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十岁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bin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岁时想三十岁,那真叫遥想,觉得时光浩渺,一切都来得及。给根足够长的杠杆,我真能把地球撬起来。现在三十岁过了,连根杆儿都没摸到。但二十岁时的确真诚地认为三十岁是个小儿科,一切将水到渠成,上帝把所有好东西都放在二十九岁的路头上等着,你要做的就是走到那儿,把它们一个个捡起来。我怀疑到了四十开外,回头看三十岁,可能也同感:三十岁其实也小儿科;甚至会奇怪,就那么一点儿破事,当初竟然没能搞定,你为此惭愧。这两头的想法你都不能说它错,很可能到了奔五的年龄,我也好了疮疤忘了疼地这么想,但是眼下,正值而立的现场,我得说,这个年龄不好过。很可能此生最难过的就是这一段。
  一说日子难过就像在哭穷和诉苦。我不喜欢,但也不觉得哭穷和诉苦就是什么大毛病,没穷谁愿意哭?没苦谁想诉?如果日子真不好过,哭诉一下有益身心健康,都不容易。尤其这个年龄,“成家立业”。我经常想,老祖宗的智慧其实很残酷,就这么一个成语,成了无数后来者的行动准则和考核标准。据我所知,一到这个岁数很多人就焦虑,不是因为年华逝水,不是因为出现了皱纹和一两根白头发,而是担心达不了标。成和立,不容你赖赖巴巴、磨磨蹭蹭。
  我念书念到二十七岁,如果接着往下读,三十岁时还将坐在教室里。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都很难说是“立业”。到了三十岁还不能挣点钱孝敬父母补贴家用,反倒还得继续“啃老”,反正我听了脸上有点挂不住。当然,你可以说,念完都博士了,还怕立不了业?真不好说。硕士满街走,博士多如狗,没准还没有本科生值钱。我同学本科毕业后,上海某中学追着要他,他不去,要念研究生,念完了,发现所有的坑都蹲满了,他想再去那中学,人家不要了。业之难立,固然在于把一个业正大堂皇地立起來不容易,还在于,就像我那同学一样,有可能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一不小心就蹉跎了。
  业再难立,说到底是一个人的事,本钱过硬,使使劲也就站起来了。成家事关两人,不能含糊。“家”是“豕”字上加个宝盖,相当于说,养头猪也得要个圈,总得有个屋顶吧。我敢肯定,这个屋顶对全中国百分之九十九的年轻人都是个苦难。鉴于它是全民之痛,这个穷我就不替同龄人哭了,这个苦我也不代他们诉了。我只说我自己。在三十岁这一年,我买了房子,使用面积只有五十平米,首付之外,还背了八十万的各种类型的公债和私债。没事的时候我会在房间里转悠,一个人纳闷,这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小房子,究竟用的什么材料,竟然卖出了这个价?
  ——这还是过去的价,现在,每平米又涨了两万。要不是因为成家还得让老婆住,我真想把它租出去,看别人每月如何大把大把地向我递钱。
  单就成家立业一条,二十岁时就把“而立”想简单了。其实对很多人来说,成家立业也许没这么难——不是说他们头脑好使、挣钱容易,立业和生存都不成问题,而是说,他们更大的困境不在于此,而在自身的精神疑难。起码在我是这样。
  三十岁开始,我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迷魂阵,很多问题想不清楚。
  过去的很多年里,待在学校,读书读得眼睛和脑子都直了,一厢情愿地把世界往简洁、纯粹和美好里想;出了校门一抬头,世界变了。这个变化固然突兀,但我成竹在胸,以为靠那点年轻的理论、率直和豪情就可以见招拆招,一一化解它们于无形。的确,那几年我就是这么干的,我相信一切皆可以往圆满的方向走,这个世界很快就能变回去,一切都将重归于清澈和条分缕析。我用两三年的时间来对抗,从来都是反省自己能力不济,从来都是确信世界最终是平的。但是,到了三十岁这一年,我绝望地发现,世界崎岖不平。我既接受了这个大家挂在嘴上的结论,又心有不甘;我想我也许能够理解这其中的逻辑,但事实上我从来都没有想清楚,也不愿想清楚,我还希望看见一个坦荡如砥的世界。
  这“世界”是大的世界,也是小的世界,在我们脚下、头顶,也在我们身边和内心,所以,使用这个宏大的词并不表明我多高深。它只涉及我们看待世界和人的眼光,涉及责任、义务、理想、担当和欲望,关乎婚姻、家庭、事业、身份和人际关系。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看法上摇摆和不知所措时,我就会想,如果我现在已然奔五,或者七老八十了,我会怎么看。可能风轻云淡、视若等闲,也可能老而弥坚愈发激愤,但我想,那时候总会都想通了吧——知其如其所知,或者知其如其所知其不知。心无挂碍。但人不能跳出自己,适逢而立,我还得说,这段日子不好过,既在生存之意义上,也在存在之意义上。
其他文献
网上曾经广泛流传着一条偷肾段子:一个人在酒吧醉倒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装满冰的浴缸里,旁边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打电话叫救护车,否则你会死”,结果发现后腰两侧的伤口,原来双肾被偷走了。最近又有一条新闻,一个年轻人被老板骗去医院割了肾。在不情愿、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偷走一个肾可能发生吗?  先说网上流传的偷肾段子。基本上而言,段子中所述的内容和2012逃生船票一樣不靠谱。  疑点一:醒来躺在浴缸里
