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气势磅礴的悲壮史诗——评《水西悲歌》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为学子和友人写过好几本书序,但都费力不大,费时不多。唯有给这本《水西悲歌》作序,下了很大功夫。先是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如《贵州·古代史》、《贵州通志》、《二十四史贵州资料辑录》、《大定府志》、《清朝野史大观》等,还为此阅读了长篇历史小说《吴三桂》。除此之外,我还到《水西悲歌》故事发生的地方,如大方、黔西;织金、威宁、水城以及象祠、虎门关等地观察和感受。如果说一个人一生只能精读十几本书,那么,这本《水西悲歌》则是我这辈子精读的文学作品之一。 在磅礴荒古的夜郎大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近些年来,我省文坛对此有了一定的反映,再现了古夜郎人和他们的后代独特丰富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如火如汤的情感。但不无遗憾的是,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反映各民族轰轰烈烈斗争的作品却很鲜见,长篇小说就更屈指可数。《水西悲歌》的作者,用了十年时间,研究历史资料,精心构思情节,完成了这部40万宇的小说,这是我省作家反映本省历史事件长篇小说创作的一大成功,难能可贵,很有价值。
   衡量一部历史小说成功与否,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尺度。—是要看小说所描写的中心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是否符合或基本符合历史真实。二是要看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艺术形象是否生动感人。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历史真实,就不能称之为历史小说;作者没有相应艺术虚构,没有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就只是历史,而不是“小说”。在这里,我们不能只有历史判断而元艺术判断,也不能只有艺术判断而无历史判断。一部成功的历史小说,应该是:在真实的历史舞台上,各种有独特个性特殊人物在各自的性格发展逻辑中形成有深刻意蕴的冲突,并生动地形象地倾吐他们真真切切的喜怒哀乐。《水西悲歌》的追求在于此,成功也在于此。
  《水西悲歌》首先真实地再现了贵州古代历史上吴三桂围剿水西、水西奋起反抗的这—重大历史事件。关于这个事件史家有两大观点。一种认为是“水西宣慰司安坤、乌撒土官安重圣反、上命吴三桂督云、贵各镇兵讨之”(《贵州通志?前事志》三、75页,)。一种认为是“前逆吴三桂每因需索水西,不遂贪欲,捏造水西反叛,妄自发兵剿灭,尽取其利为已有”(同上,130页),由于立足点不一样,任何历史都有不同记忆和版本;这不足为奇。《水西悲歌》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有研究成果《论水西彝部族抗吴战争》问世(《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7.1。作者指出吴三桂为了实现自己割据滇黔的野心,秉承和发展洪承畴的“不可使滇中一日无事”的九字阴谋,故意激反和镇压水西彝部族。因此,“这次战争从现象看似乎是水西彝部族与吴三桂势力的矛盾,其实最本质的则是根源于吴三桂与清庭中央的矛盾。这次战争不过是吴三桂战略性阴谋的首先一战,水西各民族不过是这个大阴谋牺牲者”;“面对吴三桂的进攻,水西彝部族实行了坚决抵抗,在维护自己民族生存的同时,客观上维护了全国的统—”。