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生活与哲学》命题动向研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3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命题动向
  新课标实验地区的高考立足于新课程实际,命题以能力立意,注意引导考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各种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注重对考生学习和发展潜能的考查,在能力考核过程中,注意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先来看一下《生活与哲学》部分的考查情况。
  再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该模块的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 注重基础,强化主干知识
  一方面,《生活与哲学》模块的高考命题注意在有限的试题中尽可能多地考查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如山东省文综高考第24题中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广东省文综高考第35题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这些都是政治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另一方面,《生活与哲学》模块的高考命题突出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就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是最能体现学科思想的、最核心、最有用的知识,在学科的全部知识中,主干知识所占比重不是很多,却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构成了学科的骨骼。由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不可能像以往单科考试那样考虑知识的覆盖面,因此学科的主干知识必然成为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如浙江省文综高考第40题第(2)问中涉及的辩证否定观;山东省文综高考第28题第(2)问中涉及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福建省文综高考第39题第(4)问中涉及的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等主干知识在各地高考试卷中频频被考查。
  2. 取材多样,内容贴近生活
  首先,从取材上看,试题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撷取丰富的素材,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取材灵活,呈现方式和考查方式多样。新课程卷第23题,“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以通俗易懂的民间俗语入题,容易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福建卷第36题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完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取材于学生们很容易理解的生活中的实例;天津市文综高考第7题、广东省文综高考第34题、安徽省文综高考第10题等题目的命题则以漫画为素材。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其寓意深邃、针砭时弊、催人思考而成为近年新课程高考政治试题的取材内容。如浙江省文综高考第30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作者:周中华)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有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这样的哲学漫画题在新课程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
  其次,新课标高考命题坚持“三贴近”原则:试题内容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贴近社会,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精神,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如浙江省文综高考命题背景材料既有动漫文化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又有中东北非局势等时政热点问题,安徽卷文综高考第38题中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文综高考第35题中的幸福观等也属于热点焦点问题,这样的命题有助于学生能够在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3. 强调运用,突出综合能力
  综观2011年新课程高考哲学试题,除少数试题的命题呈现知识取向以外,大部分试题都以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命题重在检测考生的思维(包括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创造性),凸现能力立意,高考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四项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目标在哲学模块试题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样的命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科渗透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例如浙江省文综高考第28题“考古”那道试题的命制,其导向是要求考生“用”知识,而不是“背”知识,绝不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福建省文综高考第39题第(4)问以海洋经济建设为背景,有意识地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对教材知识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分析、解决来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4. 对接课改,注重“三维一体”
  一方面,新课程高考哲学模块试题近年尝试着改变思维过分单一的命题方式,立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在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上作了有益且比较成功的探索。如,江苏卷第37题:
  材料三:弘扬敬老美德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江苏省正在实行“快乐万年精神关爱行动”。同学们认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敬老爱老的文明使者,还应号召更多的人践行敬老美德,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助老的氛围。
  (3) 试为电视台设计一条激励人们走进社区、践行敬老爱老美德的公益广告语,并从《生活与哲学》角度选一原理说明广告语的设计依据。
  这一题的答题要求:广告语应具有激励功能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功能,语言简练。依据的原理切合所设计的广告语。
  【参考答案】广告语:参与社区敬老活动,点燃心灵美德明灯。
  《生活与哲学》依据: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另一方面,新课程要求以学科知识目标为载体,以能力目标为内容,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归宿(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对思想性和教育性的要求更高),力求实现“三维一体”的目标。与新课改的这一变化相对接,2011年新课程高考哲学试题,希望通过考试能够给考生传递一些信息,引导考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发生积极的变化。比如,安徽省文综高考第10题: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 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 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本题强调了考生应该学会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5. 遵循考纲,坚持稳中有变
  2011年新课程高考哲学模块的命题,一方面,从考核目标与要求、知识范围到题型及其在各模块的分布以2011年的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为基本依据。如浙江省文综高考哲学模块的试题与当年省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参考试卷”几乎保持一致,考查的知识点紧扣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这说明新课改地区出台的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具有足够的权威性。
  另一方面,在延续以往哲学题在设问形式、答案设置等方面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命题又有一定的变化。首先,从设问角度归类看,纵观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哲学模块的命题,哲学主观题类型基本稳定,主要有:(1)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3)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是如何体现的?(4)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5)哲学辨析题。其次,为适当降低综合题的难度,浙江等省区文综高考哲学试题大多采用“大热点小切口”的方法,在确保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同时,设问中的知识考查指向较以往更加明确,也就是说,试题的设问指向性、限制性整体上呈现加强趋势。如浙江省文综高考第40题第(2)问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10分)又如,广东省文综高考第37题中的第(2)问: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第(3)问: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这几道试题设问中的知识考查指向分别是“辩证否定的实质”、“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等,均属于限制性设问,试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演绎能力和聚合思维、集中思维能力。
  二、 备考启示
  1. 抓纲务本,把握方向
