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課改的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施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价、创新上得到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施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价、创新上得到提高。为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美术教学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取决于对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认识。我国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延续到现在。因此,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师生交往的控制者、教学的主宰者,而学生则成了客体和附庸。人们称这种关系为“操纵——依附式”的关系,其结果必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阻隔乃至对立,使教学活动难以高效和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了。
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对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学者认为教师应从原先的“独奏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演奏”的“合奏者”。换言之,教师应从知识的权威转换为与学生平等研究的一员,从知识的传递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重新建构高中美术课程观
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师应成为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它要求教师将多种知识通过特定的人文主题展现给学生,通过教师与学生、知识与方法、教师与教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多种整合来构建高中美术课程的新体系。
1、要注重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选修和必修的课程内容和形式,指导学生选修其中若干模块。
《新课标》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点和爱好,将美术课程分成了五个模块,除了必修模块外,其它四个模块都是选修模块,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其中两个模块进行学习,以达到相应的学分。由于模块课程在国内还是全新的概念,很多学生都不明白,因此教师要在学生选择模块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原则下,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选课;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选课态度,尽量减少学生选课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功利性,不能让学生为了取得学分而学习,这样容易使学生放弃自己更需要的模块而选择自己并不喜欢而好拿分的模块。在这方面,任课老师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2、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首先,普通高中美术课实行学分管理,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各个模块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因此不能因为模块的课程形式而故意把各模块学习内容内在的相互关联给取消。学生在取得必要学分后,再选修模块学习时,教师要给予支持,不能因为学生已获得应有学分就放松教学,或放松对学生学习的要求,选修与必修学分的获得要求应是一致的。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思想
由于高中生对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已经较强,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和运用,并在实际中交流、讨论,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进行独特鉴赏;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社会实践等,使学生能对新的美术作品、美术现象进行独特评价;利用互联网相互交流学习,根据本地的学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修改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当地学生的需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共同学习的朋友,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师表,既要强调学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念和审美标准。
三、要建立灵活客观的评价方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美术学习态度方法,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同时,评价手段要同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
1、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2、注重表现性评价,一方面教师运用观察、记录、录像、摄影等手段收集学生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展示,这样可以使其它学生和老师能更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
3、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和图像资料等)。自我反思以及他人评价等等。教师能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帮助学生自己调整自己发展的方向。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使之与学生成长评价相互促进,使教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无论是哪种评价方式,都要注意:1)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给学生成功信心,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帮助学生不断克服困难;2)评价方式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不能只留于表面的形式,3)评价要及时、开放、客观、全面。4)评价具有阶段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施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价、创新上得到提高。为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美术教学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取决于对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认识。我国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延续到现在。因此,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师生交往的控制者、教学的主宰者,而学生则成了客体和附庸。人们称这种关系为“操纵——依附式”的关系,其结果必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阻隔乃至对立,使教学活动难以高效和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了。
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对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学者认为教师应从原先的“独奏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演奏”的“合奏者”。换言之,教师应从知识的权威转换为与学生平等研究的一员,从知识的传递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重新建构高中美术课程观
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师应成为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它要求教师将多种知识通过特定的人文主题展现给学生,通过教师与学生、知识与方法、教师与教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多种整合来构建高中美术课程的新体系。
1、要注重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选修和必修的课程内容和形式,指导学生选修其中若干模块。
《新课标》注意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点和爱好,将美术课程分成了五个模块,除了必修模块外,其它四个模块都是选修模块,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其中两个模块进行学习,以达到相应的学分。由于模块课程在国内还是全新的概念,很多学生都不明白,因此教师要在学生选择模块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原则下,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选课;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选课态度,尽量减少学生选课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功利性,不能让学生为了取得学分而学习,这样容易使学生放弃自己更需要的模块而选择自己并不喜欢而好拿分的模块。在这方面,任课老师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2、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首先,普通高中美术课实行学分管理,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各个模块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因此不能因为模块的课程形式而故意把各模块学习内容内在的相互关联给取消。学生在取得必要学分后,再选修模块学习时,教师要给予支持,不能因为学生已获得应有学分就放松教学,或放松对学生学习的要求,选修与必修学分的获得要求应是一致的。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思想
由于高中生对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已经较强,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和运用,并在实际中交流、讨论,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进行独特鉴赏;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社会实践等,使学生能对新的美术作品、美术现象进行独特评价;利用互联网相互交流学习,根据本地的学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修改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当地学生的需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共同学习的朋友,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师表,既要强调学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念和审美标准。
三、要建立灵活客观的评价方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美术学习态度方法,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同时,评价手段要同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
1、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2、注重表现性评价,一方面教师运用观察、记录、录像、摄影等手段收集学生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展示,这样可以使其它学生和老师能更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
3、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和图像资料等)。自我反思以及他人评价等等。教师能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成长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帮助学生自己调整自己发展的方向。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使之与学生成长评价相互促进,使教师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无论是哪种评价方式,都要注意:1)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给学生成功信心,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帮助学生不断克服困难;2)评价方式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不能只留于表面的形式,3)评价要及时、开放、客观、全面。4)评价具有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