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宸:这个大男孩是你认识的90后百万畅销书作家吗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ju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百万畅销书作家、2017年度最受欢迎新生代作家,与其用“成功”、“大咖”这样生硬的词语来形容张皓宸,不如说:他是一位坚持初心,对写作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人。
  关于 作品
  Kindle:您的作品《后来时间都与你有关》《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等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很多故事是关于年轻男女的,偏温暖治愈系。您是否想通过写这样的故事给年轻人带来一些启迪,或是带给他们一些力量呢?
  张皓宸:我写任何东西,并没有一个目标。从出第一本书到现在,我更多的是专注于自己想要写什么,写完一本书自己满不满足。我觉得自己写到很爽很满足才是出发点,至于说我的作品能治愈大家,很正能量很温暖,这些是我收到的反馈。比如说,我去参加签售会,很多读者给我反馈说看我的书帮他们度过了失恋或一段难熬的时刻,我才觉得原来我写的东西是这样风格的。久了之后,我就好像是拥有了这样的温暖治愈正能量,然后久而久之也会反过来给我自己一些感受,可能也会使我写的东西越来越偏向这样的风格,我觉得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Kindle:《听你的》这本书采用的是全书信体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角色去讲故事,那么您是怎么捕捉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的那些特征?
  张皓宸:其实写这本书有一个很巧的契机。我当时休假,正在台北旅行,我去了一个类似北京798的创意工厂里面,看到一个跟我妈妈年紀差不多的阿姨在中央的庭院里面写生。我在背后观察,看了大概一个小时,我看她边画边用手机拍照,好像在发微信短信。那时候我在想,她在跟谁分享这件事?我就开始想象,说不定她是在跟她的孩子分享“看你老妈画的”。我当时突然想到,如果我妈妈到这个年纪,她会不会也一样有这样的闲心去画画去充实生活,她应该会有很多的话想要跟自己的孩子说。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不然我就扮演这个妈妈或者从妈妈的角度来说,她有什么想跟儿子说的,于是我就写了这样的第一封信,写完之后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索性就又换了很多不一样的角色去写不一样的信。有男生的有女生的,有不同职业的,甚至还有扫地机器人给踩着它的猫写的一封信。
  写的时候我首先肯定是要把自己完全想象成那个人,这个是很多写作者都有的一个能力,比如扮演上帝视角在写。另外一点,确实是需要查阅很多的资料,比如我写到关于理发店老板的部分,这完全是在我经验之外的东西,所以必须要去不停地翻资料,也要去问问一些朋友职业相关的问题。整个过程有一种走入不同人生的感觉,写作体验还是挺爽的。
  Kindle:除了温暖治愈系的作品,您还有考虑过尝试一些其他风格吗?
  张皓宸:特别想。我自己特别喜欢悬疑推理类的小说,但就是碍于自己写不出来,或者是我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尝试做这种风格的大转变。我最近写的长篇小说《最初之前》已经鼓足勇气去改变了。如果要真正意义上写一本非常原汁原味的推理悬疑小说,一个是需要时间准备,另外真的是需要勇气去改变,未来我真的想尝试一下。
  Kindle:那这次尝试长篇小说,有没有什么创作的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张皓宸: 太多了,关于这本书的想法在我脑子里已经转了两年了,一直想写一个这样的故事。我之前每本书都是在北京写的,然后这次我想要换一个环境,我千挑万选了一个谁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谁的地方——东京。我去东京闭关了大半年,然后每天的生活都是重复的,早上起来吃完饭去找一个咖啡店,然后写到下午回来,自己做个火锅吃,吃完了之后继续写到第二天凌晨。基本上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不像任何时候的我。
  我以前写的大部分是中短篇的故事,所以就会存在一个问题,情绪来得快去得快,自己很快会抽离,一个故事也就三四万字的样子。但这次是23万字,我花了大半年时间在这个情绪里面,再加上又是一个陌生的写作环境,所以写完那一刻我真的是有一种特别难过的心情,这种难过就好像我半年前被关到封闭的学校里面,认识了很多角色,就像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和同学,每天跟他们打照面,写完的那一刻我要毕业了,要跟他们说再见,这种感觉是以前写任何书都没有过的。每一次做出改变真是跳出舒适圈,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是一件蛮好的事情!
  关于 阅读
  Kindle:您觉得年轻人应该怎么选适合自己的书?