  为达到2012年高考《生活与哲学》模块的高效复习,取得最佳效果,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就要通过研讨《考试说明》等,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等,特别是要认真研读考点范围,尽可能做到考点研究的具体化,真正明确每一个考点所包含的内容和要素,明白哪些是重点考查内容,哪些是非重点考查内容,哪些是今年已经不需要复习的内容,既要剔除考查范围以外的教材内容,减少无效复习,又要使《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考查知识点得到符合高考要求和特点的落实。
  2. 重视基础,构建网络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是新课程高考《生活与哲学》模块命题一以贯之的原则。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做到对每个基本原理能够准确表述出来,使用术语要规范简练,要注意方法论意义。如《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复习备考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原理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简洁表述。
  另外,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学习,很难使我们建立起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很难把握各知识点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因而我们在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使我们站在一个新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如对《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的复习我们可按照唯物辩证法这个专题进行重组,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做到融会贯通。
  3. 关注热点,强化运用
  《生活与哲学》模块复习时要关注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联系年度内的重大科研成就、重大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等,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并思考这些热点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设计问题,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实现热点与学科知识的结合。例如,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说明中共建党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建党90年来,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不时地调整方针政策的重要意义;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价值观的标准等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等。
  4. 培养能力,关注技巧
  近年新课程《生活与哲学》模块高考坚持了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原则,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特别是强调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由于哲学高考上述所要求的能力并不是考生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且这些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考生自己在复习中“悟”出来的。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应通过培养思维方法、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来实现培养能力这一目标。例如,哲学漫画选择题是近几年浙江高考试卷中的稳定题型,我们可以通过答题技巧的训练(解答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读懂漫画信息;第二步分析题肢;第三步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哲学综合题的解题要求是“先看设问,后看材料;审清题意,题眼明了;围绕设问,展开思考;打好腹稿,卷面排好”。具体来说,第一,通过审设问要弄清命题的限定性:知识范围限定(哲学模块中的哪个部分,要具体到课题、节题、框题)、方向限定(“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怎么样”)、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进行分析)。第二,回忆、联想曾学过的与该题设问、材料相关的概念、原理,越全面越好。第三,整理答题思路时,一定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要根据试题的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猜测答案要点可能有几个。一般而言,分值与答案要点成正比,分值高意味着要点多;在书写答案之前要做到胸有成竹。答题时一定要把理论(所学知识)和材料密切联系起来进行说明,切忌离开材料,漫天撒网,理论与材料形成两张皮。
其他文献
每位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都有一个梦想:把最好的课奉献给学生。但若干年后,他们却发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笔者认为,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之一是对相关学术著作阅读的忽视。本文结合阅读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以下简称“仲著”)一书的体会,谈谈笔者在品读学术著作中获得的专业滋养,求教于方家。  一、 史学著作的品读视角  作为高中教师,笔者习惯从“三维目标”的视角
教学过渡语是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言,常被教师通俗地称做“串词”。教学过渡语的巧妙运用彰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我们平时所听的优秀课,几乎每一节都是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授课者善于设计和巧妙地运用教学过渡语。  但是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教学过渡语的认识不足,没有使用教学过渡语或不善使用教学过渡语,导致课堂教学气氛平淡,效率低
地图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基本工具之一。地图教学是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手段,特别在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会大量使用地图。教会学生正确阅读地图,认识其中蕴含的知识、数据、原理等,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认识地图的基础是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与注记。方向、比例尺都没有太大问题,教材中阐述很明确,但是在图例与注记中,关于注记只有一句话:“地图上的文字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的简称,它是舒尔曼教授在1986年针对当时美国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存在的“学科”缺失现象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还必须拥有另一种新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即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形式的知识,这是专家教师与一般教师、学科专家的区别所在。此后,国内外许多专家对这一概
有效探究是指创设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进行自主性探究. 有效探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建构、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的能力. 但在实施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如果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本质的理解不到位,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就会使课堂探究效率低下,失去了课堂教学应有的活力.那么,数学
之前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叫“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前半句的合理程度我们暂且不论,不过这后半句嘛,真的是有道理到让人无法反驳。  有趣千万种,各人皆不同,但每一种都会引来别人羡慕的眼神。  如果“有趣”有重量,那豆丁编觉得,聊天室的小读者们实在辛苦。你问为什么?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把100斤的重量扛在自己小小的肩膀上。  南风:用尽毕生所学,也要努力夸完。  大家好,我叫南风!平时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醒了全国人民的大善、大美和大爱,也震醒了我们这些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这次地震所发生的一切在严肃地警示我们:不能等灾难来临了才开始重视对孩子抗挫能力和心理自我疗救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唐传奇中有三个故事,分别叫做《纸月》、《取月》、《留月》。“纸月”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有一个人能够把月亮取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一个人把月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它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冬,伴着北风而来,它不像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也不像夏天那样多姿多彩,更不像秋天那样硕果累累。提起冬,人们不由自主想到的都是寒冷、萧条,想要冬天赶快过去。而我不一样,我特别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有我喜欢的花——梅花。  梅花的颜色特别多:有激情似火的红色,纯洁无瑕的白色,朝气蓬勃的粉色,端庄典雅的黄色等。我最喜欢的是由白变红的渐变色,这种颜色的梅花从远处
从2006年11月起,苏教版《〈史记〉选读》作为选修教材全面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它与必修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教与学中更强调教与学的“选择性”,强调“自主地选择”,以满足高中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但是经过五年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在高中现实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史记〉选读》教学和必修课教学几乎没有两样。  一、 《〈史记〉选读》教学的不良倾向  目前在《〈史记