我很同意这—观点,其原因有二:从冰西方面看,“千余年来,水西安氏(明初改罗为安)虽世袭其地,但既非割据政权,更非独立王国,各代世袭的安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周春元,王燕王:《贵州古代历史》222页)为维扩这一关系,水西出现了一些如奢香夫人等有远见卓识的杰出人士。奢香死后,安疆臣还因参与平定播州杨氏叛乱有功,朝庭授布政司左参议,封怀远将军、定远候。到了安坤时期,吴三桂大军尚来进贵州,安坤便’“缴印投诚于吴三桂……并导之取开州,降修文、广顺”(《大定县志》119页);明将白文选拒守毕节七星关,安坤又令人引导清军取小道出乌撒(今威宁),至沾益,断白文选粮道;朋将吕宏炀、刘鼎等先后意欲策反水西反清均未遂;明匡国公皮熊“屡遗人说坤,坤也不从”(同上119页);这些事实都说明安坤在清朝强大的威势下;审时度势,不会反,也不敢反。从吴三桂方面看,他从1657年受命攻黔起,到他坐镇昆明,统揽滇黔人事、军事、民政、财粮,权势日大,权欲膨胀,割据滇黔进而问鼎中原的野心越来越强。这个—代枭雄还在昆明保国寺塑造自己的巨像,期垂永久。与此同时朝庭削藩之声也越来越高;吴三桂“恐祸乱平而已兵权解”,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在给朝庭的奏疏中,提出了“三患二难”,名为剿灭在安龙的永历小朝庭,实则是反对“削藩”,达到盘踞滇黔的目的。他在奏疏中说:“……土司反复无定,唯利是趋。有我兵不动,逆党假永历以号召内外诸蛮以高官厚禄,万一如前日沅江之事,一被煽动,遍地烽起,此其患在肘腋也。”这是他的借口,也是他为己利而激叛土司的预谋。至于他如何激叛安坤,史料语焉不详,但也有所记载。如《大定县志·水西安氏本末》说,吴三桂“欲专滇黔,数激叛土司。坤有美妾美而体香,三桂求不得,以此衔坤”。又如《贵州志·前事志》载:吴三桂“捏造水西反叛”,“构怨征讨水西”。综上所述,吴三桂为达到盘踞滇黔的目的,捏造水西反叛,以此蒙蔽朝庭,起兵征剿水西,这才是这个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水西悲歌》以此为背景,加以艺术虚构,叙述了吴三桂调十镇人马征剿水西,水西军民集十万之众奋起反抗的悲壮故事,其情节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这是这部小说赖以存在并获得成功的基础。
  《水西悲歌》能进入文学艺术长廊,还在于作者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独特环境的描写上,较好地实现了典型化,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和熏陶了读者。《水西悲歌》的人物,绝大部份是有史可查的历史人物。安坤、禄天香、叉戛那、安如鼎、皮熊、常金印、阿五、阿户、吴三桂、李本深、马宝、马宁、刘安帮等,都在史料中有所记述或有所提及。只是这些人物,除個别人物如吴三桂的史料比较丰富之外,其余的大都是有名而无事,或有名而其事简略。作者根据史料对这些历史人物片言只语的性格倾向指示,通过联想和想象,把史料中那些无血无肉的文字符号,变成了一个个饱含情感掷地有声的形象。水西彝部83代苴穆安坤为了水西部族不受战火摧残,不惜把美妾献给吴三桂;他不惧危险,只身进入果勇底城与吴三桂谈判,言辞寸步不让,表现了大无畏的民族精神。最后战死沙场,大义凛然。尽管他的性格有懦弱的一面,但他不失为水西上层人物中的一位民族英雄。水西更直叉戛那,勇武粗暴,反复无常。为了取代苴穆安坤的位置,他可以暗投吴三桂,认贼作父,断送了水西。但他作为一个流淌着彝族血液的汉子,在绮陌大寨看到同胞被吴三桂肆意蹂躏的惨象,他又有些后悔了。这后悔既包含了上当受骗的苦楚,也包含了他对不起治下同胞的悔恨。后被俄尼诺黛鸠杀,罪有应得。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消极形象。明匡国公、水西军师皮熊,反清复明,忠心不二。他既是将才,又有心计。