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作?杰作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耻混蛋》正如昆汀其他的作品一样,喜欢的人非常喜欢,讨厌的人无比讨厌。或者说,在推崇者眼中,本片那些令人击节的优点会顺理成章地成为批驳者眼里显而易见的缺点,反之亦然。例如,昆汀式的大段对话在批驳者眼里会显得无比冗长,拖缓了节奏,使人昏昏欲睡;而在追捧者眼中,这些对话充满了奇妙的观点,也彰显了人物性格,增添了戏剧张力,继而衬托出表演的优秀。再例如,昆汀那些即兴式的补充与解释(诸如解释胶片易燃,指出戈林等)在推崇者看来非常有趣,充满了黑色幽默,虽荒诞不经,但依旧与剧情相连;而在批驳者看来,这些插曲一如整部电影的内容一般,不知所云,乱七八糟,过于随意而不够明确……如果还要举例子的话,你会发现还有很多。在我看来,这样的情况极其正常。所有带着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都会面对如是的问题。对于像昆汀这样的导演来说,他更在乎的是保持与展现自己的风格,而非思考面对不同评价时的举措。可以说,他一向是个“自私”的导演,在自己的电影里恣肆随意,难以预测。但也正是这一点,成就了昆汀·塔伦蒂诺。所以,无论是推崇者还是批驳者,都无法否认一点,那就是昆汀的作品个人风格明显而强烈,从电影一开始就打上了“昆汀出品”的烙印,至始至终,难以磨灭,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这部《无耻混蛋》,我认为它无论在风格上,还是内容上,都很好地继承了昆汀之前作品的特点。叙事奇巧,情节出人意料,自恋而古怪的人物,对话漫长,瞬间爆发的腥风血雨,各种荒诞突兀而幽默有趣的即兴插曲……毫无疑问,这是部彻头彻尾的昆汀作品。如果将之与《低俗小说》、《落水狗》与《杀死比尔》比较,你会找到无穷无尽的相似之处。但相似只显示风格上的连贯,并不意味着落入巢臼或了无新意。在我看来,《无耻混蛋》是昆汀独一无二的作品,不仅存续了既有的个人风格,还拥有了不同以往的特质。
  昆汀作品的叙事向来喜欢玩花样,从不规规矩矩,一线到底。《落水狗》是多角度叙事,《低俗小说》更是创造了伟大的“弧形叙事”,《杀死比尔》的叙事看似只是简单地以“新娘”为视角,但实则也夹杂着倒叙、闪回等手法。而这次,在《无耻混蛋》中,昆汀使用了双线叙事结构,并将全片划分为五个章节。
  可以说,昆汀这次的叙事不仅极富特色,还拥有了一定的严谨性,呈现出清晰明了而又极具动感的律动之音。如果说《低俗小说》强调了叙事的形态性,那么《无耻混蛋》就凸显了叙事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与叙事结构互相衬托,让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在情感上逐步上升,最终体验到戏剧的爆发力。引人入胜,又回味无穷。
  其次,是主题。要归结昆汀电影的主题,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逆袭。《落水狗》是“粉先生”的逆袭,《杀死比尔》是“新娘”的逆袭,新作《被解放的姜戈》是黑人逆袭白人,《无耻混蛋》则是犹太人逆袭纳粹(《低俗小说》除外,以无主题为主题)。在我的理解中,“逆袭”意味着弱者向强者的反攻。那么显然,就必须先呈现两种人群,弱势者与强势者。昆汀非常擅于寻找这两类人,犹太人和纳粹就是天生的此类模板。而且,这样的故事本身就具备很强的戏剧张力,能够引发观众的情绪,产生“代入感”,并在最终的高潮中迸发类似宣泄般的快感。在《无耻混蛋》中,逆袭的主题被昆汀演绎出了一定的层次感,这也是该片有别于或者说高于其他影片的地方。以叙事结构为准,能发现双线之中,看似苏珊娜和杂军的逆袭都是出于简单的复仇心理,但观察二者的主体,可以看出,苏珊娜的复仇是作为个人而进行的,杂军则是作为群体。前四章,以各自的情节为基础,他们逐步实施自己的计划。当第五章的高潮降临时,火焰中苏珊娜的巨大头像与杂军疯狂的机枪扫射交融在一起,个人与群体汇合,将主体升华为整个犹太民族。个人与群体并行,汇合而成民族,这就是《无耻混蛋》为“逆袭”这一主题呈现出的层次感,步步上升,引发共鸣,带来震动。
