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学机会的均等向教育资源配置公平迈进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mao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至今已一年有余。这一年来,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贯彻落实,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值此《规划纲要》实施一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赴北京,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采访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
  记者:教育发展的问题一直都是关系子孙后代利益的头等大事,这里想请您谈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
  杨银付:我认为,均衡不是绝对的,是发展中的相对均衡。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均衡器,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变社会分层、实现人员社会流动的重要手段。如果说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做到上一代人的发展不能给下一代人的发展造成障碍;那么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做到上一代人的教育缺失不给下一代人的发展造成障碍。
  这也就是要求全民教育,即要求面向全民的高质量和公平的教育。人人都有权利接受应有的教育,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而不因为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他在东部还是西部,他在城市还是乡村而受到制约。整体来讲,义务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普及性教育,不是选择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保障性教育。义务教育应该均衡发展。但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不平衡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目前在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师资、生源、经费投入等)和质量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校与校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也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宽松环境。
  记者:我们一直都在倡导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其实正表明了义务教育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均衡。您认为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杨银付:教育的不均衡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也表现在校际之间。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以义务教育为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而我们过去义务教育的体制又决定了地区财力会影响当地义务教育的发展。1985年,中央通过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这个决定里面明确提出了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也明确提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我认为,这样一个体制调动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各方的积极性,加快了中国义务教育普及的进程。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快速普及,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凸显出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进入新世纪以来,义务教育政策在继续逐步调整,一是2001年确立了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二是在2003年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的工作会议;三是在2005年国家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在2006年修改《义务教育法》的时候,明确把均衡发展写进了《义务教育法》。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了2009年,在邯郸召开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的一号文件,讲的也是均衡发展。在2010年7月份,《规划纲要》颁布,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记者:随着《规划纲要》的颁布及实施,我国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许多的努力,您能具体谈谈近些年来政府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吗?
  杨银付:近年来,均衡发展已成为新世纪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基本政策。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实行的偏向城市的公共服务制度,导致目前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供给问题较为突出。近些年来,国家在教育领域大力实行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取得显著效果,但还需要有进一步的体制创新,如改变二元体制,改革城乡学校教育经费拨款方式,按统一标准均衡拨付城乡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促进办学条件的均衡,从而逐步实现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这方面,《规划纲要》提出,“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这里的标准就不分城乡。此外,《规划纲要》还提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体现了城乡均等化的要求。
  资源配置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
  记者:您理解的义务教育均衡包括哪些方面?这些方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
  杨银付: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要求提供面向全民的高质量和公平的教育。我们所追求的义务教育的公平可以分为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公平三个层次、三个维度,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
  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逐步解决,政府越来越关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问题。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中,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的均衡是基础,教师资源的均衡是关键,生源的均衡则是突破。就目前我们的国情来看,我国现在正处于从入学机会公平向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发展过程中。
  记者:针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的这三个方面,您能给我们详细地解读一下,并谈谈各地一些先进的举措吗?
  杨银付:硬件的均衡是指办学条件的均衡,是基础。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这方面我们现在已经做的包括校园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学校寄宿设施改善工程等。当然,如果要实现更高程度的标准化,包括校舍、体育场地、师资、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还需要长期的努力。目前日本等国家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
  生源的均衡是突破,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来要把重点高中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部分招生指标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去,就是一个积极的举措。我看到河南郑州的新郑市是从上个世纪,大概是1997年的时候,就开始实行为高中均分生源的政策,把全市高中招生指标100%分配到初中学校去,市内几所高中得到的是一样的生源,这就有利于引导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师资的均衡是关键。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择校首先是择师。如果让教师流动起来了,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择校现象。在这方面,教育规划纲要也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建立县(区)域教师、校长的交流制度等,都是很好的探索。
  记者: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方面,哪些相应的机制能够提供有效的保障,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呢?
  杨银付:我认为,第一要以共享促均衡。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资源共享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例,如果校校分割,一个学校将无力配备那些大型的劳动技术教育设施,而即便个别学校有能力配备,利用率也不高。同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进程。第二是以监测促均衡。为了促进均衡发展,需要研究建立具有积极导向性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和制度。监测结果依法发布,将对地方有关义务教育的决策起到一定的激励、约束和规范作用。
  记者:《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在中央和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您能给我们谈谈这些成绩嗎?
  杨银付:我认为成效比较明显的有这样一些做法:一是建立了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为了使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各司其职,尤其是为了调动地方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从今年3月份开始,国家与各省(区、市)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除了有4个省区因为还没有进行“两基”国检,暂时没有签订备忘录以外,其余28个省(区、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与教育部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描绘了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是各地加强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国家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央财政2009年安排的资金是80亿元,2010年安排的资金增至100亿元,2011年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农村薄弱学校配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体音美等器材,集中力量解决“大班额”等突出问题。
  三是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刚才提到的资金,主要是从标准化学校建设角度出发。另外还有很多资金,比如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100元,东部地区生均经费小学达到450元,初中650元,中西部地区达到小学400元,初中600元。还对中西部地区農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贴。
  四是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不断完善城乡教师的交流制度,城镇教师支教工作在全国继续由点到面普遍开展。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天津市、辽宁省、河北省、江苏省、湖南省、陕西省、海南省、甘肃省、贵州省都建立了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交流制度,辽宁省大连市中小学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更加完善,突出以人为本,工作开展平稳有序。
  记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离不开中央的正确引导,更离不开各省市的具体实践。就您所了解的情况,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些先进省市值得推广的例子?
