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女儿过大江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ibo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四岁的时候,一天晚上,我半夜醒来,突然发现她一直在流鼻血,将枕头都染红了。我们吓坏了,赶忙用药棉塞住她的鼻孔,让她向后仰着,用冷水拍她的后颈窝,好不容易将血止住。天亮以后,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她患有血小板减少的毛病。
  现在说起来,血小板减少是许多人都有的常见病,治疗手段也很多,算不上什么大毛病。可是那个时候,电视上正在播放一部日本连续剧《血疑》,即便街谈巷议中,也是“谈血色变”。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我和妻的心情可想而知。
  寻访专家
  我们开始为女儿治病奔波的历程。
  一次又一次跑儿童医院,一次又一次验血。过去女儿打针都是要哭的,现在一次又一次地手指采血,她都不哭了。只是在医生拿着针头准备采血的时候,她总是对医生说:“阿姨,轻一点,好吗?”女儿的请求使得所有的医生听了心里都颤颤的,她们也笑着说:“好,阿姨一定轻轻的。”然后,就表扬她,“好勇敢啊。”
  每次验完血,女儿总是要问我:“爸爸,我的血小板又多了吗?”我马上说:“啊,多了,多了。因为你勇敢,而且,你的心肠很好,血小板都喜欢你,就都回来了。”
  女儿奇怪地问:“那它们以前到哪儿去了呢?”我说:“它们很贪玩啊,就像调皮的男孩子,一跑出去,就忘记回来。”女儿问:“它们晚上也不回来吗?那它们到哪儿睡觉呢?”
  是啊,那些调皮的血小板,它们晚上在哪儿睡觉呢?望着女儿天真无邪的双眼,我的心也颤颤的。
  血小板真是很调皮啊,虽然女儿惦记着它们晚上有没有地方睡觉,可它们仍然非常贪玩。女儿的血小板上升得很慢,流鼻血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非常焦急,到处打听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专家。有一天,妻在语文教研组谈起女儿的病情,说是许多人介绍,武汉有一位老中医,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专家,非常有名望,可惜后来被打成右派,不知到哪里去了。妻叹了一口气说,要是能找到这位老中医就好了。
  这时,语文教研组组长肖老师默默地走过来:“易老师,你真的要找他吗?”
  妻说:“唉,我到处在打听他啊。”
  肖老师说:“不用打听了,他就是我父亲。”
  世界上许多事情就是这么巧。
  放弃一切
  肖老先生住在武昌杨园乡下。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尚未通车的比较偏远的郊区。那时武汉还没有修建长江二桥,到肖老先生家求医,得乘船过江,然后乘车,然后还要走好远一段路。我们带着礼物,扛着女儿,坐车,然后乘船过江,再坐车,然后再步行。女儿总是心疼我,见我扛累了,就说:“爸爸,我下來走一下。”走累了,我就再抱着或者扛着,就这么慢慢地朝前走,朝前走。
  隐居乡下的肖老先生那时是个老百姓,没有处方权。不过,慕名前来找他的人太多,附近的医院就与他达成默契,他开方子,但是患者必须到附近的医院去抓药。
  肖老先生果然不同凡响。他开的方子,有些药附近医院还没有,得到汉口的大药房去配。一周的药,得要一二十块钱,几乎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当时,我们的工资每月才三十多块钱。除了中药,还要觅花生衣,还要随时准备“三圆汤”,即桂网、红枣、莲子米熬汤,作为食疗补养。我们的经济状况也许是一条小溪,但是,我们对女儿的爱,我们迫切希望女儿康健的渴望,却是深深的海洋。
  那时我刚刚从远郊中学调到区政府当秘书,整个区教育战线只上调了两个干部。那时正是培养“第三梯队”的时代,我却辜负了领导的信任,坚决要求调到汉口,调到离家近的单位工作。我情愿放弃一切,可是,我不能放弃对女儿的责任。我要经常扛着女儿过大江啊。
  那时我爱喝酒,可以一口气“吹”一瓶酒。但我不再喝瓶装酒了,我喝一毛钱一两的散酒,喝一斤散酒,可以节约三毛五分钱。
  爱的延续
  那时我们住在一间十平方米的蜗居里,没有条件写作。我晚上写作爱抽烟,可是我不能让女儿在烟雾缭绕的房间里睡眠,我怕烟雾惊扰了那些宝贵的血小板。于是,我找一位朋友借了一间房,每天晚上,我提着一瓶开水,走啊,走啊,走到那间临街的小房里,通宵写作。
  我的许多有影响的短篇小说,主要是儿童文学,都是在借来的小房里写成的。那时我每天都充满创作激情。但是,我应该承认,在那个千字十五元的时代,我希望有更多的稿费来为女儿治病,也是促使我通宵写作的动力。
  一次又一次地扛着女儿在长江上往返。
  一次又一次在希望与渴望的波涛上起伏。
  春去秋来,梅花又开,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女儿的病一天天地好起来,她的血小板终于升到十二万,升到正常的状况,升到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们一样上学的健康状况。
  我知道,我们为女儿治病的经历也许不值一提。我知道,普天下的父亲和母亲们,有谁没有为孩子治病而操心着急呢?譬如我,只要一想起我母亲,首先想起的,就是我生病的时候,她总是通宵不眠地守候在我床前。常常是在半夜的时候,我感受到母亲温热的吻。母亲在我高烧的时候不断吻我的额头,是在用她的嘴唇当温度计,看我的烧退了没有。那时我甚至希望生一点点小病,因为这样可以得到母亲更多的爱和吻,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
  幼小生命的成长,是需要格外小心呵护的。如果说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一种延续,那么,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是不是对自己正在延续的生命的一种关心与爱护呢?