  张皓宸:选自己看得下去的书,不要逼自己看看不下去的书,一个是浪费时间,第二个是你根本不相信这本书的内容。如果相信它你一口气就会读完,如果不相信就会逼着自己读,然而第二天就忘掉了之前读的,还不如去读自己喜欢的。而且也不要怕读闲书,我觉得读闲书也是别人给的定义,没有任何人能够知道你读完一本书的收获,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你就读自己喜欢的书就好。
  Kindle:现在互联网比较发达,很流行一些其他的阅读方式,比如说听书、社群打卡,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张皓宸:我觉得挺好的,虽然说我是一个出书的人,但并非就推崇纸质书万岁。时代不一样,科技也发达了,只要有阅读习惯,怎么阅读都行,能读就是好事。
  Kindle:那么这些新的阅读方式会影响您的写作吗?比如说可能现在的读者更倾向于去接受某种方式,这会对您的写作有一些构思方面的影响吗?
  张皓宸:那倒不会,我一直都没有这方面的担忧,或者说我的写作风格一定要转成更适用于什么。未来我一定写自己想写的,只要我还有能力出书,我就要继续写书。我一定不会把写作这个兴趣磨灭掉,我平时也挺珍惜自己对文字的感觉,也很少去写公众号,或是去做一些商业方面的合作。因为感觉这种形式非常消耗我对写作的乐趣,还不如保持现在这样的状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能把所有写作的兴趣和状态全放在书上,对我来讲是比较舒服的感觉。
  关于 写作
  Kindle:作为作家,您有属于自己的一些小习惯吗?比如说你是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作,或者写作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有哪些条件吗?   张皓宸:我写作的时候,不喜欢太安静的氛围。我前几年写书的时候,希望家里有一群人,他们在旁边看电视节目,比如那种特别吵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写书,我写得很安逸。我写书也喜欢放音乐,而且音乐不是那种轻音乐,而是有人唱甚至比较激烈的。我去东京也喜欢挑咖啡馆写书,还是稍微有点环境音的。而且我无法忍受把书桌收拾得很规整,然后一个人对着窗户特别安静的状态。我的桌子一定要凌乱,千万不要有别人来给我收拾干净,那样我会找不到我的东西。
  Kindle:写作是您的兴趣,希望作为一份初心去坚持。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有一些创作的梦想,您有什么建议给到他们?
  张皓宸: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我几乎从来不看我能写出来的书。看写不出来的书会给我很多灵感,会让我有一种仰望的状态。看太多跟自己同类型的书的话,容易不经意地去模仿,你一模仿其实就不是你的风格了,写东西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我一直骄傲的一件事,是我没有跟随任何人,我每一本书我都是在做自己想做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或者要成为跟别人不一样的人,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念,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
  Kindle:作为作家,您典型的一天是什么样?
  张皓宸:我其实是属于非典型作家。我的生活方式是,我刚写完一本书,是特别不想打开电脑的。当然每隔一段时间,我会保持一下写作习惯。但是我的写作习惯并不是完整地写一个东西,更多地是在网上浏览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会经常看知乎、看新闻,有一些产生灵感的片段我会及时记录下来,不会花费太多时间。我不是那种每天非要花几个小时逼自己写作的人。剩下的时间我会追剧、打游戏、拼乐高。晚上睡前看看书,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晚上不要一直刷手机。听起来很无聊无趣,但是我很会自己在家里找乐子,我不会让自己一整天刷手机,宅也要宅得有质量。
  关于 潮流
  Kindle:您觉得什么是潮流?
  张皓宸:我觉得潮流就是让别人争相模仿的东西,是大家去追逐的一种东西。
  Kindle:您觉得在这个时代,阅读是一种潮流吗?
