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部队青年官兵是未来部队建设的主体力量。如何结合他们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出新世纪复合型的军事人才,是值得探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图分类号 ]E 22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37-02
目前,部队青年军人目前已经占到基层官兵的80﹪左右。他们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部队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部队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历来重视因材施教,也就是依据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来实施教育的方法,那么如何针对其特点加以教育引导,克服弱点,发扬优点从而成长为合格的军人,就是一个必须回答和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一、部队青年官兵的思想现状及成因分析
“80后”青年官兵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时逢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这给他们创造了父辈所没有的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充满竞争,多元价值取向激荡的社会环境。和老一辈军人比,“80后”青年官兵文化素质普遍偏高,思想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和自主性,追求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物质利益观念深化,独立生活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不佳等。
(一)部队青年官兵的思想现状
部队青年官兵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但易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不强。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勇于自我表现,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但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父母关注的核心,往往说一不二,随心所欲。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集体养成不够,责任感不强。
(二)部队青年官兵思想现状的成因分析
心理学家认为个人的人格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那么且不谈天生因素,只说后天可塑性,“80后”青年官兵从出生到成长的这近二十年,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环境作用与人,形成了他们与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心理品质。父辈们多生活在多子女家庭,与兄弟姐妹相处使他们懂得宽容与忍让,以大家为中心,而“80后”的独生子女独享父母娇宠,不懂得如何关心和尊重他人。父辈们生活的计划经济时代,生活相对安逸,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竞争意识淡薄,推崇精神价值和奉献的高尚品格。而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则赋予了“80后”青年官兵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功利型的价值观,推崇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名利双收的成就感。西方文化的渗透,各种社会形态的文化相互激荡,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腐朽的思想文化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在青少年中间泛滥,少数立场信仰不坚定的青年官兵有道德滑坡的现象。當前国际局势的整体和平及国家主要的战略方针是和平与发展,不少官兵觉得战争很遥远,忧患意识淡漠。
二、加强部队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主义情感凝聚官兵
责任使人成熟和奋进,逆境使人坚强和勇敢。部队要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广大官兵树立起爱国主义情操,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深入到每一名军人的思想意识层面,不仅要具体到对待国旗国歌的崇敬和神圣态度上,更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渗透到军人的道德建设中,使爱国这一伟大而又笼统的概念转化到每一名官兵恪尽职守、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上。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的学习。紧密联系“80后”青年官兵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通过对创新理论的学习加深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理想信念,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强化军魂意识,牢固树立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坚定不移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二是深入学习中国革命传统和我党我军的光辉历史。要有组织的认真学习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学习各个时期英模人物的事迹,了解所在部队发展壮大的历史和所取得的各项荣誉。增强青年官兵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进步溶入到所在部队单位的发展中。三是积极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头脑,正确分析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取向,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伪、善恶、美丑。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确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以做一名合格军人为荣,以实现军人价值为最终追求和最高荣誉。
(三)培养团队意识,注重集体、作风纪律养成
强烈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是一支部队完成各项艰巨任务的重要保证,历来是我军的优秀品质之一。对“80后”青年官兵来说需要培养团队精神。在基层官兵中广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各种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在各项活动和重大任务中既要有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又要有甘当配角,当好幕后英雄的奉献精神和能伸能屈的气度。要培养互帮互助的意识。广大官兵们来自五湖四海,本来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个体,但当他们离开父母,穿上军装,走进同一所军营起,就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加兄弟了,朝夕相处要懂得互相尊重和体谅,各级干部骨干更要积极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团体的凝聚力。还要加强作风纪律养成。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一名军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教育他们牢记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天职。严格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按合格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四)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
施教,还要关心官兵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切身利益,做到以人为本,才能达到最佳施教效果。因为教育不像法律通过强制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也不比钱和物能够满足人们的直接需求,它的作用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如果施教者与受教育者实现共情,那么教育的效果将会是显著的。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切实关注广大基层官兵的个人成长和切身利益,提高个人思想、军事素质,促进全面发展。首先是创造官兵成长进步的环境。积极改善官兵生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为其成材搭建平台:建立网络学习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与现代化教育相配套的场所和设施,依托部队、军队院校和社会,开办夜校、集中培训、委托代培等,并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足够保证。再则尊重保护官兵的正当权益。官兵利益无大小,要充分尊重官兵的发言权、追求进步的发展权、符合规定的休息权等,还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按公平的原则发放奖励、安排考学和培训机会等。当官兵关系,兵兵关系,官官关系都融洽时,有利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当然当施教者与受教育者目标一致且达到共情状态时,思想教育就能深入人心,为广大官兵所接受并内化为较为稳定持久的信念,并直接作用于行动。
【参考文献】
[1]刘振忠.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学[M].黄河出版社,2001年.