  杨银付:这样的例子就很多了。比如,浙江省已在本省范围内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并开始开展标准化学校达标验收工作。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全国已涌现出四川省成都市、安徽省铜陵市、北京市东城区、天津市河西区、山东省威海市、河北省邯郸市、河南省新郑市、江西省上高县、陕西省吴起县、重庆市万州区、云南省玉溪市等一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先进地区。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用“一帮一”形式,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1000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开展为期3年的帮扶活动。杭州市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以名校领衔,采取“名校 新校”“名校 弱校”“名校 名企”“名校 农校”等多种办学模式,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通过组建幸福教育学校联盟、信心教育学校联盟,促进了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实行联合办学,实施以增量式改革、扩张式搬迁、战略性重组为核心的优质教育资源区域一体化改革,将原先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展到100平方公里区域。
  师资均衡是解决择校的根本之道
  记者:现在农村学校硬件漂亮了,大家都说的一句话是“村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这是看得见的,可是对于那些看不见的软件,比如师资和学校管理以及浓厚学习氛围的营造,您怎么看呢?
  杨银付:你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我个人认为,国家发展中,教育是重中之重;教育发展中,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发展中,均衡发展是重中之重;均衡发展中,师资均衡是重中之重。
  学校均衡发展不只是外在硬件的均衡,更关键的是软件师资的均衡。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资源配置(包括学校校长与管理人员配置)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关键性指标。硬件设施改善的只是外表,而真正要达到学校的均衡发展,提高师资水平才是关键。
  记者:有人说教师的合理流动是保证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的关键,对此您怎么看?有没有一些措施可以为师资的均衡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呢?
  杨银付: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择校主要是择师,要使学生不流动,首先教师要流动。要合理、良性流动,走向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工资制度,促进教师工资的规范化,缩小校与校之间教师工资差距。但是,仅仅教师工资制度的改革还不足以促进教师资源的良性流动和均衡化,因为如果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及社会发展差距过大,落后地区教师的配置就可能存在困难。对于艰苦地区合格教师派不进去,或者派进去又发生流失的问题,我们建议借鉴日本、韩国及欧洲许多国家的经验,考虑对中小学教师作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实行管理。这样就可以依法对教师实行旨在均衡的合理调配,依法建立和有效实施教师轮换制度和城镇教师乡村服务期制度。
  在目前教师公务员法律地位尚未明确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无所作为或消极等待,还要做我们能做的事。例如,在不同学校教师岗位的设置上,一定要“科学和公平设岗”,甚至对农村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有所倾斜。为了避免教师流失,教师管理要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为了避免弱势地区、弱势学校优秀教师的流失,建议可考虑依法建立类似体育人才流动的“转会制”,以利于弱势学校培养新的优秀教师。还要开展学校结对子、教师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
  记者:每到新学年开始前,总会有一些家长因为不满意孩子所划片区的学校,而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选择远处优质的教育资源。虽然现在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但是却不能遏制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抢夺战,您对这个多数家长都关注的择校问题怎么看?
  杨银付:择校的背后是教育发展差距和教育质量差距。比如义务教育,如果实现了均衡发展,就将择无可择,这也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之道。解决择校问题,关键是要实现学校的均衡,而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为此,《规划纲要》提出,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所辖区域内的教师交流做出具体规划。事实上,我国已有不少进行教师交流轮换的成功案例。例如辽宁省沈阳市从2006到2008年,五城区教师进行大范围的、制度性的、“人走关系动”式的交流和轮换,这是沈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教师交流。此外,《规划纲要》还提出,将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从而达到调控初中生源分布的政策效果。在这方面,前面提到的河南省新郑市实行的“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的改革,就是其中成功的例子。
  全力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
  记者:面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下一步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是否需要依据问题采取配套措施,进行适当的进度安排呢?
  杨银付:《规划纲要》已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在推进路线上,着眼缩小校际间、城乡间、区域间差距,三线力推。在推进步骤上,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
  如今,各地已经依据实际情况分别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一省一案,每个省都有各自的特色。各地在下一阶段要围绕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实现目标。根据本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真正能够采取切实的措施来实现这样的目标,教育部也将把各个省承诺的目标,包括时间表、路线图予以公布,并在有关媒体上进一步加大宣传,促进社会对他们的监督。二是加大投入。普及义务教育需要花钱,实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需要花钱,因此,希望省级政府以及省以下各级政府都要切实履行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政府职责,依法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逐年不断增长。三是纳入考核。对于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经费落实得怎么样?均衡发展有没有成效?要作为考核各级政府以及政府负责人的重要指标。四是探索机制。要求各地大胆探索,因地制宜,不断推进义务教育的改革创新。
  记者:您理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是什么样的?能给我们描绘一下吗?