他阴谋劫夺俄尼诺黛之后,又意图半路劫杀安坤,其目的都是企图破灭水西追求和平安宁的理想。最后被擒,拒不投降,绝食而亡。他是明朝的烈臣,是水西的罪人。吴三桂专权、残暴、阴险、好色,但又善用兵,懂音律,爱歌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声部的儒将。他索安坤美妾而不得,便捏造水西罪名征剿水西;得到美妾之后,他又阳奉阴违,还是要灭水西。当年山海关前“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是爱美人不爱江山。这里是爱美人,更爱江山。恐怕这才真是吴三桂的性格本质。这部小说中还有一个感人的女性形象系列:禄天香、陇王,俄尼诺黛、阿雨、罗兰、禄卉、奢春、俄尼诺沙、助其莎等等。她们有的或为土司的妻妾,或为明将孙女,或为侍从,或为奴隶,但她们纯洁热情,机智勇敢,是一群温柔美丽而又勇于献身的巾帼英雄。其中的诺尼俄黛和禄天香很值得一说。俄尼诺黛是个虚构人物,貌美体香,小有轻浮。她作为安坤之妾,又与叉戛那有染。为了水西安宁,她自请献身吴三桂。得知安坤战死,她又为安坤殉节。这是一个女人,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为水西献身,为爱情献生的女人。禄天香是安坤正妻。作者在她身上倾注的心血最多,是着力塑造的主要形象。她面临吴三桂的淫威,沉着应对,一方面步奢香的履迹,派陇玉上京诉说水西的冤情,希望朝庭阻止吴三桂围剿水西,一方面聚集人心,准备迎战。吴三桂举兵进攻水西,她坐镇木弄箐,调兵遣将,运酬帷幄,又不失时机,以战求和。为了日后水西再起,她压抑住自己的悲愤,在阿扎屯目睹安坤战死,体现了她的坚强不屈的意志。这个形象很像—尊土司女神。
  《水西悲歌》的环境描写,真实、典型、很有特色。郭张(今黔西)象祠、毗喇(今织金)、果勇底、木弄箐、犀牛岩、猴儿关、阿扎屯、鸟撒卫(今威宁),或石屯木寨,或土目家宅,或崇山峻岭,或深沟老箐,一派令人难忘的黔西i匕风光。还有民族服饰,风土建筑,节目歌海等等,丰富多彩,特色突出。尤其是几大战场的描写,如虎门关,猴儿关,清水塘,阿扎屯,五里河,环境不同,各有千秋。正是这些典型环境的描写,突出深化了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使这部小说特色鲜明,别开生面。
  作者在这部小说的“后记”中说,他已有创作《柔远夫人》的打算。这很有必要。水西军民与吴三桂势力的斗争,始于康熙三年(1664年),止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历时17年。《水西悲歌》只写了水西奋起抵抗,但终被吴三桂镇压的悲壮。为了完整地再现这一历史事件,的确还应该写出10年后吴三桂公开反叛朝庭,柔远夫人,即《水西悲歌》中的禄天香,带领水西军民,参与剿灭吴三桂的正义之战。如果说《水西悲歌》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346页),那么《柔远夫人》将是卧薪尝胆,十年磨剑,报仇雪恨的壮歌。我们期待着《柔远夫人》迅步君临文坛。
其他文献
这张照片,笔者珍藏了50多年,那瞬间的情愫至今仍刻印在脑海中。1952年暑假里,15岁的我读高小,还从没有进过江山县城。有一天,刚参加工作的兄长和母亲要进城办事,我提出:“要到城里戏。”大人们答应了。  笔者家境清贫,上学较晚,七八岁开始放牛、砍柴,在春、夏、秋的暖天气里,都是穿草鞋或干脆当“赤脚大仙”,很少穿布鞋。这样光脚板野外生活,尤其是上山砍柴少不了吃“脚破血流”的苦头,但过些时就没事了。这
期刊
亲慈子孝人伦美 尊老爱幼理当然请君多读陈情表 劝尔常咏蓼莪篇儿无父母难成长 父母无儿难晚年父母儿女相依命 换工擦背两情牵父母抚育儿和女 九我之恩难尽言十月怀胎娘受罪 一朝分娩生死关拼死拼活儿见面 赤条浴血抱怀间爹妈视儿如珍宝 喂奶屎尿在娘前左边已尿儿睡右 两边都尿睡胸间留下尿床给娘睡 因此风湿娘身添友泡尿来右泡屎 三九洗便不畏寒一至二岁常背抱 爹妈累得两膀酸两三岁时学走路
期刊
