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有些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干脆减少体育课节数或者砍去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教学内容。有的为了安全起见,在体育课上敷衍了事,减少难度和运动量,或者做些幼儿园小朋友做的游戏,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长期这样,就会影响所教学生正常的身体锻练和体育教学,同时也违背了新课标教学的理念,阻碍了当前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
体育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在身体活动中免不了有一些碰碰撞撞,但只要大家防备在先,从思想上认识上重视它,就完全能够避免各种损伤事故的发生。假如大家主观上不重视,不找原因,逃避现实,逃避责任或者视安全而不顾,什么都不管,那么后果就很危险。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笔者下面就如何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作好安全防范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发表几点看法。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首先学校领导要把安全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教师和学生要从主观思想上认识安全问题,特别是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安全第一,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学生以安全促锻炼。如:有的学生自以为本身素质好、技术好,随便做什么活动,在什么器材上做动作,都感觉良好,认为很安全;也有的学生由于平时好动、贪玩,喜欢毛手毛脚,不知道用力的轻重,课堂上推来撞去;还有的学生本身素质就差,遇到什么事都感觉怕,更谈不上到器材上练习。所有这些都很容易出现身体损伤的安全事故。所以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时刻注意观察课堂教学状况,尽早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做好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引起注意,同时要教育学生弄明白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后果,使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从根本上防止安全隐患。
其次,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备课、写案到课前场地器材的准备,课前的做准备活动和在教学中预计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如:沙坑的平整、器材的检修、海绵垫的摆放,保护与帮助措施落实等等,都要事先做好准备。
二、注重细节、确保健康教学
1、常规教学规范化
在新课标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基本的教学常规,并使其规范化。否则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就会乱成一团,也就谈不上什么安全保障。如:学生无组织无纪律地进行自由活动,自主练习,不听指挥和安排等。所以,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更加要强调组织纪律,服从指挥,听从安排,遵守体育教学常规。如:让学生课前作一些安全防范准备措施,在穿带上做到轻便简洁,课堂上男生不准穿凉鞋、拖鞋,女生不能穿高跟鞋。身上不能带小刀、钥匙,头饰、胸针、别针等尖利物品,冬天不能穿大衣、围巾、口罩之类物品到课堂。在上课和活动时要做到组织严密,严格纪律,练习时要有顺序,不能抢占练习场地。特别是在投掷项目场地上,教学时要严格遵守教学程序,对学生的练习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练习场地要宽敞,严禁相互对掷、掷后拾器材时要统一指挥或统一安排小组长捡回,在练习时严禁学生在队伍中乱跑、乱掷等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同学之间相互争吵、嬉戏、取闹、动作粗野、蛮干违反纪律的行为等现象,做到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达到预计教学目标的效果,又能使学生每堂课都能快乐、安全,这样才能体现体育教学的乐趣和体育活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做好各种准备活动,根据各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关节、韧带的活动,预防在某种练习中拉伤。
2、教学内容合理搭配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各年级的年龄段不同,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也有所不同,他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学段要求以及身体机能发展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也不能完全一样。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安排,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另外教材内容的安排还要注意上下肢的搭配,球类运动和其它内容的搭配,避免因运动负荷过量或不均衡而造成不安全的现象。
3、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生长发育和生理发展的高峰期,心肺发育加速。因此,应采取必要的手段,促进学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发育,提高身体机能,所以要加强一些形式多样的耐力性活动和各部位的肌肉群力量的锻炼,特别是初中学生因好胜心强,勇于克服困难,喜欢寻找刺激等惊险的场面,喜欢做一些技术性、娱乐性强的练习和游戏,所以教师要多加思考,在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上下功夫,结合本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既可以锻炼身体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全面提高身体机能,又能适应本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和确实安全的组织方法进行教学。
4、场地、器材合理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场地与器材的合理运用,对于一堂体育课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各学校实际条件,合理选用场地和器材,估计好需要多大面积的运动场地,对所需要的场地、器材要事先作好平整和修理。教师在上课前要作好严格的检查和实地勘测,确实认为可行才能投入教学课堂的使用。对于一些较易出现危险的器材,如:铅球、标枪,不能随易乱放,或下课时摆放在无人管理的大操场上,这些器材下课不用时,应放回安全位置,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5、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危险项目作好保护与帮助