其他文献
油炸的小吃总是予人愉快的享受,吃口香脆不说,单说食物在油锅里慢慢由白转为金黄色的过程,就相当奇妙。在锅边踮足期待的片刻,因为眼瞅着希望得以落实,也就不那么烦心了。  油条、麻花、巧果、麻球、油馓子、粢饭糕……还有油墩子,都是值得期待的街头美味。  油墩子做起来不麻烦,支一口并不很深的油锅,用缚了筷子的汤匙将稀面浆舀进模子里,抓一把萝卜丝和荠菜末在里面,再浇一层面浆在上面盖住,最后安一只小河虾,入油
期刊
哮喘是呼吸道的慢性炎症,表现为喘息、气急、胸闷,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民间土方地龙生姜汤,可以治疗各种证型的哮喘。其方剂组成为:净地龙20克、生姜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分兩次服用,连服5剂到7剂。  该方由一寒一温两味药组成。地龙味咸,性寒降泄,既能祛风解痉通络,又能清肺化痰、止咳定喘,常用于治疗温热之邪进入肺部、风邪入侵、痰湿阻滞、肺失清肃之力导致的咳嗽喘息、喉中哮鸣。生姜味辛,性温,能发汗
期刊
一个人去世后,捐出他的某一个器官,由医生动手术移植,可以挽救另一个绝症的病人,这就是全世界都在倡议的器官捐赠运动。  最近,各地“器官捐赠组织”发起好几波宣传活动,希望有更多人填表参与,挽救那些排队等候的病人,据报道,一位捐赠者的器官,如果都很健全,将有八位患者受益,也就是说,一个人死后能使八个人“再生”。  据说华人社会的反应平淡,论者以为华人重视“全尸”,观念难以改变。不过,换个角度看,现在多
期刊
在我的职场记忆里,大公司分工严密,搞金融的不可能去管理计算机,写程序的不可能搞图画设计。小公司就不同了,什么样的角色都得上台扮一圈,什么样的任务都得给我顶下来。美国有句俗语“戴很多帽子”,就是这个意思。  我曾在一家高科技公司上班,公司规模不大,二十来人。公司没有请清洁工,秘书每周会发一个安排表,比如谁这周洗咖啡杯,谁这周倒垃圾,诸如吸尘、清理厨房、打扫卫生间,大家轮流做,感觉挺诧异。老总说,公司
期刊
当家里有两个以上孩子,而且孩子之间年龄差距较小,父母就会意识到“兄友弟恭”只是一个传说。前一秒他们还抱在一起柔情蜜语,下一秒可能就是你哭我喊、大打出手。于是,父母的万能职业表上又多一项工作:家庭警察。  清官難断家务事,父母怎么解决孩子之间的争端,也是一项极难的工作。尤其当自我情绪不好时,心中就像埋着地雷,孩子一哭就立即引爆,理智、平和、温柔全部炸飞,剩下的只有大吼大叫。  我常安慰自己:“谁家的
期刊
第一章  陈家的小少爷又闯祸了,而且这次还闹大发了,出了人命。  钱北北原是不想理的,但实在听不进去陈老爷对付少帅说的那种“杀人的不是我家小儿子,而是他的孪生兄弟,因为从小失散最近才找到,所以我还没来得及对外公布。不过我那逆子也知道做错了事,昨日已经自尽了”的鬼话。  她看着挂满白幡的陈家大门,心里冷笑:呵呵,说什么双胞胎?还自尽?这种鬼话付少帅相信,她可不信!等她掀开棺盖,闹出点儿动静来,看陈家
期刊
1964年,作为第一批插队知青,我插队到江苏省太仓市双凤南新大队,那一年我虚岁十八。  这是个偏僻、美丽的水乡村庄。那时,乡下的人们一直受缺医少药之累,但他们不缺智慧,他們常用秘方单方治病,有时能收到奇效。  邻居张家阿娘的儿子张兴无,时年13岁,患有严重的气喘病,多方治疗均无显著疗效。每年春夏之交或秋冬交替,喘病发得特别厉害,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夜不能寐。  有一天,兴无娘悄悄来问我。原来她听说
期刊
那晚的空气特别湿润,空中传来烈火灼烧般的歌声,是歌剧《巴黎圣母院》中的名曲《Beue》。我在做晚餐,菜刀极其锋利,切起菜来很爽快。  总觉得会发生什么。  一点儿声响,敲墙打壁地传来。隔壁又蠢蠢欲动。  我搬到这里有些时日,房东是上海老太,她腾了一个房间给我,我的隔壁住着一个印度女孩。隔音不太好,她做什么,我都听得一清二楚。估计今晚又带男友过来。她的正牌男友是哪位,我不清楚。女孩很黑很瘦,一双眼精
期刊
庄子论养生的目的,主要是延年益寿,而《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就不同,其治国、治身的目的说得十分明确。他说:“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又说:“昔者先圣先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这就明白指出治身与治国是一个道理,而治身的目的就在于治天下。  书中对养生的重要意义又作了具体分析。他說:“故圣人之治天下也,以全(健)其天(身)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嗅)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
期刊
今年夏天,我就四十八岁。年轻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个母亲”。我甚至在读书的时候,就想好女儿的名字要叫“小樱”。为了能生出健康结实的宝宝,一定要把身体养好。所以,我在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一直坚持自己做饭,上班自带便当。  周围很多朋友吸烟,我没有吸,也不喝太多的酒,连止疼药这类副作用大的药物,我都尽量避开。  婚后,有了宝宝,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务和育儿这两件事中。等这一切告一段落的时候,比我大四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