期刊
二十幾年前初到大陆,同事问我,“飞机降落前,有没有一点激动的感觉?”我笑他,“你余光中的诗读太多啦?”  在我们成长的时代,没有人不会背“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然而,当我站在长城上,竟也波澜不兴,并无想象中的激越之情。  随着走访大陆愈来愈频密,对许多城市的印象改观了,感情却未加深。抗战胜利后,外公落脚的上海十里洋场,让我无比期待,然而,第一趟去就让我头痛不已,进了饭馆,老
期刊
吃饭的时候,拧开那罐腌橘皮,挑了些放碟子里,家的味道就飘了出来。  腌橘皮,似乎是我们家乡独有的。整个地区也只有家乡的红桔皮可以腌制入菜。红桔宋朝起便是贡橘了,号称九月黄,又称大红袍。颜色橘红自然是不消说,上品应该有18瓣,号称龙珠,记得小时候父亲遇到这种总是要留给我和弟弟吃。然而后来就渐渐衰退了,或许是因为有橘核的缘故,敌不过新潮的无核品种。在我读初中时,温州蜜橘就已经开始覆盖橘乡所在地,连我家
期刊
“你好啊,银河。”王小波给李银河的情书总是这样开头。这样的开头,简单、率真,却能读出写信人的至情至性。这才是典型中国人的情书。  好的情书通常都很短,但却很频繁,就像灌木一样,不可能参天,却生得漫山遍野。西北流沙中曾出土的一块汉代书简,上书四个汉字——“幸毋相忘”,寥寥数字包蕴着山脉一般绵延的情感。  好的情书通常也是有些饶舌的,爱情能使一个木讷的人变得喋喋不休、“笔若悬河”。《围城》里方鸿渐写给
期刊
2012年3月9日,美國佐治亚州奥斯古塔市的哈蒙德山小学,小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书本中的故事扮演角色,参加年度大游行。美国很多小学的年度游行要求高年级的孩子们自己制作服装,并欢迎学生家长们以及兄弟姐妹参加。
期刊
最“物质”的情书  云南傈僳族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婚姻习俗,男女青年往往通过以物代信的“来苏”往来讯息,谈情说爱。当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姑娘后,就用一张白纸或芭蕉叶包上一样长短的茅草两小截、完整的大蒜一个,槟榔、草烟各一撮,再加嫩绿的树叶两小片,面对面合在一起包住,并用红线扎好,送给他爱着的姑娘。这就是情书——“来苏”。  最感人的情书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期刊
知识产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上大多数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之间的竞争都强烈依赖其商标和版权的应用。在这个开创性的时代,风险与创新经济是相伴而生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企业家不断努力引入最新技术思想的动力源泉之一。为了与世界互联互通,作为最强大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中国于2013年迈出了巨大一步,提出“一带一路(BRI)”倡议。截止到论文截稿日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总量为6万亿美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地把占世界61%人口的国家的文化、经济、贸易联系在了一起,这就需要制定新的知识
3月8日,英国莱斯特市,在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的钻石庆首日,凯特王妃弯下腰身和一個小粉丝聊天。
期刊
当有人用谷歌搜索你名字的时候,会搜出你的私人照片或私密博客吗?基于谷歌的超强网络索引能力,你的朋友、家人和老板都能找出很多关于你的信息,而且比你想象的多得多,他们需要做的只是谷歌一下你的名字。这里有几种办法避免这种情况。   1 在网上不要用全名。  在网上,不要随便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想要逃避人肉搜索的最好办法是,尽量不要写自己的全名,可以使用缩写的名字。要是你想更谨慎一些的话,也可以使用笔
期刊
前段时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全国俊男美女齐聚北京,想进入表演系就读,以步赵薇、姚晨、刘亦菲等后尘走上星途。电影学院负责招生的老师给部分考生泼了冷水:“进入三试之后将核查纹身和整容”。这话一传出去,立刻引发媒体爆炒,电影学院张会军院长不得不出来辟谣,称北电并不拒绝整容考生。但这“不拒绝”三字让人听出了勉强。与此同时,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来了硬性规定:整容及浓妆艳抹者考试时全倒扣分。电影高校对整容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