我学生时代就喜欢作文。从1960年5月1日《朝阳日报》创刊至今,我一直给《朝阳日报》写稿。四十多年笔耕不辍。退休后,时间充裕了,我写稿更来劲了。我热爱生活,兴趣浓厚。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每有新发现、新问题、新题材,我便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国事、家事、大事、小事、方方面面,海阔天空,无所不写,无所不谈。言论、随笔、散文、韵文乃至楹联,各种文体,随机应变。然而却是“样样中,样
期刊
装帧考究的《今生今世》正在全国大小书店热卖之中。真个是:《今生今世》热卖,汪伪文胆走红,管他正反与西东,只要钱到手中。  汉奸胡兰成所著《今生今世》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精心打造出版的。听说有的“红顶”、“白顶”书商看着别人赚钱眼红,竟埋怨起自己的脑袋没有别人灵光。  《今生今世》热卖大多是掏青年男女的腰包。就凭《今生今世》这个书名,就很投合向往爱得死去活来的人们。据说这本书最近在青年学生中颇具影响
期刊
清末权臣奕勖先生,虚伪狡诈,极善钻营,他为了占据朝廷要职,极力讨好乌纱公司董事长那拉兰儿女士,他一边把女儿送人宫中侍奉老佛爷,伺机为他吹风誉美,一边大肆行贿,以致“岁费巨亿”,那拉兰儿女士在奕勖爷俩的夹攻之下,变得晕晕糊糊,而尊头一晕,一顶特大号乌纱便顺手掷下,奕勖先生也就变成了大权在握的外务部总理大臣,并得进“庆亲王”。  奕勖先生大权在握之后,大肆聚敛,卖官鬻爵,如杨士骧的山东巡抚一职,就是靠
期刊
我虽年近古稀,但坚信“生命在于运动”的客观真理,每天坚持户外慢跑和做自编的四肢运动操。虽说运动量不算大,但一个多钟头下来,身上也会出些毛毛汗。幸好,儿子、媳妇给我买了一个档次不低的外沐浴房,因此,运动后,休息片刻冲上一个澡,身体感到格外的舒适。孩子打趣说:“爸,开初您反对买这样玩艺——沐浴房,现在感觉如何?”我马上回敬一句:“还不是为你们节省开支,这点道理都不懂,”他嘻皮笑脸的接过话题:“阿!我懂
期刊
布依寨见闻楼前楼后罩绿纱,院内院外尽是花。一地春色谁为主?笼中画眉笑窗花。 追 蝶阳春三月菜花黃,满地春色涌波浪。囡囡追蝶花丛里,如花飞入花海洋。
期刊
西瓜不仅是人们的消暑佳晶,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既有赞美西瓜的诗词歌赋,也有涉及西瓜的佳联妙对。  “宋四家”之一的苏东坡(1037—1101),有个门生独坐书房,见春雨洒在窗纸上,即得一上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半年后他请教苏东坡,东坡这时正有客人,并不急于告诉他下联,只顾拿刀切西瓜待客。门生不断“请恩师赐对”,苏东坡说已经告诉了他下联:“切瓜分客
期刊
从老于部局长岗位上退下来十年之久的老局长余兴很少到老干局,怕打扰在职同志的工作。身体不好,丧偶在家,不免感到孤独。读了报上的《老干部的“110”》的文章,不禁想到与自己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有的已去逝,大部分已是高龄,年老体弱,多有不便,他们所盼的正是“110”。于是他拿起电话,拨了老干部局长室的电话。  “喂,我是余兴。”“余老局长,您好,真想念您呀,怎么不来局里玩玩!”余老局长很欣赏的被他一手提拔
期刊
路过昆明,有大半曰空闲,去何处消磨呢?去路南石林口巴,目口使是去过一次的,那已是三十年前的事,还是在“文革”当中。 三十年来,我常给一些旅游爱好者说,你要领悟人生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么?你耍信知大自然的伟力不可抗拒不可抵御么?你要寻觅造物主鬼斧神工的艺术杰作么?那么,你就去路南石林吧!在城市公园,只能够品茗聊天,最多也就是赏花问柳呼吸点新鲜空气吧!  路南彝族自治县著名的石林景区,俗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