  杨银付:理想的局面啊,应该是东部与中西部教育的差距小、区域间学校教育的差距小、质量高,最好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让每一个孩子,无论他身在何处,家庭是穷困还是富有,都有均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而且孩子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的激发。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还需要我们国家的各项配套政策都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努力在发展中均衡,在均衡中发展,进而实现我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
  (责 编 涵 冰)
其他文献
走出自设的胡同  钱国宏    《大清稗史》中记载这样一则轶事:大学上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个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阉”便会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这是乾隆皇帝有意难为刘墉。如果换了别人,无论抽到哪张“纸阄”,都难逃一死;而聪明的刘墉早就猜到了这一点,他灵机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福俤教授团队最新的研究表明:黑豆或许是一种更加理想的补铁食物,尤其是黑豆皮的提取物,能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  黑豆成为国际上首次被报道能够直接补铁的食物(相关论文《黑豆皮提取物抑制铁调素表达》,日前发表在国际营养学著名期刊《英国营养学杂志》上),为防治缺铁性贫血、炎症性贫血等提供了新理念。  人体内有个“铁管家”  王福俤课题组对2000多位中老年女性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贫血
我父亲今年67岁,不久前被诊断为肺结核,有结核球,已经住院了。请问,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要紧吗?该怎么治?  甘肃天水 吉明  结核球又称结核瘤,它是一种肺结核的球形病灶,并不是肺上长的瘤子,更不是肿瘤。结核球绝大多数是由于肺部继发结核病灶演变而来的,属于浸润性肺结核的一种,是可以治疗的。如果是初次发现,应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制订治疗方案。一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后,病灶
【摘 要】 采用普通线性回归方法来研究盈余稳健性,只能描述Basu模型中收益与盈余关系的平均程度,无法完整呈现两者之间的各种可能关系。文章基于分位回归方法,利用经过调整的Basu模型,试图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同盈余水平与稳健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在盈余管理的影响之下,不同盈余水平上的企业盈余稳健性程度不一,处于分位值两端的公司稳健性高,处于中间分位值的企业稳健程度低。  【关键词】 盈余稳健性;
现在流行探望病人送鲜花,有人探望刚生下小宝宝的产妇也送上一束鲜花,以表不俗。却不料鲜花还未见到主人,就被护士小姐拦在了室外,这是为什么呢?  医生说,鲜花对刚出生的婴儿非常不利:    对婴儿的眼睛不利:  鲜花的颜色鲜艳光彩,会刺激新生儿的眼睛,影响其视力。新生儿应该先接触外界的一些较柔和的光线,接触色彩要渐渐地由弱到强。    使婴儿过敏:  有的新生儿是过敏性体质,抵抗力又很弱,鲜花很容易使
明代人方宾在学宫读书学习时,曾骑一头驴入一窄巷,去一家皮匠店。他把驴子拴在门外。这时,恰好一位蔡姓都司从此经过,驴子正好叫了,蔡姓都司手下人就拿鞭子抽打它,结果驴子受惊蹦跳,叫得更厲害。方宾听到驴叫,赶到门外,大声斥责蔡都司手下的人。蔡都司见状,怒不可遏,命令手下人鞭打方宾。方宾强忍羞辱,回去后发奋学习。三年后,方宾考中进士,最后做到兵部尚书。后来蔡都司到了京城,因为从前得罪方宾,他想登门谢罪。方
【摘 要】 自20世纪80年代,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以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索财务连锁董事对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实证数据表明:财务连锁董事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独立财务连锁董事的盈余管理抑制效应强于执行财务连锁董事;财务连锁董事的职业背景影响其盈余管理抑制作用,高校背景财务连锁董事的盈余管理抑制效应强于其他职业背景的财务连锁董事。  【关键词】 财务连锁董事; 独
大 象 席 地  我们扔掉一块阴影  扔掉,那个旧年  唯一的一次恐惧  是在梦里,似乎背上粘着  布满经咒的湿婆。把所有  艰难的日子过一遍  只想大声喊,喊出来  “都过去啦”,如此而已  庞然大物也能席地而坐  这逃离栅栏的不堪  不确定要不要翻墙。等着  看见某些东西追上我  站在雨水淋漓的空地  再不写少年的诗  船 长  每次渡江,那艘扁平的渡轮  都显得特别深奥  它靠近拥挤的人群
西安有60%的学生称他们遭到过家长的殴打、禁食或辱骂。  3月13日,南京虐童案的养母李征琴服刑半年后刑满释放,在监狱门口她受到了包括受害儿童及其生母迎接冤屈英雄般的对待,跪下抱头痛哭。而自始至终,李征琴坚持认为“自己有犯错,却不认罪”。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天后,就职于美国田纳西州某高校的华裔青年李某讲师夫妇因在超市大声斥骂他们5岁的儿子而被当地检察院提起诉讼,被判处半年社区服务,并被儿
1961年12月20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讲:“《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1964年8月18日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他再次明确说:“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那么,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的呢?  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读。曹雪芹生活在18世紀上半期。毛泽东认为,那时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