在教学中,学生稍微疏忽或开小差,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动作技术上的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就很有可能出现危险,如:单杠、双杠教材的动作技术教学。假若动作不规范,学生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技术动作,那么在练习时就较容易出现脱手现象,从而造成掉下器材而受伤的危险。跳跃、单杠、双杠、滚翻等体操项目在练习时要充分做好保护与帮助的安排。保护与帮助者的责任非常重要,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技术动作,做到工作时认真负责,注意力集中,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能开小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出危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6、注重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由于教学项目的不同,课堂教学的练习场地、器材就不同,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程度的不同,学生体质强弱的不同,以及学生用力程度的不同,完全依靠别人保护和帮助是不现实的,所以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养成自我保护自己的习惯。自我保护动作的方法很多,不同的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自我保护的方法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多做提示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好各种不同的正确自我保护方法,使他们形成和建立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机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三、建立医务档案,掌握和处理异常现象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因此,教师要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建立学生体检制度,了解学生身心健康档案。对于有病和体弱的学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他们锻炼身体的信心。对于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开导,避免一些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对于具有恐高症,情绪急燥,胆怯的学生,要多做思想工作,善于引导,消除他们的顾虑,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多给予表扬和鼓励,把他们从恐惧、害怕当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所以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前、课中和课后多注意观察学生情况,发动体育委员和班干部留意本班同学的特殊现象出现,一有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教师假若发现异常就得尽早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总之,在体育教学当中,广大体育教师只要认真抓好备课环节,做到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场地、器材,还要了解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彻底消除教学中的安全隐患。用正确、科学、合理的方法去指导体育教学,全方位地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健康发展,才能保正学生的身心快乐成长。
(浙江省开化县第二中学)
体育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在身体活动中免不了有一些碰碰撞撞,但只要大家防备在先,从思想上认识上重视它,就完全能够避免各种损伤事故的发生。假如大家主观上不重视,不找原因,逃避现实,逃避责任或者视安全而不顾,什么都不管,那么后果就很危险。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笔者下面就如何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作好安全防范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发表几点看法。
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首先学校领导要把安全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教师和学生要从主观思想上认识安全问题,特别是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安全第一,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学生以安全促锻炼。如:有的学生自以为本身素质好、技术好,随便做什么活动,在什么器材上做动作,都感觉良好,认为很安全;也有的学生由于平时好动、贪玩,喜欢毛手毛脚,不知道用力的轻重,课堂上推来撞去;还有的学生本身素质就差,遇到什么事都感觉怕,更谈不上到器材上练习。所有这些都很容易出现身体损伤的安全事故。所以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时刻注意观察课堂教学状况,尽早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做好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引起注意,同时要教育学生弄明白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后果,使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从根本上防止安全隐患。
其次,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备课、写案到课前场地器材的准备,课前的做准备活动和在教学中预计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如:沙坑的平整、器材的检修、海绵垫的摆放,保护与帮助措施落实等等,都要事先做好准备。
二、注重细节、确保健康教学
1、常规教学规范化
在新课标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基本的教学常规,并使其规范化。否则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就会乱成一团,也就谈不上什么安全保障。如:学生无组织无纪律地进行自由活动,自主练习,不听指挥和安排等。所以,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更加要强调组织纪律,服从指挥,听从安排,遵守体育教学常规。如:让学生课前作一些安全防范准备措施,在穿带上做到轻便简洁,课堂上男生不准穿凉鞋、拖鞋,女生不能穿高跟鞋。身上不能带小刀、钥匙,头饰、胸针、别针等尖利物品,冬天不能穿大衣、围巾、口罩之类物品到课堂。在上课和活动时要做到组织严密,严格纪律,练习时要有顺序,不能抢占练习场地。特别是在投掷项目场地上,教学时要严格遵守教学程序,对学生的练习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练习场地要宽敞,严禁相互对掷、掷后拾器材时要统一指挥或统一安排小组长捡回,在练习时严禁学生在队伍中乱跑、乱掷等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同学之间相互争吵、嬉戏、取闹、动作粗野、蛮干违反纪律的行为等现象,做到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达到预计教学目标的效果,又能使学生每堂课都能快乐、安全,这样才能体现体育教学的乐趣和体育活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做好各种准备活动,根据各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关节、韧带的活动,预防在某种练习中拉伤。
