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专法律基本常识课的教学方法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24224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法律意识薄弱,原因在于法律知识贫乏,遇到不公平情况时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从而依赖于以暴制暴,最终酿成大祸。笔者从事法律课教学工作几年来,深知增强学生法律观念的重要性,教会学生遵法、懂法、用法,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活跃性,已经成为目前中职教师丞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质量呢?笔者经过近几年法律教学经验的积累,在不断摸索与总结中发现,采用以下教学手段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法律学习成绩。
  一、案例教学法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法成为很多中职教师乐于采用的教学手段,其特点在于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围绕知识中心进行分析和探讨。所谓案例教学法,通常由教师寻找经典案例,比如在某个案件中具有某方面的代表性,启发学生讨论分析,并引导学生对案例做出正确判断。在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要联合实际,将知识难点融合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的将知识点归类总结,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完全吸收。相反,教师应尽可能的将学习主动性让位于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配角”,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教学过程中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进一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中同样能够得到经验的积累,最终大幅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案例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既接近真实,又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环境,相当于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操作,从而达到强化能力培养的目的。
  1、个别分析法。教会学生案例分析技巧,通过对案例分析建立自己的观点,并书写一份鉴定报告,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解决办法。比如,在讲解生产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大众知晓的真实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我国某地曾出现过一例震惊全国的假奶粉案,生产者利用价格低廉的劣质原料生产奶粉,并在全国范围内大量销售,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严重破坏,最终导致数十名婴儿死亡,数百名婴儿由于使用此种奶粉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此案中的犯罪事实清楚,且案情不太复杂,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分析,并制作一份鉴定报告。
  2、精讲答疑式案例讨论法。这是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首先,它需要学生本身具备足够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课程全貌了然于胸,及时做好预习工作。为了避免学习过程中知识与现实的脱节,一定要紧密联合实际,组织学生学习最新的法律条例。为了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可以通过建立贴吧、校园网等方式交流。通过此种教学方法,既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疑惑,又能减轻学生直接面对教师时的压力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每次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有必要对所教内容进行总结,并点评学生在本节课堂上的表现,通过对学生的点评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扬和不足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其次,每节课后都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以及感想,从侧面加强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二、以画激趣教学法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感到法律课难教,教学质量上不去,中职学校更是如此。究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不但源于学生本身的基础底子差,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环境。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需要解决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是我国著名启蒙教育家卢俊先生所说过的话。由此不难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不单单取决于学生本身,教师的教学手段往往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其实,笔者认为,教师就相当于一个艺术家,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像一个表演者,时刻牵动着学生的眼睛和思想,把课堂上的生机勃勃,瞬间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不好的老师将会把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学方式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笔者经过多年的潜心观察,发现带插图的教材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预习中,发现很多学生多插图情有独钟。的确,教材中的插图幽默诙谐,十分有趣,只要经过合理运用,将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合理运用新教材中的插图呢?比如,在教师讲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时,学生提起来没有头绪,感觉比较枯燥,这时教师就结合教材上的图片如“如此雇佣”、“劳动者的休息权”等内容,立刻将抽象的理论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趣味性十足,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实用教学法
  1、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进行实用性教学。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许多多不合理但确实存在的突发事件,这时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总结。比如当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切不可有鲁莽行为,应当通过合法的法律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首先,可以找商家协商赔偿,如果未果,则向有关部门反映或向法院起诉。
  2、结合时事热点,作为样板和学生展开讨论,对当今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抨击,一方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综上所述,法律基础常识课在提高学生法律知识素养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应所有学生。因此,在今后法律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了解学生所想、所知、所学,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其他文献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人的行为引起的,而行为又受心理所支配。我们在研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时,必须重视矿工的心理因素。本文试从认知、情绪与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引发事故的矿工心理及其成因,提出相应对策,以便对矿工的行为加以预见、影响和控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1、矿工安全生产的认知因素分析  1.1矿工认知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煤矿井下职工在作业时,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和特殊环境的感知、注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机械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针对传统机械设计中存在的效率过低且机械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要求引入三维CAD技术,使所有设计内容在仿真虚拟
一、大学语文课程描述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的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素质课程,是以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课,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启蒙心智、拓宽视野、健全人格,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同时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培养学生阅读、表达、写作等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各种综合素质  二、大语文
针对500kV并联电抗器在预试时,能否在保证预试准确性的基础上,不进行引线的拆除,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结合某地500kV变电所高压并联电抗器不拆引线预试实践,从不拆引线预试的原理、方法等方面论述其可行性。  一、预试试验条件及项目  试验条件:在预试的时候首先要查出中性点套管引线、夹件接地线、铁心,将线路的侧隔离开关拉开。在隔离开关拉开以后,保证高压套管还是通过引线与氧化锌避雷器连接在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对节能环保的要求日益加强.基于此,建筑工程施工应加强对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力推动我国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将
创新模式精准施策rn今年以来,浙江省外贸出口运行良好.1-10月份,全省出口2255.3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12%,增速达1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在沿海主要省市中居第一位,
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私家车数量的提升,对市政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市政道路中,包括高架桥在内的市政桥梁在跨越河流和障碍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得到了大
电网具有的调度技术主要是为了指挥、指导、协调整个电域网络的真正常运行,是为了保证在这个局域中进行正常优质的供电.电力调度的技术方面就是为了使其安全平稳的运行,所以,
小学教育是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取得良好发展的重要阶段,开设英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适应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小学生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少儿善于模仿、态度自然、乐于参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为了帮助孩子更轻松地学习英语,同时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特点,我采取了各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唱歌、着色、剪贴、全身反应的活动来
路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不仅为道路提供了光亮,保证交通安全,还可以对城市起到美化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城市路灯在安装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路灯照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