[2]李建中.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学思录[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图分类号 ]E 22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37-02
目前,部队青年军人目前已经占到基层官兵的80﹪左右。他们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部队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部队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历来重视因材施教,也就是依据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来实施教育的方法,那么如何针对其特点加以教育引导,克服弱点,发扬优点从而成长为合格的军人,就是一个必须回答和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一、部队青年官兵的思想现状及成因分析
“80后”青年官兵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时逢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快速发展,这给他们创造了父辈所没有的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充满竞争,多元价值取向激荡的社会环境。和老一辈军人比,“80后”青年官兵文化素质普遍偏高,思想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和自主性,追求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物质利益观念深化,独立生活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不佳等。
(一)部队青年官兵的思想现状
部队青年官兵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但易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不强。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勇于自我表现,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但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父母关注的核心,往往说一不二,随心所欲。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集体养成不够,责任感不强。
(二)部队青年官兵思想现状的成因分析
心理学家认为个人的人格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那么且不谈天生因素,只说后天可塑性,“80后”青年官兵从出生到成长的这近二十年,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环境作用与人,形成了他们与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心理品质。父辈们多生活在多子女家庭,与兄弟姐妹相处使他们懂得宽容与忍让,以大家为中心,而“80后”的独生子女独享父母娇宠,不懂得如何关心和尊重他人。父辈们生活的计划经济时代,生活相对安逸,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竞争意识淡薄,推崇精神价值和奉献的高尚品格。而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则赋予了“80后”青年官兵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功利型的价值观,推崇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名利双收的成就感。西方文化的渗透,各种社会形态的文化相互激荡,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腐朽的思想文化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在青少年中间泛滥,少数立场信仰不坚定的青年官兵有道德滑坡的现象。當前国际局势的整体和平及国家主要的战略方针是和平与发展,不少官兵觉得战争很遥远,忧患意识淡漠。
二、加强部队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主义情感凝聚官兵
责任使人成熟和奋进,逆境使人坚强和勇敢。部队要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广大官兵树立起爱国主义情操,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深入到每一名军人的思想意识层面,不仅要具体到对待国旗国歌的崇敬和神圣态度上,更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渗透到军人的道德建设中,使爱国这一伟大而又笼统的概念转化到每一名官兵恪尽职守、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使命感上。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的学习。紧密联系“80后”青年官兵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通过对创新理论的学习加深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理想信念,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强化军魂意识,牢固树立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坚定不移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二是深入学习中国革命传统和我党我军的光辉历史。要有组织的认真学习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学习各个时期英模人物的事迹,了解所在部队发展壮大的历史和所取得的各项荣誉。增强青年官兵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进步溶入到所在部队单位的发展中。三是积极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头脑,正确分析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取向,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伪、善恶、美丑。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确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以做一名合格军人为荣,以实现军人价值为最终追求和最高荣誉。
(三)培养团队意识,注重集体、作风纪律养成
强烈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是一支部队完成各项艰巨任务的重要保证,历来是我军的优秀品质之一。对“80后”青年官兵来说需要培养团队精神。在基层官兵中广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各种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在各项活动和重大任务中既要有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又要有甘当配角,当好幕后英雄的奉献精神和能伸能屈的气度。要培养互帮互助的意识。广大官兵们来自五湖四海,本来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个体,但当他们离开父母,穿上军装,走进同一所军营起,就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加兄弟了,朝夕相处要懂得互相尊重和体谅,各级干部骨干更要积极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团体的凝聚力。还要加强作风纪律养成。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一名军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教育他们牢记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天职。严格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按合格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四)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
施教,还要关心官兵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切身利益,做到以人为本,才能达到最佳施教效果。因为教育不像法律通过强制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也不比钱和物能够满足人们的直接需求,它的作用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如果施教者与受教育者实现共情,那么教育的效果将会是显著的。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切实关注广大基层官兵的个人成长和切身利益,提高个人思想、军事素质,促进全面发展。首先是创造官兵成长进步的环境。积极改善官兵生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为其成材搭建平台:建立网络学习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与现代化教育相配套的场所和设施,依托部队、军队院校和社会,开办夜校、集中培训、委托代培等,并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足够保证。再则尊重保护官兵的正当权益。官兵利益无大小,要充分尊重官兵的发言权、追求进步的发展权、符合规定的休息权等,还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按公平的原则发放奖励、安排考学和培训机会等。当官兵关系,兵兵关系,官官关系都融洽时,有利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当然当施教者与受教育者目标一致且达到共情状态时,思想教育就能深入人心,为广大官兵所接受并内化为较为稳定持久的信念,并直接作用于行动。
【参考文献】
[1]刘振忠.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学[M].黄河出版社,2001年.
[2]李建中.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学思录[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