  此外,如果细究苏珊娜与杂军的心理,我能隐约感觉到二者细微的差异。苏珊娜的复仇带着更强的个人色彩,情绪主导着她的行为;而杂军的复仇显然有细致的安排与计划,理性在其中占有很大的部分。当然,情绪也是动机,但他们似乎更在意行为本身,而非强调行为的动机。可以说,苏珊娜所关心的是“袭”,她要用复仇使纳粹为他们的罪行付出同等的代价;而杂军则更注重“逆”的状态,他们的行为,是要让纳粹对犹太人的恐慌感同身受。此中差别,昆汀并未挑明,但他使用平行的双线进行叙述,本身也表明他想让二者进行一定的比照。由此看来,《无耻混蛋》在主题的表现上,无论内在还是外在,都具备层次感。这与他其余的作品相比,显得更复杂而磅礴。这不仅展现了影片在水准上的提升,也表明了昆汀对这部电影的野心。
  《无耻混蛋》中出现的人物,是所有昆汀电影中最多的。但昆汀处理得很好,每一个人物都拥有各自鲜明的性格,也全都作用于情节之中,没有一个是多余的和可有可无的。光这一点,就值得为昆汀鼓掌。这些人物中,有一个显然难以忽视,那就是汉斯兰达。这是一个对两条情节线都起着决定作用的人物,他既是第一条线的起因,又是第二条线走向的决定者。且不论人物的性格,单就他在叙事中的地位而言,这样的人物,在昆汀以往的电影中是很少看到的。他就像两条线间的精灵,到处游走,飘忽不定却又举足轻重。我觉得,昆汀设置这么一个人物,既是用他的存在来发展剧情,用他的性格来增添戏剧张力,也以他的命运进行了一定的表达。影片最后,汉斯兰达成了唯一一个活着的纳粹。但他并没有得到善终,头上的万字是其永远无法洗去的印记。我认为,昆汀以此表达了这样的含义:“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纳粹,无论生死”。当然,这其中存在着我过度解读的成分,但不得不说,汉斯兰达这个人物,是整部影片的流光溢彩。他不是主角,却胜似主角。此般人物,《低俗小说》中的朱尔斯与其相比,都稍逊一筹。而且,汉斯兰达最终的命运也应和了“逆袭”的主题,之前,他始终以强者的身份掌控着全局,到了最后,还是被摆了一道。
  除了汉斯兰达,片中其他人物也都有很多值得分析和探讨的东西。由于人物过多,篇幅有限,不一一赘述。我就再提一个不怎么显眼的人物,即与汉斯兰达最后一起出逃的发报员,赫曼。汉斯在提到他的名字时,做了一个无所谓的手势。显然,他知道这个小人物对杂军而言,实在无意。但他还是说出了他的名字,并在他死去时,表现得过于愤怒,甚至悲伤,这与汉斯沉静阴险的性格显然很有出入。对此,我的设想是,赫曼是汉斯兰达的“小男友”。我知道我是在扯淡,但就一部昆汀的电影来说,这样的扯淡似乎多少也存在那么一点的合理性吧。而且,这么个计划,少一个人知道最好,汉斯为什么要选择赫曼?就算他需要一个发报员,为什么是赫曼?又为什么不找个时机亲手干掉他?从这些疑问中,我推测出赫曼和汉斯间必定存在一定的亲密关系。好吧,这都是题外话。其实,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中的人物都还有很多的内容可以挖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着去大胆探究一下,想歪了也无可厚非。   由此,从叙事、主题和人物来看,《无耻混蛋》都是昆汀独一无二的作品。除去过于特别的《低俗小说》,我可以说,这是昆汀至今为止最好的作品(《被解放的姜戈》与之相比,逊色不少)。叙事上,兼具故事性与风格化,逻辑清晰,不同凡响;主题上,层次分明,同异具陈。该扯淡时扯得剑走偏锋,妙趣横生,该严肃时丝毫不失深刻的见地与表达,火焰中的巨脸甚至带着很强的美感,使人心弦一紧,肃然起敬。人物上,更是大手笔,庞杂而不零散,兼顾剧情与性格,显人显事,滴水不漏。不得不说,昆汀在《无耻混蛋》中不仅展现了一个出色的讲故事者的天赋,也展现了一个优秀的电影作者的才能。
  当然,《无耻混蛋》绝非完美之作。叙事结构的巧妙,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并没有掩盖一些情节上的瑕疵。我单提出一点质疑,那就是为什么苏珊娜认出汉斯兰达后,她复仇的目标一下子覆盖到了整个纳粹,而忽视了真正的仇人。当然,你可以解释为,既然能杀一百个“仇人”,何必在意那一个。但这仍然说不通,对于复仇欲如此强烈的苏珊娜来说,她为何不选择亲手杀死汉斯兰达呢?换句话说,她何以确定电影院的大火就一定能烧死汉斯兰达呢?苏珊娜的怒火应该更多地集中在汉斯兰达身上,这才更为合情合理。可结果,呈现出来的剧情则是苏珊娜在与汉斯重逢之后,就彻底忘却了他,仿佛他无关紧要,已经不值一提。我想在这一点上,昆汀做得不够细致。