  张皓宸:以前我没感觉到读书是一件潮的事情,可能这几年有。因为我们这一拨年轻的作者出来之后,好像把所谓读书的圈子带火了。就是说,以前大家一提到书和作家都是比较偏严肃文学那一拨,而我们这一拨出来就把阅读这件事情变得潮了。好像一说起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大家多少都读过他们的一两本书,感觉这件事情就有了一点所谓的潮流的感觉。但是我们年轻的这一拨作家,包括韩寒和郭敬明,都是从争议中成长起来的。我自己其实都是一路被“鸡汤”标签贴过来的,但是我一直坚持一个信念,如果你真正读过我们的书,或者是你真正来一次签售现场,你会看到大家对每个作家的喜欢都是有原因的。越是大家追逐的东西,一定會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来反驳它。在我看来,如果阅读能变成一件很潮的事情,或者是我们这一拨年轻的作者能够在吸引一波小小的流量,从那些演员或歌手身上吸引到作家身上来,我觉得也是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如果能影响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抽点时间看书,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吸引大家来看书,都是一件很厉害的事。
其他文献
多暖的光  自那明亮的海灣  桅樯,像云杉  缆索的静息,在晨霭中  那儿,溪水潺潺,入海  在小桥边,一管长笛  远处,在古代废墟的拱门下  你看见一些走动的细小身影  一个戴着红巾  有树,城壁以及山峦  在清晨时
我的童年梦想是长大了做一个大画家,生活的潮流却把我引向另一个行业,成为一名厨师,这可是我从小没有想到的,我是那种随遇而安的人,但我不是一个自甘平庸的人,只要一有时间,我就看书,画画。当然,这些从生活的角度而言,它只是我的副业,人生不能主次不分,那样可能什么事也做不好,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有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因素,我也一样。在我从学徒到成为一名特级厨师,受到多位南京烹饪界前辈的帮助和引导:罗照顺先生、叶
婴孩还感觉不到自己的灵魂,因为他们还没有经历过在成人身上常常发生的那种体验,即在内心同时有两个不和谐的声音在讲话。  一个说:自己吃;而另一个说:送给讨要的人。  一个说:要报答;而另一个说:要索取。  一個说:相信别人的话;而另一个说:要自己思考。  人的年龄越大,就越常听到这两种不和谐的声音:一个是肉体的声音,而另一个是灵魂的声音。习惯于倾听灵魂的声音,而非肉体的声音的人,将过上好日子。
唐砚青  重庆工商大学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90后文艺青年一枚。闲时爱游山玩水,用文字与图片记录世界上的美好瞬间。青春短暂,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我选择以文字来留住那些珍贵的画面、记忆,和心中时常涌起的、五味杂陈的思绪。  “滴滴滴滴——”刺耳的闹钟声响彻房间,我熟练地按下关闭键。起床、更衣、洗漱……揉揉惺忪的眼,我呆呆地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眉毛稀疏而杂乱,嘴角习惯性向下挂着。  今天的城市依旧被
有一档讨论度颇高的真人秀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题目取得很妙,很抓人,抓人的点不在于“姐姐”,而在于闪烁着古汉语质感的“乘风破浪”四字。在娱乐化的语境中,它营造出一种光明浪漫的英雄主义氛围,令人见之难忘。  一个振奋人心的词汇,背后一定有着不同凡响的典故。对喜读文史的朋友来说,“乘风破浪”的出处倒也不算生僻——它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名将宗悫(音雀)。  宗悫的名字不好读,名声却真不小。其身后两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一位小说家,他写的这篇《<心理学原理>面面观》是一篇随笔。内容是谈读书的,是一个他生活中的小故事。他碰到一位年轻小伙子拉里,手里拿着《心理学原理》。毛姆和拉里谈起读书,才知道拉里刚从战场上回来,不想去上大学,可是还想学习。于是就自学,自己找书看。  他读的这本《心理学原理》由美国作家威廉·詹姆斯所著,前后写了十二年,书中有些段落成为经典,被读者和学界人士传颂。例如他写道:“意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的龙湾村,蜿蜒奔腾的黄河水环绕而过。从必经的盘山公路上望去,有一片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峰峦叠嶂,峡谷幽深,绝壁林立。这里,就是黃河石林。  黄河石林,美在奇观天成。生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周围的坝滩,由于风蚀作用,地面层细粒层已被带走,形成了乌黑光亮的戈壁景观,四处
我想冒昧地谈一谈,在我看来一部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  它的主题应该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即不仅能使一群人——不管是批评家、教授、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还是公共汽车售票员或者酒吧侍者——感兴趣,而且具有较普遍的人性,对普通男女都有感染力。主题还应该能引起持久的兴趣,一个选择只有一时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小说家,是个浅薄的小说家,因为一旦人们对这样的题材失去兴趣,他的小说也就像上星期的报纸一样不值一读了。
白粥    白粥香绵软滑,米与水比例1∶11或1∶12。可一气呵成,亦可当粥滚起10分钟后,加盖20分钟,再开火煲至绵滑。  用料:油粘米或珍珠米50 g,清水5.5 kg,腐皮50 g。  制法:1.先将腐皮用热水浸透,再用清水漂清、沥干,弄碎;米洗净,加水过面浸泡约30分钟待用。  2.待水煲沸,放入米、腐皮,用旺火煲滚约15分钟,再转小火煲约45分钟,然后又用旺火煲约10分钟即可。  煲白粥
清晨寂靜的大海,漾出鸟语啁啾的涟漪;道旁的繁花全都欢欣鼓舞;璀璨的金光从云缝里洒将下来,而我们忙于赶路,无心理会。  我们不唱欢乐的歌儿,也不游戏;我们不到村子里去赶集;我们一言不发,也不微笑;我们不在路上流连。时光飞逝,我们愈来愈加快脚步。  太阳升到中天,鸽子在树阴里咕咕啼叫。枯叶在正午的热风里飞舞旋转,牧童在榕树凉荫下瞌睡做梦。而我在水边躺下,在草地上摊开我疲倦的四肢。  我的同伴鄙夷地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