时处处让他在老师的帮助下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且这样的评价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每个孩子在各种场合都有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这种情形下,幼儿往往会表现得劲头十足,他得到一次表扬,就期望得到第二次。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一直支持他向成人所期望的方向努力。
  二、教师在评价时所采取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认识是很直观,具体的,如果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评价很难在幼儿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配合语言来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采用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了,因为从小班到大班,幼儿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走向成熟的,使用单一的评价手段势必会减弱对幼儿的吸引力,从而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
  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比较乐意接受小红花。小红花是一个实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在受到老师肯定的同时,他可以拥有它。这使得肯定的评价更为直接,更为有力,幼儿以后就乐意重复受到肯定的评价行为,从而使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中班幼儿对小红花的态度就不那么热情了。如果此时继续沿用小班的评价方式,幼儿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并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因此,在中班阶段,改换一种评价方式,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成长的一种肯定,他们是乐意接受这种改变的。到了大班,幼儿的眼界显然比小、中班幼儿宽多了,思维也更活跃,他们爱想问题,爱探求未知的世界。如果能利用他们感兴趣、向往的事物来作为评价的手段,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我们班,小朋友对地球仪特别感兴趣,热衷于认识全国各大城市,就采用“小飞机飞向北京”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飞”过一座座城市,最后“飞向北京”。这种形式果然大受欢迎,“小飞机”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幼儿。孩子们对飞行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他不断努力,受到教师肯定的过程。面对这样的过程,孩子们会做出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努力。
  三、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解也是评价的重要环节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习惯于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整体的评价。这实在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方式。而我认为,对幼儿的行为要做分解,分解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毛病是常犯的,哪些是偶犯的,甚至是无意中犯的;还有哪些行为看得出有孩子的主观努力,这样,教师就不会去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只有教师清楚明了了,才会使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错了,要改正;哪些事情做对了,要坚持;哪件事情是无意中发生的,下次要注意了。这样的评价即客观、公正,又使孩子容易接受,并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对幼儿的表现作笼统的评价,很容易掐灭他们努力的火花。有时候,孩子一天的努力,会由于自己偶尔一次的淘气而告失败,本来期盼着表扬,会以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告终。这样的评价就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总之,学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技能,而且它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对教育的效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高中三年中,我们关注过高一、高三,唯独高二人们最容易忽视了。其实,高二才是高中三年最关键的时期——一个转折的关键期!  今年我正好是高二的班主任,而且刚接手不到2个月,下面我就这个班级的事情谈谈学生的养成教育问题。  这个班级高一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1、纪律方面:①上课迟到现象严重。上课铃声打过之后,教室里还空一大片,老师都上上课了,学生开始陆陆续续的走进教室,而且说说笑笑,手里拿着各种零食。②
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5-6岁是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这些策略包括:榜样示范,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创设平台,提供幼儿合作的机会;指导学习,掌握与人合作的方法;家园同盟,共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合作能力 大班幼儿 培养策略  《3-6岁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统帅,是和谐班级的创建者。班主任应讲究工作艺术,走进学生心里,为人所信服,才能带领一个班级大步向前。  一、班主任必须具备极高的个人素质  1、渊博的学识。一个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學业精深,专业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素质、能力突出,才能灵活驾驭课堂,讲课妙趣横生,时刻和学生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进而发展学生思维。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育人方法,不光要掌握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妇女究竟是怎样理解和接受处于支配地位的阶层所传播的文化信息?世界妇女可以为创造新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作出哪些贡献?作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对于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对于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認识上体现“爱民”,在工作作风上体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决定品质,行为形成习惯。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老师们只有抓好这一环节,孩子们才能茁壮健康成长。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踏进校门,尤如一张白纸,这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行为知识很淡薄,再加上父母长辈的无限宠爱,使得这些孩子有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他们自律性差,随意性强,无自立能力
【摘要】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思想方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学业及身心的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工作纷繁而又细致,这就要求我在班集体的管理上需要不断开动脑筋,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工作 经验 建议  引言  班主任是一个班管理者和领导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班级确定好成绩的关键要素之一。要想
血管内皮素(ET)在中风急症中的致病作用文献已有报导, 但降纤酶对2型糖尿病(DA)合关急性脑梗塞(ACI)的ET与血高凝状态的变化及影响却甚少。该文旨在研究蛇毒制剂, 尤其是目前国
【摘要】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只要我们用“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就能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少先队工作中,我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用心制订每一个细则,耐心辅导每一位队干,真心赏识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个队员,虚心听取每一个建议,使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工作。  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理也理不清,做也做不完。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