  不过话说回来,你要昆汀这样的导演处处严谨,每个细节都异常合理,这显然是苛求。所谓“瑕不掩瑜“,既然昆汀的随性正是他的风格所在,那也就没有太大必要用一些扼杀其风格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到另一种完美了。
  影片结尾“阿帕奇人”对“小矮人”说:“你知道吗,我觉得这是我的杰作。”这句话到底是不是昆汀自己想说的呢?我更倾向于认为,是的。那么,《无耻混蛋》能不能被称为一部杰作呢?我想,这得看什么标准了。如果按照一部昆汀作品的标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杰作。
  (请作者见刊与本刊联系)
  影片信息
  片名:无耻混蛋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编剧:昆汀·塔伦蒂诺
  主演:布拉德·皮特/梅拉尼·罗兰/克里斯托弗·沃尔兹/伊莱·罗斯/迈克尔·法斯宾德
  类型:剧情/战争/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 德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 法语 / 意大利语
  上映日期:2009-08-20(德国)
  片长:153分钟
  又名:恶棍特工(台) / 希魔撞正杀人狂(港) / 无良杂种 / 无良杂军 / 戴罪立功 / 混蛋野战队
  [责编/程诚]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偶像频出的时代,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各种选秀节目,从唱歌到跳舞,从说笑话到耍杂技。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成为别人梦寐以求的明星偶像而大红大紫。不过电视作为展示社会的窗口和折射世间百态的镜子,不仅需要这些速成式的演艺明星偶像,还需要通过节目塑造各个行业的“名人”,让电视不只是娱乐。  在大不列颠的电视屏幕上,我们能看到牛津大学的教授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演示复杂的化学世界,能看到青春洋
期刊
一部《一起来看流星雨》,在为湖南卫视赢得高收视、高回报的同时,却并没有赢来口碑。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流星雨》就一直被和“雷”、“山寨”捆绑在一起。即使无论是制作还是偶像包装,《流星雨》都可以被称为内地偶像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即使续集在故事一般的情况下,无论是服化道还是拍摄技术、画面质量都有了不小进步,却仍摆脱不了铺天盖地的骂声。无怪乎《流星雨》的制作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无奈地说,没有了“雷”,怕
期刊
基斯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而我们或许都是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三色》之《红色情深》就是这样一部以博爱为主体的影片:学生兼模特瓦伦蒂娜总被对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学毕业生奥古斯特发现了他的恋人在与其他男子缠绵,纯洁的爱情被践踏了;命运中的偶然将窥听他人隐私的退休老法官卷入复杂矛盾之中……影片中还加入了许多次要情节:老法官卑劣地监听电话、少年马克发现自己私
期刊