2、教学内容合理搭配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各年级的年龄段不同,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也有所不同,他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学段要求以及身体机能发展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对他们的教学要求也不能完全一样。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安排,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另外教材内容的安排还要注意上下肢的搭配,球类运动和其它内容的搭配,避免因运动负荷过量或不均衡而造成不安全的现象。
3、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生长发育和生理发展的高峰期,心肺发育加速。因此,应采取必要的手段,促进学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发育,提高身体机能,所以要加强一些形式多样的耐力性活动和各部位的肌肉群力量的锻炼,特别是初中学生因好胜心强,勇于克服困难,喜欢寻找刺激等惊险的场面,喜欢做一些技术性、娱乐性强的练习和游戏,所以教师要多加思考,在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上下功夫,结合本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既可以锻炼身体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全面提高身体机能,又能适应本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和确实安全的组织方法进行教学。
4、场地、器材合理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场地与器材的合理运用,对于一堂体育课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各学校实际条件,合理选用场地和器材,估计好需要多大面积的运动场地,对所需要的场地、器材要事先作好平整和修理。教师在上课前要作好严格的检查和实地勘测,确实认为可行才能投入教学课堂的使用。对于一些较易出现危险的器材,如:铅球、标枪,不能随易乱放,或下课时摆放在无人管理的大操场上,这些器材下课不用时,应放回安全位置,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5、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危险项目作好保护与帮助
在教学中,学生稍微疏忽或开小差,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动作技术上的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就很有可能出现危险,如:单杠、双杠教材的动作技术教学。假若动作不规范,学生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技术动作,那么在练习时就较容易出现脱手现象,从而造成掉下器材而受伤的危险。跳跃、单杠、双杠、滚翻等体操项目在练习时要充分做好保护与帮助的安排。保护与帮助者的责任非常重要,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技术动作,做到工作时认真负责,注意力集中,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能开小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出危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6、注重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由于教学项目的不同,课堂教学的练习场地、器材就不同,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程度的不同,学生体质强弱的不同,以及学生用力程度的不同,完全依靠别人保护和帮助是不现实的,所以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养成自我保护自己的习惯。自我保护动作的方法很多,不同的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自我保护的方法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多做提示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好各种不同的正确自我保护方法,使他们形成和建立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机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三、建立医务档案,掌握和处理异常现象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因此,教师要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建立学生体检制度,了解学生身心健康档案。对于有病和体弱的学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他们锻炼身体的信心。对于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开导,避免一些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对于具有恐高症,情绪急燥,胆怯的学生,要多做思想工作,善于引导,消除他们的顾虑,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多给予表扬和鼓励,把他们从恐惧、害怕当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所以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前、课中和课后多注意观察学生情况,发动体育委员和班干部留意本班同学的特殊现象出现,一有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教师假若发现异常就得尽早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总之,在体育教学当中,广大体育教师只要认真抓好备课环节,做到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场地、器材,还要了解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彻底消除教学中的安全隐患。用正确、科学、合理的方法去指导体育教学,全方位地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健康发展,才能保正学生的身心快乐成长。
(浙江省开化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