戴江,女,新疆籍演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曾在《大爱无敌》《暖春》《雪域昆仑》和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等热播影视剧中担纲重要角色。  身高:165cm体重:50kg 血型:A型 籍贯:新疆  院校:解放军艺术学院  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片名 扮演角色 导演  2014 守望乡村的女人 白菊 李艳秋  2014 黄克功案件贺子珍 王放放  2010 朱大琴 楚丹彤 李红翔  2010
期刊
摘要  陕西风格竹笛艺术在业内称之为“长安笛派”,其作品、演奏风格等方面在中国笛界独树一帜,这一风格的笛曲主要是带有陕西本土特色的音乐为主,经过陕西众多竹笛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创造积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秦地竹笛乐曲与演奏风格,对20世纪乃至新世纪的中国竹笛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当代陕西风格笛乐、创作素材、代表人物、演奏风格、揉音  竹笛,中国汉族重要的管乐器之一,也是历史最为久远的管乐器
期刊
《一次别离》自上映以来,已经强势夺走43项国际大奖,成为风靡全球的电影佳作。中国内地影迷向来对电影的要求颇为“挑剔”,诸多国际声誉不错的电影都未能调和影迷的不同口味。但是,此次《一次别离》却赢得了众多影迷的青睐,各大微博的用户浏览量超过百万次,各大影评网站的评分全都在8.5分以上,各大论坛上发表的长短评论表达了影迷对《一次别离》的喜爱和期待。  来自伊朗的女演员蕾拉·哈塔米,凭借电影《一次别离》为
期刊
他是黑泽明口中无与伦比的那个伊朗导演,也是戈达尔眼中的电影艺术终结者,他曾说“导演应与观众一起完成未完成的电影”,他就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阿巴斯1940年出生于德黑兰,18岁进入德黑兰市立美术学院,一方面察觉自己并没有太多美术才华,另一方面屡屡打破学校修课规定,他花了13年时间才拿到毕业证书,年近而立之时,他还在为不相干的交警部门制作平面和视频广告糊口,69年时阿巴斯获得了成为电影系老
期刊
陈独秀  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许寿棠  现在中国,虽称民国,而外侮益亟, 民气益衰, 一般国民懦弱、浮华、猥贱、诈伪, 视清末或且加甚。 自非一面提倡佛教, 以勇猛无畏治懦弱心,以头陀行治浮华心,以惟我独尊治猥贱心,以力戒妄语治诈伪心;一面尊重历史,整理国故, 以养成民族的自信力。 否则,前路茫茫,何能有济。  张君励  盖世尊之说法,因众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
期刊
导演:丹尼尔·伊斯皮诺萨  主演:文森特·卡索/杰森·克拉克/加里·奥德曼  类型/地区:动作 剧情 美国  上映日期:2015年04月17日(美国)  剧情  《44号孩子》是一个如同俄罗斯狼一般残酷的故事。这是一个被宣称没有犯罪的天堂,但生活在“天堂”里的人们却不知道,自己何时就会跌入地狱。里奥,“天堂”最忠诚、勇敢的卫士,为了它,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然而,在目睹了无辜的人被审讯,自己的妻子受
期刊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明朝嘉靖年间,腊月三十清晨,穷困潦倒的书生俞都去镇上置办过年的年货,他低三下四借来的那几个小钱竟被小偷偷走,惊恐、慌乱,欲哭无泪的俞都凄凉的坐在路边,想着家中双目失明的妻子和患有失心病的女儿正眼巴巴地盼着他买了年货回家呢,再想想家中空无一粒米的米缸,他痛不欲生,一阵凛冽刺骨地寒风吹来,俞都瑟瑟发抖。在返回的渡船上,他神情恍惚欲投河自尽,幸而被船夫所救。  夜晚,暮色茫茫,黑暗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